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哈市
- 1983:從劇組打雜到娛樂教父
- 蘇北穹人
- 2176字
- 2025-07-21 00:05:58
十月的哈市已經(jīng)有點冷了,趙巖裹著厚外套走進了片場。
“趙助理來了。”
“趙助理早上好啊!”
“早上好!”
“小趙,飯吃完沒?沒吃一會兒跟我一塊兒對付一口!”
“謝謝您嘞!剛在街角整了碗熱乎乎的豆?jié){,外加仨燒餅......”
“吃得慣吧?”
“那叫一個得勁兒!”
“得勁兒就好。”
趙巖笑著和片場里的工作人員點頭致意,和相熟的人還停下寒暄兩句,一番熱熱鬧鬧的互動后,他才走進了辦公室。
劇組名叫《夜幕下的哈市》,由電視藝術委員會、青島電視臺和電視劇制作中心三家聯(lián)合拍攝,預計13集。
他不知道前世什么時候拍攝結束的,但現(xiàn)在劇組因為一些問題,導致拍攝進度接二連三的延后,致使資金預算一超再超,項目成本面臨嚴峻考驗。
制作中心本來就經(jīng)費緊張,再加上還有西游記、紅樓夢兩個無底洞等著填,于是領導中就有了不同的聲音,暫停拍攝。
老太太想知道這邊的真實情況,趙巖正好撞在槍口上,便被踢了過來。
剛來到劇組,趙巖能明顯感覺到“敵意”,只要他在的地方,到處彌漫著尷尬與防備,對此他只是笑笑,沒人樂意被人“盯梢”。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冷眼旁觀,他確定劇組的人沒有撒謊,確實有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且劇組生活非常艱辛,中午只有幾分錢一個的面包和咸菜,偶爾有一根紅腸,導演也一樣,晚上吃招待所食堂,好幾天才能加一個帶肉的菜。
這個時候沒有片酬,就是幾毛錢的補貼,幾個主演加起來還沒他的出差補貼多。
幾個中學生利用暑假幫忙打雜,最后結算給了4元錢。
劇組不僅缺錢,什么都缺,特別是演員,趙巖還客串了幾把群眾演員,演的最多的就是背著槍在汽車后面跑的小兵乙,沒臺詞,一出場就被一槍打死。
他觀察了一個月,才向老太太匯報,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如實反映,詳實的數(shù)據(jù)、清晰的分析,讓老太太迅速掌握真實情況,一場可能導致劇組停拍的誤會也隨之煙消云散。
趙巖還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由于說書人在拍攝中常常沉浸其中,不知不覺放慢了“說書”的節(jié)奏,不僅導致拍攝進度放慢,后期制作時也很麻煩,既要對拖沓的地方進行加快處理,又浪費膠片,無形中又增加了開支。
不過他并沒有去管這些事,每天就是簽簽字,喝喝茶,看看書,無聊的時候去客串一把,當好老太太的眼睛。
當然了,他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只要是與錢掛鉤的,都歸他管。
這份恰達好處的“識趣”,讓所有人放下成見和芥蒂,很快便與大家打成一片。
天冷了,大家伙幫他在片場搭了一個辦公室,其實就是窩棚,連個門都沒有,比外面稍微暖和些。
趙巖在劇組結識了三個“熟人”,第三代唐僧、和中堂、《家春秋》中梅表姐的表哥,他沒想到一次簡單的外派竟扯出一張關系網(wǎng)。
“趙助理......”
“小王來了。”
“這是昨天的財務支出明細匯總表,您看看。”
趙巖簡單看了看,便在上面簽了大名。
“您這雷厲風行的做派,難怪領導派您來~對了,過兩天大降溫,您抽空去買兩件厚棉襖......您條件好,可以再買個電熱毯,夜里老冷了!”
“多謝。”
“還沒打水呢,我順手給您打來吧。”
這個時候可沒有瓶裝礦泉水,都是頭天晚上燒好開水,放到鐵制的大水壺中,由劇務搬到現(xiàn)場,誰喝誰去打,趙巖的杯子是黃桃罐頭的罐頭瓶子,大多數(shù)人用水壺邊上的搪瓷缸。
趙巖笑笑,離開京城,他也過上了領導的生活。
“跟您說個笑話......”
小王走了回來,笑著說道:“昨兒個往家掛電話,聽說了一件事......君子蘭被定為市花了,還提出什么‘窗臺經(jīng)濟’,號召家家都要養(yǎng)3盆至5盆君子蘭......頭兩年還出臺‘限價令’,這不純純自己打自己嘴巴子,扯犢子呢嘛!老百姓都被整迷糊了!”
“小王~導演找你呢!”
“來了!趙助理您忙,我先過去了。”
趙巖被提醒了,怎么把這事給忘記了?向辦公桌上的日歷望去,10月13日。
摸出根太陽島點上,他對于君子蘭事件的認知,不過是前世哈市朋友茶余飯后的閑談碎片,所知甚少,依稀記得85年1月有位港商前往春城參觀,提出用一輛豪華皇冠轎車交換,卻被拒絕了......
港商?
趙巖眼睛一亮,讓威爾那個老洋鬼子幫忙搞個港商身份,去春城浪一把?
算了,玩心眼子太累人。
到時候后讓陳海他們帶著那兩盆君子蘭去春城走一趟,不敢奢望一夜暴富,只要能到手小幾萬,這個目標就算達成了。
他嘆了口氣,看來自己生來就是靠力氣換錢的命數(shù),也不知那兩盆君子蘭養(yǎng)的如何了。
“趙助理,導演和主任去小黑屋了......讓您盯著點兒。”
“知道了。”
趙巖心中默算,按照目前的拍攝進度,十一月底就能回去了。哎,電熱毯不用買了!
西游記劇組12月就回京了,然后在軍藝禮堂改造的攝影棚內(nèi)拍攝“龍宮”“地府”“齊天大圣府”“鷹愁澗水底”“五行山”“靈霄寶殿模型”等內(nèi)景戲,2月過年,3月才離京。
好幾個月,總不能一直在劇組跑腿吧?該干點什么呢?
楊潔給的書早已看完,他算是掌握了導演最基礎的理論知識,諸如鏡頭語言、場面調度、劇本分析等,唯一欠缺的就是實踐經(jīng)驗與綜合素養(yǎng)。
要不找人寫個劇本練練手?一二集的那種,船小好掉頭。
想到這里,他嘆了口氣,日子過得太慢了,九十年代才是他熟悉的時代,股市、樓市先后興起,以他的能力,輕輕松松賺個小目標。
到那個時候,下海,縱身躍入市場經(jīng)濟的浪潮,抓住政策轉向的風口,一步步打造屬于自己的商業(yè)帝國。
不過要低調點,千萬不能上了殺豬榜。
嗯,想的有點多了。還是喝茶、看報紙,提前享受退休生活吧。
“各部門注意......群演不要往前走,退!再往后退......”
聽著外面的動靜,趙巖眼睛一亮,導演去小黑屋了,一時半會兒肯定回不來,何不趁此機會去過過導演的癮?幾個副導演都在,肯定出不了亂子......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想著,他端著茶杯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