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量鋼鐵,瓊王要移民?
-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業革命?
- 漏屋逢夜雨
- 2191字
- 2025-07-06 21:05:10
傳統意義上大多數都會覺得煉鋼是近代產物,也是工業革命的開端。
實際上并不如此,華夏的煉鋼產業歷史其實可以遠推到兩漢時期。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唐朝已經初步掌握了煉鋼技術,到宋朝更是獨步全球。
而時代總是在發展的,到了明朝永樂年間,光是生鐵年產量就能達到數萬噸。
高爐煉鋼、百煉鋼、炒鋼法和大型鼓風設備,各種煉鋼所需的工藝都已經完備。
所以聽到是煉鋼廠之時,眾人并沒有太多的驚訝于煉鋼這種行為。
可這煉鋼廠的規模卻讓他們感到有些驚訝,隨著火車過境,眾人也看到了那宛如遠古巨獸一般的建筑。
幾個巨大的煙囪立在一片廠方之中,不斷吞吐著各種煙霧,好似建筑活過來了一般。
縱觀大明十三座冶鐵所,沒有一座的規模能比得上眼前那座巨大的建筑。
“似這鋼廠,不知一年可產多少鋼鐵?”雖然大明官方嚴控鹽鐵,可朱棣此時已經懶得計較,只想搞清楚這鋼鐵廠一年的產鐵量。
畢竟鋼鐵產量便代表了國力的強弱,鋼鐵越多,就能產出越多的鎧甲器械,也能有更多的財稅收入。
要說朱高燨能把瓊州發展成這樣,不搞私鐵朱棣是信都不信的。
關鍵就是要知道,他家老四一年產了多少鋼鐵,背著他偷偷干了多大事業。
于謙自也不想隱瞞,當即為朱棣計算道:“若說鋼鐵產量,如今實則還在諸年遞增?!?
“如今我瓊州設有鋼鐵廠五座,去年年產量已經突破了九十萬噸,換算即為十八億斤?!?
“據說今年鋼廠已經超額完成產量,恐怕今年產量已經能達到一百萬噸!”
他一說罷這話,眾人又是心神一震,朱高煦更是猛地一顫。
十八億斤是什么概念?大明十三座冶鐵所,加上民間所有生鐵全年產量的十幾倍!
想他為了組建私軍,購買兵器鎧甲僅僅十幾萬斤生鐵都花了上萬兩!
可老四在瓊州,一年就能生產十八億斤鋼鐵,這能組建多少軍隊,打造多少武器?
他只覺自己腦袋一時間有些不夠用了,原以為自己已經夠壕了,可一比老四他才發現自己窮得叮當響。
要造反還得學老四啊,人家這個底蘊造起反來,你老爺子拿什么平定?
想著,他不由將目光放到了朱棣和朱瞻基的身上,不由暗自得意,這回有老四擋著,看你老爺子還怎么說!
而正如朱高煦所想,此時朱棣和朱瞻基都感覺有些手腳發麻。
十八億斤鋼鐵產量,光是聽上一句,都讓人感覺太過沉重了一些。
如果說火車還在理解范圍之內,那這個鋼鐵廠就有些反直覺了。
“瓊州一年產這么多鐵作甚?”沉默了許久,朱棣再次問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種涉及軍事的敏感問題,即便他再心疼自家老四,也無法輕易釋懷。
于謙見朱棣模樣,自然知道這個消息會給老爺子帶來怎樣的震撼。
但他知道,瓊王既然有令在先,那就不會害怕這些數據讓朝廷知曉。
“若說鋼鐵在大明,確實是不用這么多的!”于謙笑道:
“然則在瓊州,鋼鐵便是工業之基,近的諸位也看到了,這鐵軌與火車,皆是鋼鐵鍛造?!?
“若是遠的,一應機械,生活用具,甚至建筑之中,都需要使用鋼鐵!”
“就比如諸位剛來所見到的海關與碼頭,修建時就用了上萬噸鋼鐵。”
“與之相比,我瓊州現在一年所產這百萬噸鋼鐵,還是供不應求的?!?
“建筑之中,也要用鋼鐵?”朱棣算是長見識了,若之前有人告訴他建造房屋要加鐵,他肯定要怒斥對方浪費資源。
鐵這么重要的資源怎么能加到房屋里面?那不是浪費人力物力瞎胡鬧么。
可在看了瓊州海關和碼頭之后,他又感覺原來房屋加鐵居然可行!
似乎加了鋼鐵的房子顯得更堅固,便連紫禁城想必都沒有這些建筑物堅固。
不過這樣問題又來了,用這種材料構建的建筑物,該怎么去攻?。?
假如真的有朝一日,他撒手人寰,老四和老大刀兵相向,老大要怎么才能攻入瓊州?
似乎除了強攻之外,其他類似攻城車,大炮、掘坑道,挖城墻等一切手段都會失效了。
而強攻也不定能攻下來,就憑瓊州的現狀,恐怕就算耗光大明朝的兵馬也沒辦法動搖瓊州分毫。
也就是說,即便他家老四真要造反,即便是他也拿老四沒有辦法!
故而一時間,朱棣的心中又升起了一抹愁思,老四越是這樣,他就越需要謹慎考慮。
他必須要避免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引起自己子孫間的互相爭斗!
因為這場戰一旦打起來,那將不在是類似靖難之役的戰爭,而是一場不死不休的大戰。
這種仗會不斷消耗大明國力,導致被外族所趁,這是他絕不愿看到的。
“可是,瓊州又是從何處來的這么多鐵礦?”朱棣正思考時,朱瞻基已然主動發問!
這一位大明朝明宣宗已經明顯意識到了自己四叔的恐怖,他必須要有更多的了解。
而鐵礦來援是他最疑惑的,因為煉鋼需要鐵礦,大明已經嚴厲管控,瓊州又是怎么獲取的天量鐵礦?
“瓊州本來就有鐵礦!”于謙也猜到了朱瞻基的身份,直接笑道:
“根據瓊王多年帶隊探查,發現了數十種優質礦產,其中便有金礦和富鐵礦?!?
“而且瓊州鐵礦不似內地,此地鐵礦皆為露天礦,剝離表面土層即可開采?!?
“依照瓊王殿下的估計,此礦起碼有四億噸,依照我瓊州現在的開采速度,起碼還能開采幾十年?!?
自產自銷!朱瞻基聽得心中一沉,瓊州居然有能開采幾十年的露天礦!
怪不得他四叔當初非要跑到瓊州來就藩,合著是在這里等著他們呢!
與之相比,無論是他二叔還是三叔,論起這份深謀遠慮,都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不過礦產終究有用完的一天!”朱瞻基正胡思亂想呢,于謙卻又道:
“故而現在瓊王已經在謀劃南下澳洲,據傳,此地在南洋以南,幅員萬里,地產豐富,其上礦產極多。”
“日后等得澳洲發展起來,我瓊州百姓大部分便要移民于此!”
“瓊王要移民澳洲?”朱棣和朱瞻基頓時都是一陣驚異。
難不成朱高燨壓根就沒想過再回大明,而是準備向外探索?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們之前擔憂朱高燨造反的威脅,或許壓根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