第86章 讓人魂飛魄散的大殺器
- 諸天,從八零趕山遇到熊招手開始
- 中辣泥不弄
- 2087字
- 2025-08-31 16:25:00
修整的第23天,系統訓練場內。
“嗖!”一箭射出。
“啪!”木板做的靶子被射的粉碎。
“還行!”楊駿面無表情的評價道。
“還行?!”胡彪聽到這個評價,心中有些不滿“我用了快120個小時專門練弓箭,結果你這就評價一個還行?”
系統訓練場和現實的時間流速比是5/1,里面過去五個小時,外面才過去1個小時,而且在訓練場里有這一項隱形福利:無體力消耗,哪怕你在里面練了一個小時,也不會覺得累,但是肌肉記憶卻會形成。楊駿懷疑是消耗后體力被系統立刻補充了,身體感覺不到拔了。
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可以持續的進行技術性訓練,不用擔心因為體力不支白白浪費時間。
但是也有壞處:無法鍛煉體能。
胡彪幾乎每天都要在里面待上兩次6個小時,這么多天下來,的確是用了120個小時來練習箭術了。
有楊駿這個戰神級別的教官和系統的加持,好歹是從一個基礎為零的小白變成了現在有點基礎的模樣。
“滿弓不過50磅,25米射中人頭靶子有什么值得慶祝么?”楊駿反問道。
他拿著一根8毫米粗的柳木箭桿插在了15米的位置,然后讓胡彪用箭射。
結果,胡彪連續射了五次,沒有一次射中的。
楊駿抓過他的弓箭,一箭就將那箭桿射斷。
“射柳,后金韃子10歲孩子的游戲,大概就是這個距離?!?
“今天開始,換70磅的弓,每天用3個小時練習射50米的人頭靶,兩個小時練習70米的人形靶,一個小時練習25米內速射?!?
“要求是,到下次任務的時候,你能夠把70磅弓連續開100次,而且50米人形靶精準命中不少于80次?!?
“如果我們下次遇到的是后金的八旗兵,他們能在30步也就說43米的距離上射人的腦袋。你要想活命,就要在50米外干掉他們。要么就一直茍著,等到30米你有把握的時候給他們來上又準又快又給力的一箭。”
“在那之前,記得要多穿一層盔甲,然后帶上鐵面具?!?
“行了,你接著練吧!”楊駿說“明天這個時候我會進來,考察一下你的槍術!”
所謂的考察,就是實戰。
之前的20天,都是胡彪攻,楊駿守。
后面的十天,楊駿要開始反擊了。
此時,距離錦官城500公里外的湘西。
一處水電站的工地上,旭風正在舉著一根三米長的木棍,按照《練兵實紀》里的方式,對著前面代表人眼睛、喉嚨、胸口的五個圓圈刺殺。
二十天前開始,工地上的同事們就發現老劉(旭風)變了。
每天休息的時候不再和工頭抽煙,洗腳也不去的,也很好躺著看小姐姐扭啊扭的。
更多的時候是在外面的公路上慢跑,有時候也會推輪胎什么都。
甚至,還下場跟著民工干一些裝卸材料,搬運貨物之類的體力活兒。
“都聽到上面要提拔一個技術管理層做副經理,老劉這也是聽到風聲,想表現啊~”
“不過話說回來,老劉資歷是夠了,技術也熟練,是沒問題的。”
旭風可沒考慮那么多,他只想在下次任務的時候多殺幾個敵人,或者多活一段時間。
他實在忘不了,吐蕃人的長矛捅進肚子里,腸子被硬生生攪斷,痛苦卻又喊不出來,最后只能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冷的滋味兒。
所以自從上次任務回來后,他就好像變了人一樣,生活變得規律起來,同時也加強了身體的鍛煉。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勞累之下睡眠更好,工作效率更高,就連偶爾回家一趟,老婆第二天都能更溫柔一些。
同樣,他也沒有忘記自己裝備的準備。
那一身唐朝的札甲也被他用工地上的材料和設備給修復了,還讓工地上的師傅用鋼板給他做過了護心鏡。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自己開盲盒得到的那個減輕百分之10開弓疼痛的鹿角扳指。
旭風雖然不會射箭,但是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
這里屬于荊楚文化的傳統范圍,有一種竹木層壓的長弓,最大的磅數可以達到85磅。旭風從網上買了一把最大拉鋸60磅的,聽人說過,這個磅數配上寬刃箭頭足夠射殺野豬了。
而且,到時候拿出這么長的一把弓來,嚇也能把敵人嚇個半死。
“楊老板,你要的東西我給你加工好了!”
“好,謝謝了!”公交車站,楊駿從工人師傅手里接過了一根螺桿。
螺桿長120㎝,其中六根螺紋右旋,纏距450毫米、螺桿外徑19毫米,內徑17毫米。
回到家里后,他立刻將一根之前做好的鋼管放在工作臺上,然后放進爐子里加熱。這根鋼管,外側是八棱形,內測是圓形,從兩頭看去就像是沒有加工好的八角螺母。
等到鋼管燒紅后,他將鋼管取出,用螺桿放進了鋼管中,再拿夾具固定好。
這一切只在十秒鐘不到的時間內完成。
隨后,連鋼管帶螺桿放進淬火油中進行淬火。
熱脹冷縮之下,鋼管內壁緊緊的貼在螺桿上,給自己內部出現了螺旋形的凹槽。
將鋼管取出,放在操作臺上固定,楊駿控制著液壓機,一點一點的將中間的螺桿給取了出來。
接著,把鋼管套上高壓水槍將一頭堵住后打開水龍頭,一點點的檢測鋼管的結構,確保沒有縫隙暗傷。
“璞!”高壓水流沖出,鋼管內部變得光滑整潔。
“現在,你就是一根長長的八角螺栓!”楊駿笑吟吟的將鋼管放在了機器上,開始給一端鉆眼兒。
這“八角螺栓”是帶螺紋的,除了這個楊駿還做了兩根沒有螺紋的,內徑18毫米,“深度”1200毫米。因為楊駿技術不熟練,只加工出來了兩根合格的。雖然只是用熟鐵進行滲碳做成的低碳鋼,不過據楊駿了解,性能應該超過了三百年前的同類兄弟···
到了晚上,又有快遞送到。
這次送來的是一百斤的熟鐵,一百斤的焦炭。
將熟鐵放進提前準備好的坩堝里融化,然后澆筑在自己提前準備好的模具里后,楊駿靜靜等著它冷卻。
“有了這個玩意兒,我管你是誰,都得給我魂飛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