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原意是大才需經長期磨煉方能成就。現指成名較晚的人。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崔琰傳》。
東漢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紹處當門客。當時袁紹的軍隊紀律很差,每攻陷一個地方,士兵們往往要掘開墳墓,搶奪墓中的財寶,而將尸骨棄于荒野,百姓們對此非常氣憤。
崔琰見到這種情景,勸袁紹下令禁止,以免再有這類事情發生。他對袁紹說:
“古時凡是仁義之師,從來沒有挖人家...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釋義】原意是大才需經長期磨煉方能成就。現指成名較晚的人。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崔琰傳》。
東漢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紹處當門客。當時袁紹的軍隊紀律很差,每攻陷一個地方,士兵們往往要掘開墳墓,搶奪墓中的財寶,而將尸骨棄于荒野,百姓們對此非常氣憤。
崔琰見到這種情景,勸袁紹下令禁止,以免再有這類事情發生。他對袁紹說:
“古時凡是仁義之師,從來沒有挖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