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七成把握
- 1983:從留下女知青開始逆襲
- 就很好吃
- 2578字
- 2025-07-21 08:00:00
看著主動削減自己利潤占比的趙德柱,楊明遠有些無奈的開了口:
“柱子,你還真是傻,人家只會覺得錢分少了,你卻覺得自己錢分多了。”
“這賬可不是那么算的,你那二十塊錢是重要啟動資金,沒了它,我們啥都辦不成。”
“先不說這錢好不好借,借錢總得談利息,多的那一層利潤就當是借錢的利息。”
見趙德柱還在糾結(jié),又有要開口的意思,楊明遠連忙打斷了他的話:
“我說你急啥急,這錢還沒賺到手,你倒是跟我在怎么分錢的事情上糾結(jié)上了。”
“先這樣分著,要是情況有變,我們到時候再討論。”
說到這里,楊明遠又故意催促道:
“明天就是公社趕集的日子,時間不等人,我們還得去收汽水瓶子,買些必備的工具,可不能再在這里浪費時間了。”
“你先回家拿錢,再把你家那輛二八大杠騎過來,我們這就趕鎮(zhèn)子去。”
“去晚了,好些東西可就買不到了,你這想要爹娘刮目相看的機會可就要等到下次了。”
聽楊明遠那么一說,趙德柱也是急了,也顧不得討論什么分配方案,火急火燎的回了家。
那可是二十塊錢啊,即便是趙德柱家條件不錯,想要拿出來給他創(chuàng)業(yè)也是得費一番口舌。
再加上灣溪鎮(zhèn)隔得遠,騎自行車都得騎上一個小時,他們?nèi)羰窍脍s上明天的集市,那還真是不能耽擱了。
也不知道趙德柱到底是怎么跟家里說的,也就是在楊明遠準備麻袋的功夫,便瞧見他騎著自行車趕了過來。
叮鈴鈴……
趙德柱按了按自行車的車鈴,大聲催促道:
“明遠,這錢和自行車我可是都帶了過來,你還不趕快上車。”
“來勒!”楊明遠也不墨跡,拿起準備好的麻袋便坐上了自行車的后座,
“你可得使勁點騎,爭取能早點趕到鎮(zhèn)上。”
等楊明遠坐穩(wěn),趙德柱便賣力的蹬起了自行車。
一邊蹬,他還一邊說:“那可不,為了今天這事情,我可是豁出去了。”
“爹娘說可以拿二十塊錢給我去做生意,但要是這生意做失敗了,證明我不是這塊料,就得乖乖跟村里的獵戶學(xué)打獵去。”
“他們也是想得美,我怎么可能失敗,那打獵更是絕不可能去學(xué)的。”
說到這里,趙德柱苦澀一笑:
“我拿獵槍的時候,手抖得就沒停過,哪里是那塊打獵的料。”
“再說山里危險,就我這不機靈的模樣,上去指不定就被熊給吃了。”
“還是跟著你做生意好,就算累點辛苦點,也比在山里地里刨食強。”
“你小子別跟我說什么會虧本的鬼話,真要是會虧本,你還能那么上心?”
“我趙德柱也不是傻子,是人是鬼就敢進行押注。”
趙德柱這番話倒是讓楊明遠有些刮目相看,暗道他還真有點大智若愚的意思。
上一世,趙德柱也跟現(xiàn)在一般,面臨著營生的選擇。
只是卻沒現(xiàn)在那么好的運氣,有楊明遠拉他一把,一起過來做生意。
最終他學(xué)了一年之后跟著師傅上了山,卻沒想到,直接遇到了一頭發(fā)狂的野豬。
那野豬發(fā)起狂來,別說是人,連獵槍都剎不住。
雖然有師傅護著,但趙德柱也被那野豬傷了腿,好了之后還是一瘸一拐的模樣。
不過這一次,有楊明遠幫他指了條明路,想來也不至于落得個瘸腿的下場。
至于他口中的打獵倒是讓楊明遠想起了一件事情,趙家溝旁邊這座大山上,還藏著大寶貝呢。
只是前世的楊明遠雖聽人提起過這件事情,但卻沒注意細節(jié),現(xiàn)在想要去找,也是無跡可尋,只能等這件事情的引子出來之后,再跟著去找。
甚至為了上山,他還得準備些好用的家伙事兒。
畢竟這時候的山可不是那么好上的,別說是野豬、熊瞎子,就連那金色的山大王都有可能遇到。
雖然趙德柱對自己有信心,楊明遠同樣也覺得這事兒能成,但他覺得,有些話還是不能說得太滿,得將丑話說在前頭,當即便開了口:
“這世界上哪有百分百的事情,滿打滿算,我也就只有七成把握。”
一聽楊明遠有七成把握,趙德柱的眼睛都亮了:
“七成?這把握還不高?”
