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李龍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手里握著一根削得光滑的木棍,正在地上勾畫著什么。他的眉頭緊鎖,目光時不時掃向遠處的山林,像是在思索著什么關鍵的問題。
識字班的成效出乎意料地好,百姓們不僅能識字、讀報,甚至開始主動參與情報的傳遞與分析。前幾天那個識得“撤退”二字的年輕人,就立了大功。李龍清楚地意識到,光靠槍炮,敵后根據地是撐不住的,情報才是真正的耳目。
“光靠識字班還不夠。”他低聲自語,把木棍一扔,轉身朝村中走去。
營地中央的石臺上,已經搭起了臨時的布告欄,幾張新寫的布告在晨風中輕輕晃動。李龍走到近前,掃了一眼,便徑直進了指揮所。
屋內,幾名戰士正圍著一張地圖研究,聽到腳步聲,紛紛抬頭。
“都來。”李龍一揮手,語氣沉穩,“今天,我們要做一件比識字班更重要的事。”
眾人面面相覷,有人低聲問:“什么任務?”
“情報網,要升級。”李龍走到地圖前,手指劃過幾條山路和村莊,“我們現在的消息來源太單一,敵人一變招,我們就吃虧。從今天起,我們要在每個村、每條路上都布上眼線,情報不僅要快,更要準。”
屋內一時安靜下來。
“李隊,這事不容易。”一名年長些的戰士開口,“老百姓怕死,情報員又苦又危險,沒人愿意干。”
“我知道。”李龍點頭,“所以,我們得改一改做法。”
他轉身從墻角的木箱里取出一本破舊的書,封面已經磨得看不出字跡,但邊角還算整齊。
“這是我以前在戰斗中繳獲的,里面講的是情報收集和傳遞的方法。”他把書放在桌上,聲音低沉卻有力,“我們要用這些方法,重新訓練情報員,還要讓情報員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那怎么招人?”有人問。
“從識字班挑。”李龍目光堅定,“識得字,看得懂布告,聽得懂風聲,這樣的人,才能當情報員。另外,我們還要設獎勵機制,誰送出的情報有價值,就獎勵誰糧食、布匹,甚至——這本書。”
眾人目光一亮。
“李隊,您真要把這本書獎出去?”有人忍不住問。
“只要有人能用得上它,它就是有用的。”李龍笑了笑,眼神中透出幾分期待。
會議結束后,李龍親自起草了一份布告,內容是關于招募情報員的通知,強調了情報工作的意義,并承諾給予獎勵。布告貼出后,村口漸漸聚集了不少人,有識字班的學員,也有普通百姓。
“我愿意干。”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是前幾天識破日軍布告的那個。
“我也干。”另一個中年漢子跟著表態。
“還有我。”一個婦女也站了出來,眼神堅定。
李龍看著這些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情報網的升級,不只是靠命令,更靠人心。
接下來的幾天,他親自帶隊,帶著幾個老情報員,開始在各村挑選合適的人選,并安排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如何偽裝身份、如何傳遞信息、如何在敵人眼皮底下活動。
有一次,李龍在村西頭的一片麥田里,親自演示如何用麥稈傳遞紙條。他將一張寫著“日軍三日后將掃蕩東嶺”字樣的紙條塞進一根麥稈中,然后把麥稈交給一個年輕人。
“記住,情報不是紙條,是你腦子里的東西。紙條丟了,你還能靠記憶復述。但如果連你都被抓了,那就什么都完了。”他說。
年輕人鄭重地點頭,小心翼翼地將麥稈藏進衣領。
“去吧。”李龍拍了拍他的肩。
那人轉身離去,身影漸漸隱入麥浪之中。
幾天后,一個好消息傳來——情報員們在一次日軍掃蕩前,提前將消息送出,根據地提前做好了準備,成功避開了敵人的主力,并在側翼設伏,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
李龍站在村口的高坡上,看著遠方的山林,心中一片清明。
“情報網,終于開始動起來了。”他喃喃道。
夜幕降臨,村中燈火漸次亮起。李龍回到指揮所,點起油燈,翻開那本舊書,一頁頁翻看,不時在紙上記下要點。
“明天開始,我們要教他們如何分析情報。”他低聲說道,手指在書頁上輕輕摩挲。
窗外,風輕輕吹過,帶著麥香和泥土的氣息,仿佛整個根據地都在悄然生長。
屋內,燈光明亮,照亮了那本舊書的封面,也照亮了李龍眼中的堅定。
他合上書,吹滅燈,走出屋外。
夜色如墨,星光點點,他站在屋檐下,望著遠處的山林,仿佛在等待下一個消息的到來。
手中的木棍,還插在腰間,一如他心中的信念,從未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