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清晨,鄭昭本來已經準備好了,今日繼續辯經了,但見公孫瓚滿臉興奮的過來,不禁好奇道:“伯圭兄,這喜事,不知是...”
“老師,召見我前去,并言稱帶上玄德、懷禮、伯謙...”公孫瓚隨即細細說了一番,鄭昭立刻露出正色。
公孫瓚言中的老師,并非是盧植。
而是劉寬。
公孫瓚是有兩位老師的,其一是盧植,其二是劉寬。
而拜這兩位老師,離不開公孫瓚的努力、資本,以及人生中最最重要的貴人。
公孫瓚雖出身遼西豪族,但因生母地位卑賤,早期僅任郡中小吏,書佐官職,但公孫瓚因‘美貌、聲音洪亮、機智善辯’被侯太守賞識,招為女婿,也是因為侯太守作為地方高官,擁有舉薦人才和提供人脈的能力,他親手為公孫瓚鋪設了進階之路,在侯太守的全力培養和支持下,公孫瓚不但師從盧植,又同時拜師劉寬。
有的時候,臉是真的能當飯吃的,公孫瓚就證明了這一點,不過其個人的努力、能力、家世也很重要,種種原因締造了公孫瓚的成功。
“我們先去吃飯,然后就前往老師的府邸。”公孫瓚道,面容上有些期待,但又有些怯場。
鄭昭點了點頭。
吃飯的過程中,眾人不禁談起此事,公孫瓚表示想帶著孫乾和郗慮一起前去,老師劉寬的意思是,若是可以的話他們這些盧植、鄭玄比較有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帶過去。
聞言,孫乾和郗慮根本沒有多想,就同意了。
這可是當朝九卿之一,光祿勛劉寬!
而且同為九卿,光祿勛的影響力更大一些,這一職位不但掌管宮殿門戶守衛、侍從皇帝及顧問應對,是中樞要職,通常而言都是德高望重者擔任。
劉寬,更是洛陽城內的大人物。
據聞,其很早就被當今陛下征為太中大夫,入華光殿侍講經學,后升任侍中、屯騎校尉,更重要的是其前五年前轉任宗正,專門負責掌管皇室宗族事務,在漢室宗親中影響力很大,也是到了這兩年,才擔任光祿勛的。
鄭昭這時,心緒也不能平靜,劉寬確實是真正的大人物,因為其就在明年的熹平五年,將會接替現在的太尉許訓,成為新的太尉。
太尉,乃是三公之首。
大漢王朝中,三公九卿是毫無疑問的權力掌控者,他們的能量強大到一人就足以堪比一個家族,譬如九卿這個職位,甚至獨自一人就能相比州望級家族;三公甚至能和儒教豪門相提并論。
這就是頂級官職能量的強大,不過卻很少出現這種一個人和整個家族抗衡的事件,因為三公九卿背后也是有著強大家族的,這年頭平民怎么可能當的上這種級別的官職?
除非...有著皇權的干預,比如何進那一群人。
雖然說,大漢王朝現如今的三公,僅僅只剩下了虛名,但對于目前的政治情況而言,又不相同。
明年劉寬將要晉升為太尉,劉寬是否愿意晉升?大族們是否愿意讓他晉升?漢靈帝的想法?其實這也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過對于鄭昭而言,他現在想的僅僅是這次見到劉寬,看能否給他推廣父親的駁論提供一些幫助。
“伯圭兄,為何之前沒見兄長去拜訪過光祿勛?”吃飯的時候,劉備可能是嘴快了,提了一下這件事情。
這讓狼吞虎咽,心情不錯吃飯也吃的很香的公孫瓚,差點被噎住,臉色通紅,他好不容易把飯咽下去,臉色一黑盯著劉備。
劉備訕訕一笑,公孫瓚的臉色怎么忽然黑了下來,難道他哪句話說錯了不成?
