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門墻桃李
- 求知力學的故事(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 周治主編
- 643字
- 2015-03-31 12:00:48
【釋義】門墻: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后輩學生。用以尊稱他人培養出來的學生。
【出處】春秋·孔丘弟子《論語》。
子貢,春秋時衛國人,姓端木,名賜,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魯國大夫叔孫武叔曾在朝中向其他大夫說:“看來子貢要比他老師強些。”這話傳到了子貢的耳朵里,他就說:“比方拿住宅四周的圍墻來說:我家的圍墻,才肩頭那么高,從墻外向里一望,屋子里有什么東西,誰都能全部看得清清楚楚;而我老師家的圍墻卻有幾仞高(周尺七尺為一仞),要是找不到大門,走不進去,就根本沒法看到里面祖廟的雄偉美觀、各種房屋的富麗堂皇。不錯,有幸認得并走進我老師的大門的人,恐怕是不多的。這樣看來,武叔說出那樣的話,也就難免了!”子貢這段話是說自己的品德學問都很膚淺有限,哪里比得上老師的學問那般高深淵博。
后來,人們就稱師門為“門墻”。形容初步學得一點東西,叫做“入門”。
陽虎在衛國犯了罪,便逃到晉國,對趙簡子說:“今后我再也不舉薦人了。”
趙簡子問:“為什么?”
陽虎說:“坐在廳堂上判事的人一半以上是我培養的,朝廷的官吏、邊境的將士,經我舉薦的也都在一半以上。可是現在,堂上之人叫國君冷落我,朝中之吏仇視我,邊境之士搜捕我。”
趙簡子說:“種桃李的人,夏天能夠在它們的綠蔭下乘涼休息,到秋天還可以有果子吃;種蒺藜的人,夏天既不能從它們那里得到乘涼的蔭地,到秋天還可能會被刺著。現在看來,你所植的都是蒺藜。以后一定要先選擇好對象,而后再加以培植,不要先培植,后選擇。”
把“桃李”比喻為培植的優秀人才,其出典就是趙簡子的這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