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佛堂問經(jīng)
- 西游:快住口!你這個假唐僧
- 努努克魯魯
- 2306字
- 2025-08-03 07:38:22
唐森心中一愣,這狽上師的心思倒是細(xì)膩,居然連這個都準(zhǔn)備了。
“這是我差人在大唐境內(nèi),向化生寺的僧人詢問,并記錄下的唐僧行為舉止,記錄了他法壇講經(jīng)的神色氣度,以及身居體行的記載?!?
唐僧在長安城內(nèi)講授小乘佛法,聽眾無數(shù),德高望重,要想尋幾個人記錄他的言行舉止,并不難。
甚至民間還有很多還將唐僧的經(jīng)文釋注編排成冊,在民間廣為流傳。
“這幾日,你要好好研讀這本書,記住里面的一言一行。一月后,佛爺將昭告天下,正式宣布此事,到時不僅是百姓信眾,還有精怪神佛都會來此,你一定不要出了岔子!”
唐森長呼一口氣,后面的事想也不敢想,接過書冊應(yīng)了一聲:“小的一定努力學(xué)習(xí)?!?
狽上師看著唐僧的樣子,忍不住問道:“我看你言行舉止,也并非普通山民,之前在山門前,能輕易說出唐僧隨身寶物,你能否告訴我,你究竟是何來歷?”
唐僧聽聞,立馬嚇出一陣?yán)浜埂?
隨即站起身來,目光如炬,一收剛才的嬉笑。
“貧僧乃東土大唐而來,奉唐王御旨,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經(jīng),何曾假扮?”
狽上師冷不丁的看著唐森,尾巴微張,當(dāng)他眼神凝聚如炬時,心神便慌了一下。
良久緩緩說道:“我不管你是是何來歷,但如今我們是一條繩的螞蚱,合則兩利,這個道理你是明白的?!?
唐森點點頭,翻開起居注,點了點頭。
狽上師隨后起身,便準(zhǔn)備回去了。
唐森忽然換回流民模樣,笑道:“小的,小的還有一件事想要求狽上師幫忙?!?
“何事?”
“這幾日在小雷音寺,換上這身身份后,心神不寧,難以入眠,想請狽上師再賜一柱寧神香?!?
狽上師打量一番,也不吝嗇,從袖袍中抽出一根香。
“此香雖比不上佛爺所制的一夢黃粱,但也差不了多少,你且拿去?!?
唐森欣喜,隨即接過來,拜謝。
狽上師走后,唐森便回到屋里,關(guān)緊房門,嘗試入睡,想要再次進(jìn)入那蓮臺心境。
不過一覺醒來后,已經(jīng)是第二日的清晨。
壓根沒有見到什么蓮臺心境。
看來還是要借助寧神香的作用才行。
用過早齋,便看到許多小妖身穿僧衣,朝著大殿而去。
今日逢五,是寺內(nèi)開葷的日子,小妖們臉色流露出興奮。
開葷之日,也要念誦佛經(jīng),為口舌之欲下的生靈超度。
伴隨著悠揚的鐘聲,唐僧緩步來到了藏經(jīng)閣,在獸耳獾童兒的帶領(lǐng)下,穿過一片石林,便聽到一陣?yán)衫实恼b讀的聲。
“圣僧,這里就是我們的學(xué)堂了。”獾童兒高興的指著前方,隨后大聲吼道:“圣僧來了!”
隨后便看到成群的小妖從學(xué)堂中跑了出來,圍著唐僧行禮。
“參見圣僧...”
“不必多禮。”
學(xué)堂不大,隱于小雷音寺后山的古木幽篁之中,僅得三五間靜舍。
此處雖處山野,卻出奇的明凈,青磚黛瓦,纖塵不染,窗欞間流轉(zhuǎn)著淡薄的靈氣,更有一絲檀香縈繞。
此時,一位須發(fā)如雪、長眉垂落的老僧,正手持古舊經(jīng)卷,對著下方一眾小妖講經(jīng)說法。這老僧非是凡人,本體乃是一頭金鬃耀目的雄獅,雖已化形,威嚴(yán)猶在,正是那元獅尊者。
“休得喧囂!速速坐定心神,繼續(xù)臨摹經(jīng)文!”