“我們再努努力,這事情不就成了嗎?”
“嘿,這青橘水就算是用白糖做成本也就兩三分錢,就算只賣五分錢一瓶,那我們也有得賺。”
“走,我們趕快去鎮(zhèn)上。”
話音剛落,楊明遠明顯感覺趙德柱蹬自行車的速度又加快了一些,當即笑著開了口:
“成,那我們就加把勁,把這生意辦成鐵板釘釘?shù)氖聝骸!?
聽楊明遠那么說,趙德柱蹬自行車蹬得也是越發(fā)賣力了起來。
原本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還載著個人,兩人愣是靠著換著騎,只花了五十多分鐘便騎到了灣溪鎮(zhèn)門口的那條大路上。
雖然說已經(jīng)到了鎮(zhèn)上,由于地處邊緣,倒是沒看到什么建筑物。
路兩旁是連片的麥田,灌漿期的麥穗沉甸甸地垂著,在風(fēng)里沙沙作響。
幾個戴草帽的社員正彎腰在田埂間除草,聽見車鈴聲抬頭張望,見是陌生人又很快埋下頭去。
又再往前騎了些距離,等過了糧管所的灰磚圍墻,路邊總算是開始有了紅磚砌的矮房。
仔細一看,楊明遠還能看到墻上那用白灰刷著的標語——計劃生育是國策。
供銷社就在十字路口把角的位置,三間門臉兒比周圍的平房都氣派。
供銷社的門頭是用灰磚水泥砌成,頂上橫著一塊刷了白漆的長條木板,上面用紅色油漆寫著“紅星供銷社”五個大字。
這五個大字筆劃粗獷而有力,卻因為年代久遠,看起來略微有些褪色。
門頭正中央是一顆水泥浮雕的五角星,涂著鮮艷的紅漆,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五角星下面是一行小字:“發(fā)展經(jīng)濟,保障供給”。
這是供銷社的宗旨標語,字體工整,但經(jīng)年風(fēng)吹日曬,已經(jīng)有些模糊。
供銷社的大門則是兩扇對開的木門,漆成了深綠色,顏色倒是好看。
只有門把手附近的漆因常年開合已經(jīng)磨得發(fā)亮,露出木頭的原色。
門框上釘著一塊鐵皮牌子,白底紅字寫著“第三門市部”,旁邊還貼著一張手寫的告示:
“營業(yè)時間:上午8:00—下午5:30”。
從門外往里看,供銷社里光線不算太亮,但貨物卻堆得滿滿當當,琳瑯滿目。
靠門口擺著幾個大木箱,里面堆著散裝的紅糖、白糖,用鐵皮鏟子舀著賣。
旁邊是成摞的麻袋,裝著粗鹽、堿面和化肥,麻袋上印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的字樣。
再往里,貨架上擺著一排排玻璃罐,里面裝著水果硬糖、山楂片、話梅干,還有用油紙包著的桃酥和江米條。
柜臺后面的墻上掛著各種日用品——鋁制飯盒、搪瓷缸子、竹殼暖水瓶,甚至還有幾雙解放鞋和尼龍襪子,都用細繩拴著,防止被人順手牽羊。
最顯眼的是正對門口的柜臺,上面擺著一臺老式機械秤,旁邊是一大塊用油紙包著的醬色肥皂,售貨員正用刀切下一塊,給一個挎著籃子的婦女稱重。
柜臺后面的貨架上,擺著幾瓶“友誼”雪花膏和“百雀羚”潤膚霜,玻璃瓶在昏暗的燈光下泛著微光。
角落里還堆著幾捆草紙、成摞的作業(yè)本,甚至還有幾本《紅旗》雜志,封面上的工農(nóng)兵形象格外醒目。
整個供銷社彌漫著一股混合著紅糖、煤油、肥皂和木頭的獨特氣味,那是八十年代農(nóng)村最熟悉的味道。
見楊明遠鎖好自行車就打算往供銷社走,趙德柱卻是遲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