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透過函谷關的窗欞灑在案幾上,尹喜捧著竹簡,面露疑惑,向老子問道:“先生,如今諸國皆言廣開民智,為何您卻說行道者、聖人與君主應選擇性讓百姓知曉信息?”
老子輕撫長須,望向夜色中的關城,緩緩道:“你看那嬰孩,天眞無邪,只因未被繁雜之事擾心。百姓如白紙,過多不該知曉的信息,就像在白紙上隨意潑墨,反而會模糊原本清晰的軌跡。民之所以難治理,正是因為知曉了超出其認知承受范圍的事。若將邦國核心信息盡數公開,就如同拆除城池的壁壘,內憂外患必接踵而至,邦國大亂?!?
“可公開信息,難道不是彰顯清明嗎?”尹喜追問道。老子微微搖頭:“公開所有信息治邦,看似磊落,實則是邦國的罪人。這就好比將珍寶隨意置于鬧市,不僅無法守護珍寶,還會引來覬覦。相反,將信息分層管理,讓百姓知曉該知之事,如同春雨潤物,滋養而不泛濫,方能使邦國大德充盈。這‘知與不知’的分寸把握,便是治國的常理與規律?!?
“那何為玄德?它與信息管理又有何關聯?”尹喜繼續追問。老子目光深邃,神色莊重:“玄德幽深,看似與萬物常理相悖,實則暗合大道。行道者不追求讓百姓通曉一切,而是引導其保持樸素本性,看似限制,實則是守護。這種智慧,如同水流繞過巨石,看似迂回,卻能始終奔向大海。懂得依循此道管理信息,便是擁有玄德。具備玄德之人治理邦國,方能順應天道,實現天下大順?!?
尹喜豁然開朗,躬身行禮:“先生這番話,讓弟子明白了信息管理與治國的眞諦!原來守好‘知與不知’的界限,才是邦國長治久安之道!”夜色漸深,函谷關的靜謐中,老子與尹喜關于治國信息管理與玄德之道的對話,如悠遠的編鐘之音,在探尋治國智慧的道路上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