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調色
- 讓你拍電影,歪嘴龍王是什么鬼?
- 故道長風
- 2334字
- 2025-07-21 17:08:49
許凜的手指在鍵盤上敲下最后一個調色參數,屏幕上的青瓷終于呈現出那種傳說中的“雨過天青云破處“的色澤。
林欣然從咖啡機旁走回來,手里端著三杯濃縮咖啡。
“再這樣下去,我們遲早都得咖啡因中毒。“她將咖啡放在桌上,揉了揉太陽穴。
蘇晚正用校色儀反復比對屏幕和漁民老人筆記上的色值,眼睛因為長時間盯著屏幕而微微發紅。
窗外,海濱城市的夜生活剛剛開始,霓虹燈光映在潮濕的街道上。
許凜的手機震動起來,是龍泉那位95后傳承人發來的語音消息。
“太神奇了!這就是我爺爺常說的'梅子青',你們怎么找到這個色值的?“
林欣然打開傳承人發來的照片,是他們家祖傳的一件宋代青瓷藏品。
蘇晚將照片導入調色軟件,與他們的修正版本進行對比,色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位老漁民的眼睛簡直就是活體色度計。“許凜感嘆道,抿了一口已經涼掉的咖啡。
林欣然突然指著屏幕:“等等,第37分鐘的特寫鏡頭還是有點偏藍。“
三人立刻圍到屏幕前,果然在瓷器邊緣反光處發現了一絲不協調的藍色調。
蘇晚調出原始素材,發現這個鏡頭是在日落前的黃金時段拍攝的。
“自然光的變化真是防不勝防。“她快速調整著色溫滑塊,直到那抹藍色消失。
許凜的手機再次響起,這次是總局技術部門的負責人。
“你們那邊進展如何?明天就是最后期限了。“對方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疲憊。
林欣然搶在許凜前回答:“已經完成95%,再給我們兩小時就能提交。“
掛斷電話后,三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深吸一口氣。
蘇晚突然想起什么,從包里拿出一個小盒子:“我從老漁民那里借來的,說是能幫助我們。“
盒子里是一塊青瓷碎片,邊緣已經被海水磨得圓潤,但釉色依然清透。
“海撈瓷?“許凜小心翼翼地拿起碎片,對著燈光觀察。
林欣然立刻用校色儀測量碎片顏色,數據與老人筆記上的記載完全吻合。
“這是最真實的參考。“蘇晚將碎片放在鏡頭旁,作為最后的校色標準。
凌晨三點,咖啡館只剩下他們三位客人和一個打瞌睡的服務員。
許凜點擊“渲染“按鈕,進度條開始緩慢前進,預計需要47分鐘完成。
林欣然靠在沙發椅上,眼皮開始打架:“我做夢都會夢到RGB數值...“
蘇晚還在檢查每一個過渡鏡頭,確保色調變化的連貫性。
窗外,東方的天空已經泛起一絲魚肚白,早起的漁民開始出海。
渲染完成的提示音響起時,許凜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林欣然驚醒,第一反應是去摸平板電腦:“快讓我看看最終效果!“
蘇晚將視頻從頭播放,龍泉青瓷在不同光線下的微妙變化被完美呈現。
“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青。“許凜輕聲說道,聲音里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
文件上傳至總局服務器的進度條走到100%時,三人都松了一口氣。
林欣然直接癱倒在沙發上:“我現在能睡三天三夜...“
蘇晚收拾著各種設備,小心地將那塊青瓷碎片用軟布包好。
許凜站在窗前,看著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照在海面上。
他的手機震動起來,是總局發來的短信:“收到文件,正在審核。“
三人回到酒店時,大堂的時鐘顯示早上六點十五分。
前臺服務員認出了他們,微笑著遞過來一個包裹:“昨晚有人送來的。“
包裹里是三套手工青瓷茶杯,每個杯底都刻著他們三人的名字。
“這是...那位傳承人送來的?“林欣然捧著自己的杯子,驚訝地看著那細膩的釉色。
蘇晚將杯子舉到陽光下,釉面流動的光澤如同活水一般。
許凜的手機再次響起,這次是視頻通話請求,屏幕上顯示著“非遺中心-張主任“。
“你們做得很好!“張主任的聲音洪亮,“修正版比原版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林欣然和蘇晚湊到鏡頭前,三人疲憊的臉上終于露出笑容。
“不過...“張主任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現在有個新情況需要你們處理。“
許凜感到一陣不祥的預感:“什么問題?“
“其他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看到青瓷特輯的效果后,都要求重新審核他們的片段。“
林欣然倒吸一口冷氣,迅速心算出他們需要重新處理的項目數量。
蘇晚已經打開筆記本電腦,調出原始拍攝計劃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1372個項目...“
“總局建議優先處理少數民族項目。“張主任補充道,“特別是那些瀕危的非遺技藝。“
掛斷視頻后,三人沉默地看著對方,意識到他們面臨的是怎樣龐大的工作量。
“我們需要一個系統性的解決方案。“許凜走到白板前,開始寫下關鍵點。
林欣然調出數據庫:“可以先按瀕危程度和傳承人年齡排序,搶救最急迫的。“
蘇晚檢查著設備清單:“需要更多存儲空間和專業校色設備,還有...“
她的手機突然響起警報,是氣象應用發出的臺風預警。
“海南下周可能有臺風,如果要去拍黎族織錦,最好這幾天就出發。“
許凜立刻做出決定:“欣然訂機票,蘇晚準備設備,我們今晚就飛海口。“
林欣然快速查詢航班信息:“最后一班是晚上九點二十,來得及嗎?“
蘇晚已經列好設備清單:“主攝像機需要維修,感光元件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許凜的手機又響了,是一個陌生號碼,顯示來自云南大理。
“您好,我是白族扎染技藝傳承人楊麗萍。“電話那頭是柔和的女聲,“我看到你們的青瓷特輯...“
林欣然接過電話,熟練地與對方溝通起來,同時記錄著新的需求。
蘇晚聯系設備維修公司,卻被告知需要至少三天才能修好攝像機。
“不行,我們等不了那么久。“許凜皺眉思考著,“有沒有租賃渠道?“
酒店房門被敲響,服務員送進來一個快遞包裹,發件人是“龍泉青瓷研究所“。
拆開后是一套專業色彩校準工具,附帶一張紙條:“聽說你們要繼續征程,這個應該用得上。“
林欣然掛斷電話,表情復雜:“已經有十七個傳承人打來電話了。“
蘇晚檢查著新收到的校準工具:“這是最新型號,精度比我們原來的高十倍。“
許凜站在窗前,看著陽光下的海面,突然轉身說道:“我們需要擴大團隊。“
“但項目經費...“林欣然調出預算表,眉頭緊鎖。
蘇晚提議:“可以招募志愿者,很多藝術院校的學生對非遺項目很感興趣。“
許凜點頭同意:“聯系中央美院和中國傳媒大學,我們需要色彩和攝影方面的專業支持。“
林欣然已經開始起草招募郵件:“至少要十人團隊才能應付這么龐大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