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實際上……壞得很
- 1983:從留下女知青開始逆襲
- 就很好吃
- 2033字
- 2025-08-04 20:00:00
等兩人趕到電影院門口,卻發現這里早就已經被各種賣東西的小攤位占據了。
自行車鈴“叮鈴哐啷”地在人群里穿梭,把原本就不寬的土路擠得水泄不通。
最扎眼的是影院墻根下那排小馬扎,扎著藍布頭巾的大嬸正往鐵絲架上掛花花綠綠的發卡。
塑料蝴蝶翅膀在晚風里撲棱棱地晃,五毛錢一個的價格用紅漆寫在硬紙板上,被風刮得直打卷。
“冰棍兒——綠豆冰棍兒——”
穿白褂子的老漢推著二八大杠自行車擠過來,車后座的保溫箱蓋一掀開就冒白氣,裹著油紙的冰棍兒在箱里碼得整整齊齊,三分錢一根的吆喝聲混著甜絲絲的冷氣鉆進人耳朵。
旁邊的鐵皮爐子正“滋啦”響,戴草帽的大爺用鐵鏟翻著炒花生,焦香的熱氣裹著沙土味兒漫開來。
五分錢一茶缸的花生裝在粗瓷碗里,饞得穿開襠褲的小孩扒著攤子直跺腳。
賣瓜子的鐵皮桶旁堆著小山似的報紙,穿藍布工裝的大姐麻利地把瓜子裝進卷成漏斗狀的報紙里,指尖沾著瓜子殼也顧不上擦,收錢時總不忘多抓一把塞給熟客。
靠近檢票口的位置擺著個木匣子,穿中山裝的大叔正低頭往硬紙板上畫電影海報。
《地道戰》里的李向陽舉著匣子槍,顏料還沒干透就被圍觀的人用手指戳得發花。
他腳邊的麻袋里裝著印著明星頭像的明信片,兩毛錢一套,攤開的報紙上還壓著幾本卷了角的連環畫,《鐵道游擊隊》的封面都磨出了毛邊。
看這盛況,兩人來的還算是晚的,只占了個非常靠邊的位置。
俗話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再加上兩人賣的又是這里沒有的糖水,隨著趙德柱的吆喝聲響起,當即就有人過來詢問了起來。
那是一對穿著藍色工裝的年輕同志,估摸是在處對象,正是最舍得花錢的時候。
見兩人還在猶豫,楊明遠也陪著趙德柱吆喝了起來:
“糖水,好喝的糖水,酸酸甜甜,清涼解暑。”
“這電影得看一兩個小時,天氣又熱,到時候再來找水,那可就要錯過關鍵劇情,看不到李向陽帶著民兵從地道里鉆出來,抄起炸藥包把鬼子的炮樓炸開花的好戲咯。”
“大家摸摸這缸子,冰著勒,比那冰鎮的汽水還好喝,夏天喝最合適了!”
“兩位同志,給對象買上一瓶糖水,你們的愛情也會跟這糖水一樣的甜蜜!”
被楊明遠那么一吆喝,兩人互相對視一眼,最后一人買了一瓶糖水,成功讓楊明遠賺了一毛錢。
之后的生意也是相當不錯,陸陸續續有人來楊明遠這里買糖水。
唯一可惜的便是隨著開場鈴的響起,人群頓時像潮水似的往檢票口涌,不過片刻的功夫便徹底沒了生意。
饒是如此,趙德柱看著空了兩個的筐還是笑得合不攏嘴。
這筐當時是按四乘以六做的,也就是說,這一會兒的功夫,兩人便已經賣了將近五十瓶糖水,賺了不止兩塊錢。
也正是因為兩人生意的火爆,那站在那里售賣發卡的那位女同志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徑直朝兩人走了過來:
“兩位小同志,看著陌生的很,應該是才來做生意的吧?”
“剛看你們這邊人特別多,怎么樣,生意很好吧?”
來了,來了,打探生意好不好的人來了。
前世楊明遠就聽說過有戶人家的生意原本很好,就是因為被人打聽的時候說了實話。
你猜怎么著?才過了幾天,同樣的生意就在旁邊開了起來,當時就把那人臉都氣綠了。
輕咳一聲,楊明遠立刻換上了一張苦瓜臉:
“生意好?不過是賠錢賺吆喝罷了。”
“工廠大批量生產的東西都要賣一毛五才能掙錢,我們才賣一毛錢哪能賺得到錢?”
“光那汽水瓶,我們就是花了五分錢買的。”
“還有那貨真價實的白糖,這擺攤的家伙,雜七雜八的東西,哪樣不要花錢?”
“也就是我們兄弟傻,信了他們說來城里擺攤跟撿錢一樣,現在是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都想哭了。”
聽了楊明遠的話,那女同志難過的嘴角都上揚了,連忙安慰道:
“哎,小同志,這生意可沒那么好做,誰來都得先交點學費。”
“就我這生意,也是在吃了好幾次虧之后才勉強開始掙錢的。”
“你要再堅持堅持,說不定再過些日子就能開始掙錢了呢?”
“我那邊來人看東西了,就先不陪你們聊了。”
聽見無利可圖,那女同志也不停留,找了個借口便離開了兩人的攤位。
趙德柱也趁這個機會,跟楊明遠推起了手推車,又重新朝著百貨大樓趕了過去。
走在路上,趙德柱趁四處無人,忍不住朝楊明遠比劃了個大拇指:
“明遠,你簡直神了,剛說就有人來打聽我們生意的事情。”
“那女同志雖然長得好看,實際上……壞得很!”
看趙德柱那嚴肅的模樣,楊明遠忍俊不禁的說:
“什么壞得很,這世界上哪有非好即壞的事情。”
“就跟我一樣,剛才不也沒跟她說實話,難不成你要說我撒謊是壞人嗎?”
“好了,別糾結這種小事。”
“我們阻止不了別人的模仿,但只要能夠保證自己每次都走在最前面,是最掙錢的那一批人就行。”
也不知道趙德柱聽沒聽懂,反正他推起車來是越發的賣力了。
下午往往要比早上更加炎熱幾分,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糖水的售賣速度反倒是又加快了不少,還不到四點,兩人準備的汽水瓶便已經有些不太夠用了。
輕輕敲了敲水缸的缸身,聽著里面傳出來的清脆回響,趙德柱有些納悶的說:
“這昨天還是水有些不夠用,今天怎么就是瓶子不夠用了呢?”
一邊收拾東西,楊明遠一邊解釋道:
“今天去了趟電影院,大多數人都是買完直接拿走,也沒續瓶,自然是瓶子消耗得更快一些。”
“走吧,我們去趟供銷社,這白糖和汽水瓶可都是需要補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