眾人也不禁皆看向劉備。
鄭昭更是心中無言。
這不是很明白的事情嘛,公孫瓚確實是劉寬的門生,但也僅僅局限于門生罷了,大漢王朝一些官員、名士,他們的門生都很多,少則數十,多則數百、數千;公孫瓚雖然是劉寬的門生,但劉寬的門生不知道有多少。
畢竟劉寬同樣是漢室宗親,門生故吏不說遍布天下也差不多了,其在這個時期,在漢室宗親和朝廷中有著不俗的能量,世家大族也需要和他交好,這種情況下就會有不少人望劉寬這里塞弟子。
這就導致,劉寬的門生太多太多了,其中比公孫瓚家世強的很多,公孫瓚就是支脈的庶子罷了,而劉寬可是堂堂九卿,估計兩人就算是師徒,可能也就見過一兩面罷了。
這種師徒關系,僅僅就屬于名分上的維持。
公孫瓚哪里有膽子去拜訪劉寬,他若是去拜訪,人家不愿意見,豈不是讓公孫瓚自己丟了臉面?
候太守憑借著自己的力量,給公孫瓚鋪設好了道路、打通了關系,但公孫瓚的家世給予不了他幫助,所以還需要公孫瓚自己努力,憑借著公孫瓚的后天努力、內卷獲得一定的成績,這樣才能入了盧植、劉寬等人的眼中,這個時候他們才會想起這層門生的關系,給予公孫瓚幫助。
說白了,門生關系僅僅是公孫瓚可能會得到盧植、劉寬等人的投資。
最終大佬們是否愿意投資,還是需要看你有沒有能回本的前景。
之前公孫瓚是看不到任何前景的,今古文這種浪潮中公孫瓚也屬于是默默無聞之輩,一點名氣都沒有打出來,公孫瓚對于今古文的造詣也很低,劉寬自然一眼都不會看公孫瓚。
公孫瓚歷史上真正獲得各方投資,是因為他回到幽州后不斷努力、內卷、玩命,最終獲得成功。
可現在卻不同了。
因為鄭昭的幫助,公孫瓚這半個月來在洛陽城內也是大露頭角,雖然屢戰屢敗,但名氣確確實實打出來了,很多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人,明明古文經學勢頭弱了,但他依舊孜孜不倦學習著,為古文經學盡力。
明明他屢戰屢敗,卻不顧及自身的顏面。
同時,他還和鄭玄之子,關系莫交。
有的時候你努力了,但沒有大佬看到,就相當于你沒有努力;有的時候你就算努力了,大佬也看到了,但你沒有關系,依舊相當于你沒有努力;而公孫瓚現在的情況,已經具備了劉寬培養他,給予他一定資源幫助的要求,所以劉寬這才會召公孫瓚前去。
劉備現在提出來這檔子事情,詢問公孫瓚為何之前不去拜訪劉寬,這不就是在揭公孫瓚的老底嗎!公孫瓚那是不想去嗎?是沒資格去!
一點情商都沒有!
“玄德,此事等私下里,我慢慢告訴你。”公孫瓚露出善意的微笑,大手‘輕輕’的拍在劉備的肩膀上,劉備嘶的一聲,“伯圭兄,輕點,輕點...”
等到眾人吃過飯后,孫乾便令下人向外界給出回復,今日他們這些人有事需要處理,不方便繼續辯經了;不過孫府可以為古文經學、今文經學的士子們提供一個場地,想要辯經者皆可以來到這里。
路上鄭昭也在思索著,劉寬是否能給自己提供些許的幫助,劉寬此人是明確的今文經學派。
其受業于《京氏易》傳人樊英,京房易經為今文顯學;未來擔任太尉時,劉寬掌太學‘五經課試法’,這種制度也是基于今文十四博士體系而誕生的;甚至劉寬本人的著作名錄,也為《歐陽尚書》的章句做過大量注解。
不過,劉寬對于古文經學的態度,卻并非是打擊,而是想要使得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合流,他不但曾經明確表現出這種想法,在各種禮制實踐中,也在今文經學的基礎上,植入古文精髓。
譬如,熹平二年,大漢王朝的宗廟祭祀改革中,劉寬用今文經學中的《公羊》禘祫說,但實際操作,卻采用古文經學中的《周禮·春官》中的天子九獻禮。
未來劉寬定‘大臣服喪制’時,標榜今文經學中的《儀禮·喪服》,但又融合古文經學《左傳》中的‘諸侯五月同盟至’。
基于這種情況,若是引用所謂的古文經學即將崩潰等等道德大義,劉寬是不可能幫助自己的,那么只有給劉寬提供一定的利益、好處,或許其才能有所表示。
害...
再看看吧,劉寬若是能幫助的話,那各種事情都會得到一個強大的助力,會省力很多;劉寬若是沒有表示的話,他現在這邊每日在孫乾的府邸內和今文經學士子們辯經,推廣駁論的進度、自身名氣的傳播也有著顯著的進展,依舊能完成父親交代給自己的任務。
也依舊能,拯救衰微的古文經學!