元獅尊者聲音沉厚,帶著一股不容置喙的威儀。
那些原雀躍騷動的小妖聞聲,立刻安靜下來,各自在蒲團(tuán)上正襟危坐,只余下一雙雙亮晶晶的眸子,充滿了孺慕與驚喜,悄悄瞄向門口那道清俊的身影。
“竟是圣僧法駕親臨,小老兒元獅有失遠(yuǎn)迎,罪過,罪過!”
元獅尊者見是唐森,連忙放下經(jīng)卷,恭謹(jǐn)?shù)睾鲜疄槎Y,說道:
“這些蒙童靈性初開,天資上或有幾分慧根,在此講些粗淺字義,培植他們的清凈根性,企望將來能開靈智,脫去這蒙昧妖身,掙得一線命數(shù)?!?
唐森目光掃過學(xué)堂,但見小妖們或笨拙地執(zhí)筆,在粗紙上一筆一劃,歪歪扭扭地臨摹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搖頭晃腦誦讀佛典字句。
那景象,與人間蒙學(xué)并無二致。
“尊者慈悲,此乃大功德,大造化。”唐森頷首贊道,聲音清越溫潤,令人心靜。
元獅尊者連忙謙遜道:“圣僧請入座。”
待唐森在早已備好的蒲團(tuán)上安坐,他便繼續(xù)開講。
“……故《華嚴(yán)經(jīng)》有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故當(dāng)知,天地萬物,眾生平等,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唐森靜坐堂前,凝神諦聽。
元獅尊者講得深入淺出,雖非大經(jīng)奧義,卻句句如春雨潤物,暗含禪機(jī)。聽到契合之處,唐森嘴角不自覺泛起一絲笑意。
恰在此時,先前那獾童兒,淚水蓄滿眼眶,終忍不住低聲抽泣起來。
“獾童兒,學(xué)堂之上為何哭泣?”
小妖抬起婆娑淚眼,望向講臺上的元獅尊者,帶著稚嫩的不解與委屈,問道:
“尊者!佛言眾生平等,為何我獾兔一族,天生體魄孱弱,草木為食,壽數(shù)難逾一紀(jì)?為何這三界六道、仙神人鬼.....偏生多欺我族類,視我等為芻狗?”
這一問,學(xué)堂內(nèi)一片寂靜。
眾小妖皆露出困惑迷茫之色。
元獅尊者動作一滯,手中經(jīng)書無聲落下。他長眉微蹙,這問題觸及天地輪回、因果業(yè)報的根本,一時竟也難覓圓滿開解之法。
尊者微嘆,目光轉(zhuǎn)向靜坐的唐森,再次躬身一禮:“圣僧智慧如海,洞徹十方。敢請教法,此惑....當(dāng)如何解?”
堂內(nèi)所有目光瞬間聚焦于唐森一身。
他并未立刻作答,只是悠悠吐納,回想著昨日《圓覺經(jīng)》中的感悟,隨后他看向那含淚的獾童,溫言開示:
“天地循循,自有其道。平等者,非在表相壽命強(qiáng)弱,而在于根性本具之實!你族類壽數(shù)雖短,然靈性純凈,與世無爭,此赤子之心,反得大道青睞,正是爾等之仙緣。他族縱是千歲,若沉迷殺伐爭奪,靈臺蒙塵,亦不過冢中枯骨,早與道途相違!”
“至于欺凌傾軋....”
唐森聲調(diào)微揚,“強(qiáng)凌弱,眾生皆苦之相也。正法持心,當(dāng)視其為拂面之逆風(fēng),砥礪之頑石。以清凈之身行正法,以堅韌之心破樊籬,假以時日,自有山開霧散,道顯光明之時!”
他最后的話,如暮鼓晨鐘,回響在小小的學(xué)堂之中:
“修持精進(jìn),積?;坌校餍囊娦灾畷r,孱弱之軀亦可化龍蛻麟,悠長壽數(shù)并非妄念。這學(xué)堂經(jīng)卷,正是爾等撬動那無量因果的第一塊登天之階!”
唐森說完一席話,元獅尊者立刻站立起身,朝著唐森躬身一拜。
“多謝圣僧開解,我等已然明白。”
眾位小妖也齊齊起身,朝著唐森一拜:“多謝圣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