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鴻志用牙齒咬住引信線的一端,雙手顫抖著將松脫的線頭重新纏繞在集束手榴彈的雷管上。火藥味混著硝煙鉆進鼻腔,他的指尖被金屬邊緣劃破,血珠滲出,順著彈體滑落。遠處裝甲車的引擎聲越來越近,履帶碾壓碎石的聲音像鈍刀刮骨。他猛地抬頭,看見南谷口防線已被撕開三處缺口,日軍正以小股編隊向縱深滲透。
陳啟銘從掩體后躍出,一腳踩碎半埋在土里的電臺殘骸。天線早已炸斷,信號徹底中斷。他不再試圖聯絡,而是抓起靠在墻邊的步槍,迅速清點身邊還能行動的戰士。七人,三支槍有彈,兩挺輕機槍失聯,馬克沁冷卻管破裂,無法持續射擊。他掃視戰場,日軍主力仍集中在正面推進,炮火覆蓋南谷口主道,而西側塌方區——那片昨日被標記為“非通行帶”的區域——依舊無人踏足。
他蹲下身,從一名犧牲戰士的胸前掏出那塊裂成兩半的石塊。上面“此線不退”四字已被炮火磨得模糊,邊緣沾著干涸的血跡。他將石塊攥緊,起身招來傳令兵。
“把這個交給張猛。”他聲音低沉卻清晰,“告訴他,退不是后撤,是繞過去。”
傳令兵點頭,貼著戰壕邊緣疾行而去。陳啟銘轉身走向二線陣地,沿途用旗語向高處觀察哨發出指令:收縮正面防線,保留火力點假象,所有可用兵力向西側隱蔽集結。他不再依賴通訊系統,而是親自穿梭于各掩體之間,以手勢與眼神傳遞命令。一名戰士在掩體口探頭欲射擊,被他一把拽回。他指向遠處山脊——日軍炮兵觀測員正舉鏡掃視,任何暴露都會引來精準覆蓋。
張猛接過傳令兵遞來的石塊,低頭看了一眼,隨即塞進懷里。左臂的傷口經多次包扎已發黑,布條被血浸透。他解下背后的大刀,刀刃缺口累累,寒光不再。他從繳獲的日軍尸體旁撿起步槍,卸下刺刀裝上,又撕下日軍軍服披在肩頭,將臉抹上泥灰。
“十個人,跟我走。”他低聲說,“沿河床碎石帶,貼著炮擊煙塵前進。”
十名戰士陸續集結,多數帶傷,彈藥不足。他們匍匐在干涸溪道的凹陷處,借著炮擊揚起的塵霧掩護,緩緩向西移動。每前進五米便停頓片刻,觀察日軍哨位動向。一處機槍哨設在高地巖縫,正對著南谷口方向,盲區恰好覆蓋塌方區后側。張猛揮手示意隊伍停下,指了指頭頂松動的巖層。
兩名戰士悄悄攀上巖壁,將幾塊松石撬至邊緣,再用繩索固定。張猛則率其余人繼續潛行,繞至日軍側翼指揮組后方。那里有三名軍官正通過望遠鏡觀察戰場,其中一人手持哨子,不時吹出三短一長的節奏——正是我軍一級戰備信號。
張猛伏在碎石堆后,屏住呼吸。他等了整整三分鐘,直到日軍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正面突破上。他猛然起身,抬槍擊斃最近的通信兵。槍聲驚動其余兩人,未及反應,張猛已沖上前,刺刀直刺一名軍官咽喉。另一人拔槍欲射,被側翼戰士擊倒。最后那名持哨軍官轉身欲逃,張猛飛身撲上,將其按倒在地,膝蓋壓住其胸膛。
哨子掉落,滾入石縫。
張猛搜查其隨身物品,在內袋摸出一張折疊的手繪地圖。圖上清晰標注了塌方區的地基結構,并用紅筆圈出每日上午十至十一時地基松動可通行的時間窗口。他盯著地圖看了兩秒,隨即塞進衣袋,揮手命戰士點燃預設的煙霧信號。
與此同時,趙鴻志正指揮后勤人員在西側伏擊區布設陷阱。他命人將剩余的六枚燃燒瓶砸碎,將燃料與之前收集的潤滑油混合,倒入沿坡勢挖出的淺溝中。溝底鋪滿碎石與鐵片,上方覆蓋薄土偽裝。他又命人將幾塊被炮擊震松的巨石用繩索固定于高處,形成可觸發式落石裝置。
“等裝甲車進入五十米內再點火。”他下令,“導火索要分段埋設,確保火勢延后半分鐘。”
一名戰士問:“要是他們不走這條路呢?”
“他們會。”趙鴻志指著遠處日軍推進路線,“他們避開了主道,說明知道我們有雷區。但塌方區是唯一能繞開正面火力的路徑,他們遲早會試。”
話音剛落,前方傳來一陣引擎轟鳴。一輛輕型裝甲車脫離主隊,沿河床邊緣緩緩駛來,履帶碾過碎石,炮塔左右轉動。趙鴻志伏在掩體后,緊盯其行進軌跡。當車頭進入淺溝區域時,他猛然揮手。
導火索被點燃,火光沿著泥土縫隙迅速蔓延。半分鐘后,油溝轟然起火,火焰順著坡度向上竄升。裝甲車駕駛員猛踩剎車,但前燈已引燃漏油,火勢瞬間吞噬車頭。車內日軍慌忙跳出,卻被上方落石砸中兩人。剩余一人剛爬起,被埋伏的戰士一槍擊倒。
第二輛裝甲車停在五十米外,炮塔轉向火源。趙鴻志立即下令所有人撤離原位,轉移至更高處的隱蔽點。他最后離開,在陷阱區邊緣插下一截斷裂的天線作為標記,隨即翻滾進掩體。
陳啟銘在二線指揮點目視全程。他看見張猛的突擊隊成功突襲側翼,日軍進攻節奏明顯紊亂,正面沖鋒出現短暫停滯。他立即下令南谷口殘存火力點開火,壓制正在集結的第二波步兵。幾處原本沉默的掩體突然噴出火舌,子彈密集掃射,迫使日軍臥倒。
他轉身對身邊戰士說:“通知各陣地,保持現有部署,不得追擊。讓敵人以為我們還有預備隊。”
戰士領命而去。陳啟銘站在掩體口,望著遠處山脊。日軍指揮官已收起步話機,正與副官低聲商議。他注意到對方不再使用哨子,而是改用手勢指揮。這說明他們意識到信號已被識破。
他低頭看了看手表,指針指向十點四十七分。再過十三分鐘,塌方區地基將進入最松動時段。他摸了摸腰間的槍套,又望向西側那截豎立的天線標記。
張猛帶著突擊隊悄然撤離側翼指揮點,途中一名戰士突然停步,指向遠處一輛正在倒車的裝甲車。車體側面有一道新鮮刮痕,下方沾著半片綠色布條——正是張猛昨日標記“非通行帶”時留下的警示旗殘片。
張猛盯著那布條,緩緩握緊了手中的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