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子虛烏有
- 文化藝術的故事(中華典故故事全集)
- 周治主編
- 499字
- 2015-03-31 12:04:30
【釋義】子虛:不真實的事;烏有:哪有。原為假設的人名。后用來比喻假設的或不存在的人、事。
【出處】漢·司馬相如《子虛賦》。
梁孝王有一座“梁園”,方圓三百余里,圓內美景數不勝數,著名詞賦家司馬相如在為梁孝王供職時,曾在此居住了三年,并寫下了名作《子虛賦》。
《子虛賦》的內容是:楚王派一個叫子虛的人拜訪齊王,齊王率領全國狩獵能手,陪同子虛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游獵活動。過后齊國烏有先生詢問子虛對這次游獵活動的感受,期望得到贊揚。可是,子虛卻大談楚王的游獵活動是如何壯觀,目的是貶低齊王的游獵活動。烏有先生竭力為齊王辯護,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
此文寫得詞藻華麗,場面宏偉。漢武帝讀了之后大為贊嘆,下令召見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說:“《子虛賦》寫的是諸侯游獵的場面,如果是天子的游獵,那場面一定還要壯觀宏大。”漢武帝大喜,請司馬相如再寫。這樣,司馬相如就又寫下了《上林賦》。
《上林賦》寫的是亡是公聽了子虛、烏有先生各自夸耀本國君主游獵盛況的對話后,認為齊、楚之事都不足道。于是,他介紹了天子游獵活動的氣魄和天子花園上林苑的壯麗。文章末尾,司馬相如對諸侯、天子貪戀游獵、荒廢政務的行為作了諷諫,主張修明政治,提倡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