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殘夜,露水凝結在戰壕邊緣的草葉上,折射出微弱卻堅定的銀輝。遠處日軍指揮中心的方向騰起幾縷黑煙,在天邊與未散的云層交融,仿佛宣告著某種終結。
前線指揮部內,陳啟銘站在地圖前,指尖劃過那條剛剛被撕裂的防線。電報機仍在滴滴作響,通訊員正將最新情報記錄下來。他的眼中沒有疲憊,只有冷靜如鐵的判斷。
“傳令兵!”他轉身,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全線反攻,即刻執行。”
命令迅速下達,無線電波在空中穿梭,傳達到每一個角落。各部隊開始整備,槍械檢查、彈藥分發、人員集結,原本沉寂的陣地忽然活了過來,仿佛沉睡的巨獸緩緩睜開雙眼。
張猛的隊伍已經完成撤離,正在回程途中接到反攻指令。他站在一處高地,望向遠方,嘴角揚起一抹冷笑:“該我們了。”
與此同時,趙鴻志也在后方緊鑼密鼓地調配新武器的使用單位。那些經過改良的簡易火炮和遠程投射器,正是扭轉戰局的關鍵。他親自指導戰士們如何調整角度與裝藥量,確保每一發都能精準命中目標。
“記住,我們要的是壓制,不是浪費。”他低聲叮囑,“打一發,就讓鬼子知道疼。”
天空中,蘇聯志愿飛行員的戰機已進入待命狀態。他們接到地面引導員的信號,準備配合地面攻勢,對日軍殘存陣地進行轟炸。
第一道攻擊線由輕步兵組成,他們借助地形掩護,悄然推進至敵軍前沿。第二梯隊則是重火力支援,負責清理障礙和狙擊點。第三梯隊則為預備隊,隨時準備接替前線戰斗減員。
日軍雖失去了指揮中樞,但仍有部分士兵依托工事負隅頑抗。密集的子彈從廢墟中傾瀉而出,幾名戰士倒下,鮮血染紅了泥土。
“掩護!壓制火力!”一名軍官怒吼,隨即一個火力小組躍進掩體,架起輕機槍,對著敵軍藏匿的方位猛烈掃射。
一名戰士趁機向前翻滾,接近敵軍工事后,拉開手雷保險,猛地扔入射擊口。爆炸聲響起,敵人的槍聲戛然而止。
“沖!”隨著一聲號令,沖鋒的戰士們如潮水般涌出戰壕,向著日軍陣地撲去。
另一邊,趙鴻志的新武器也終于派上用場。數門簡易火炮在隱蔽位置架設完畢,瞄準手校準目標后,一聲令下,炮彈呼嘯而出,準確砸落在日軍防御薄弱處,掀起陣陣塵土與火光。
“命中了!”觀測員興奮地報告。
趙鴻志點頭,立即下令:“換裝高爆彈,繼續覆蓋!”
轟隆聲接連不斷,日軍陣地陷入一片混亂。他們的通訊早已中斷,無法組織有效反擊,只能各自為戰,逐漸被分割包圍。
天空中,蘇聯飛行員駕駛著雙翼轟炸機低空掠過戰場,避開日軍防空火力,尋找最佳投彈時機。地面部隊通過旗語和無線電信號,不斷為他們指示目標。
一枚枚炸彈落下,炸毀了日軍最后的幾個據點。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日軍的抵抗意志徹底崩潰。
“頂住!頂住!”有日軍軍官試圖組織反擊,但很快就被一顆流彈擊中,倒在血泊之中。
隨著戰線逐步推進,我方部隊士氣高漲。戰士們高喊口號,端起槍支奮勇殺敵。曾經壓抑在心頭的陰霾,此刻化作了無盡的怒火與決心。
一名年輕的戰士在沖鋒時踩到了什么東西,低頭一看,是一本被血跡浸濕的日文文件。他猶豫了一下,還是將其塞進了胸前口袋。
“這玩意兒或許有用。”他自言自語,然后繼續向前奔去。
戰局已定,日軍節節敗退,紛紛向后方潰逃。有的試圖組織撤退,有的則直接丟棄武器投降。戰場上,只剩下了我軍的吶喊與追擊的腳步聲。
陳啟銘站在指揮所外,望著遠方那片狼藉的戰場,心中卻沒有絲毫輕松。他知道,這場勝利只是開始,更大的考驗還在前方。
“乘勝追擊。”他對身邊的參謀說道,“不能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就在這時,一架蘇聯戰機從頭頂飛過,飛行員在無線電中傳來一條信息:“發現一輛可疑車輛,正朝東南方向高速行駛。”
陳啟銘眼神一凝,立即下令:“追蹤它,搞清楚車上是什么。”
他隱隱覺得,這輛車或許藏著什么關鍵的東西。
陽光灑落戰場,照耀在滿地硝煙與殘骸之上,映出一種悲壯而莊嚴的美。我軍的旗幟插上了最后一個制高點,風中獵獵作響。
全線反攻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士氣空前高漲。但陳啟銘的心里,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沉重。
戰爭還未結束,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