光祿勛劉寬的住處,位于洛陽城上東門外的官道旁,這里屬于高官和貴族居住區,也相當于是大漢王朝的核心區,三公九卿宅邸多集中在這方區域,也就是東城雍門至上東門一帶,還有南城平城門附近。
除了司隸校尉、尚書令等‘三獨坐’高官宅邸集中于開陽門內,光祿勛作為九卿,對于東漢王朝基本上宅邸都在這里。
這也是因為,東漢王朝采取的是朝廷賜宅制度。
九卿作為東漢王朝中央高級官員,秩中二千石,其洛陽宅邸通常由朝廷統一配給,這類賜宅位于都城洛陽的官邸區,臨近宮禁或衙署,以便履職,賜宅性質屬于‘官舍’,官員卸任后需歸還,雖然說類似于劉寬這種高官,并且出身于大戶,也可以自建宅院,很多高官若家族顯赫或受特恩,也可在洛陽購置私宅,劉寬出身弘農劉氏,其父劉崎曾任司徒,屬官宦世家,不過現在這個時期,劉寬擔任光祿勛期,更適合居住在朝廷分配的官邸,以符合職守需求。
自從董仲舒創建‘新型儒學’,將君權和神權徹底綁定在一起后,至少在表面上,文武百官、大族豪強都需要對皇帝給予最高的尊重,通常而言朝廷賜予官員宅院,就相當于是皇帝賜予,基本上是不會有臣子不住的,劉寬在洛陽城內肯定還有其他院落,但基本上都是卸任了后才可以去居住,這才符合規矩。
到了劉寬的府邸,眾人把符傳交給門吏,門吏檢查后,便讓眾人通行,同時也對眾人檢查了一番,主要就是檢查隨身是否攜帶兇器。
這里也明顯這里規矩更森嚴一些,他們這一路上是有侍衛跟隨的,時刻盯著他們。
其實也是因為他們是小輩,所以才如此;若非鄭玄、盧植這個輩分的人來,侍衛自然而然就不敢這么盯著了。
眾人很快就來到這府邸宅院的正堂。
入了正堂,眾人皆臉色微頓,其實他們的出身皆已經很不俗了,自認見過不少世面,可到了這正堂,看著眼前事物,皆覺得漲了見識。
撞入眼簾的,是漆屏玄鑒,七尺松木屏風展開于北壁,髹漆面浮凸著銀粉勾填的《洪范》章句;東壁紫竹架上,《熹平石經》拓卷垂落如瀑;青蒲草編的坐墩表面滲著褐斑,浮現出雨滴狀天然紋路,兩側架著朱雀銅燈,銅鈴張開的翅尖各墜一枚玉鈴舌,穿堂風過時,清響在梁間撞出三個音階。
貴、富這兩個字,不約而同的浮現在眾人心頭。
而迎面坐于正堂最中心上方的,有一老者,看來就是劉寬了。
劉寬今年五十五歲,在這個時代,五十五歲已經可以稱得上高齡了,從小保養的很好,沒有受過勞累的王公貴族,大約壽命也就四五十歲的樣子,能活到六十歲已經堪稱高壽了,至于七十歲...就可以稱得上是活神仙了。
劉寬雖老,可卻體貌魁梧,坐在那里觀之,至少八尺三寸,奇怪的是明明他已經五十五歲了,可肌理柔膩如婦人,面容隆準日角,瞳色微碧,望之若浮云蔽月,鼻梁很高,額骨隱隱凸起,有著淡青色瞳孔,更讓他不禁側目的,是他的兩條胳膊,垂手過膝,耳珠垂輪,端坐如象臥。
這其中,額骨高高突起,代表著什么很多人都清楚。
那就是...帝王之相。
是的,劉寬這番容貌,是真的可以認為是帝王之相的。
但無論是洛陽城內還是民間,都未曾流傳過這種事情,當今天子似乎也不忌諱。
“學生,見過老師!”公孫瓚僅僅見過劉寬一面,但對他印象很深,立刻躬身大拜。
其余者,鄭昭、劉備、孫乾、郗慮、高誘五人,也盡皆行禮:“見過光祿勛!”
劉寬輕輕撫了撫發白的胡須,微微頷首,目光投向下方,很快就看向了眾人中的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