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內,月光如紗漫過窗欞,尹喜望著案頭古樸的竹簡,心中滿是困惑,向老子問道:“先生,天下人皆贊您趨近大道,可您為何說根本不像?”
老子輕撫長須,目光深邃如夜空:“大道本無形無象,若眞與世人所認知的‘道’相似,便成了有形之物,失去了其永恒的本質。就像流水,若被框定在固定的形狀里,便不再是靈動的流水。正因我深知此理,始終秉持三樣寶貝:‘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這三樣寶貝,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智慧?”尹喜追問道。老子起身望向關外起伏的山巒,緩緩道:“‘慈’,是內心如凈土般純凈,蘊含著滋潤萬物的源動力,如同春日暖陽,孕育生機;‘儉’,并非指物質上的節儉,而是自檢、自省、自我約束,唯有不斷審視自身,才能拓寬生命的邊界,知曉‘眇’與‘噭’的辯證關系;‘不敢為天下先’,則是心懷天下的謙卑,世間萬物,邊界難測,不貿然爭先,方能行穩致遠。”
“那何為眞正的勇敢?”尹喜繼續追問。老子指了指案上燃燒的燭火:“眞正的勇敢,源于內心的力量,如燭火雖小,卻能照亮一方。約束自省之人,方能擁有寬廣的境界,就像江河不急于與浪花爭快,而是奔涌向前,生生不息。那些不懂得以心馭氣,僅憑匹夫之勇行事;不知自我約束,一味冒進;不懂得積累沉淀,只知爭先之人,終究難以長久,離消亡也就不遠了。唯有領會內心的驅動力,方能戰無不勝,守若磐石。”
“為何說天道眷顧,以內心力量為尊?”尹喜目光灼灼。老子神色莊重:“天道運行,遵循自然法則。心懷慈悲、懂得自省、謙沖自牧之人,契合天道。他們以內心力量為指引,不隨波逐流,不盲目爭競,自然能得到天道的護佑。這三樣寶貝,便是我一生的選擇與堅守的價值觀。”
尹喜豁然開朗,躬身行禮:“先生這番話,讓弟子明白了道的眞諦與人生智慧!原來眞正的修行,不在形似,而在堅守內心的準則!”此時,更鼓聲聲,老子與尹喜的對話,如黃鐘大呂,在探尋道與人生價值的道路上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