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一夔已足

【釋義】夔:獸名。本文為一人名。只要一個有才干的人,就能辦好這件事,不必需要很多的人。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傳》。

傳說在黃帝時代,東海有座山上出現了一只怪獸。它的形狀像牛,頭上無角,只有一只腳,卻行走如飛;眼睛發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陽,晚上像月亮;發出的吼聲比打雷還響,非常嚇人。人們稱這怪獸為夔,認為它是不祥之物。

后來,這只怪獸終于被勇士們擒住獻給了黃帝。黃帝把它殺死,用它的皮制成一只很大的鼓。它的聲音可以傳到500里外。

到了唐堯時代,民間出現了一位很有名氣的樂師,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別擅長擊磬。磬是一種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擊樂器。只要夔一擊磬,百獸就會隨著它的節奏跳舞。

舜繼位后,他感到音樂的作用很大,打算任命一位樂官,便任用了夔,夔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音樂才能。

舜非常欣賞夔的才能,決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協律,傳播音樂。有人擔心夔一人難以勝任這一重任,建議舜再尋找幾位樂師協助他執行任務。舜聽后搖搖頭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夠了?!?

果然,夔很盡職,通過音樂把中原的文化傳播到了四方。在春秋后期的魯國,不少人把在舜統治天下時期擔任樂官的夔,與黃帝時代的怪獸夔混為一談,認為這位樂官只有一只腳。魯哀公對此搞不清楚,特地去問孔子:“我聽說樂官夔只有一只腳,是這樣的嗎?”

孔子搖著頭回答說:“一只腳的夔是有的,那是黃帝時代捕獲的一只怪獸。樂官夔是人,怎么會只有一只腳呢?舜曾經說過‘夔者一而足’,但這話的意思是說,精通音律的夔有一個就足夠了,并非是說他只長一只腳?!?

孔子的解釋是合理的。后來人們為了避免誤會,“夔一足”的說法,有的就改成了“一夔足”。后來,人們更進一步明確而為“一夔已足”這一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博湖县| 西乌| 井研县| 盘山县| 安顺市| 固镇县| 石嘴山市| 西宁市| 江陵县| 乌鲁木齐县| 雅安市| 银川市| 沭阳县| 开阳县| 弥渡县| 张家界市| 体育| 漾濞| 金堂县| 安阳县| 阿图什市| 遂宁市| 丘北县| 田林县| 东阳市| 汶川县| 清苑县| 丰城市| 乌鲁木齐市| 马尔康县| 泰兴市| 崇义县| 海口市| 麻栗坡县| 浮山县| 台湾省| 苍梧县| 恩施市| 易门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