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效法三顧,拿捏先主(上)
- 諸葛亮:滿級重生,風起漢疆
- 嵐冰澈
- 2163字
- 2025-07-08 00:02:00
即便有瑯琊、東城兩大家主的勸慰書信,但諸葛亮和魯肅卻完全置若罔聞。只不過,他們原本趕赴前線沛城的計劃,被諸葛亮于此事之后做出了適當的修飾。
麾下軍馬,在抵達徐州彭城以東的蕭縣后,便就此止步了。
反觀此時的劉備,聽聞消息以后,甚至都沒敢在沛縣過多停留。
簡單將在當地布防的軍務,交給自己起于幽州的老部下士仁。之后便連夜帶著關羽、張飛以及幾十名騎兵,快馬趕赴去了蕭縣。
本以為如此做法,即可彰顯他對于徐州士家子弟的敬重,亦可為日后勸說他們回去做出提前鋪墊。豈料他的如此謀劃,卻早在諸葛亮起初的預料之中。
蕭縣的住所廳堂內,得知消息的魯肅,火急火燎的跑了進來。
“賢弟,一切果然不出你的所料。駐守沛縣的劉使君,聽聞我們在蕭縣停軍駐扎,如今果然帶著他的兩個結義兄弟親赴趕來了。”
魯肅的語氣中,透著難以言喻般的興奮。
聽到聲音的諸葛亮,對此卻顯得十分的淡定自若。
畢竟此時的他,很清楚魯肅心中的想法。與其說他是在為劉備的到來感到發自內心的歡喜,倒不如說他是對于自己未雨綢繆的提前料算感到詫異和驚奇。
“說吧,賢弟你到底是怎么算計料到的?”
“提前料算,其實并不難。”對此,諸葛亮并不想過多解釋。反而面對魯肅興奮的追問,直接將話題岔開:“對了,我此前讓兄長準備的事,不知如今籌備得如何了?”
“愚兄按照賢弟所說,早已悉數準備妥當。”
“那就好。”
聞言,諸葛亮輕搖羽扇,含笑點頭。
下一刻,他從椅子上泰然起身。手中羽扇,輕輕一揮。盡管瀟灑輕盈,但指端卻似有雄兵百萬,此時被他悉數掌控。
“傳令下去,準備迎接劉使君圣駕。”
……
和兩個義弟奔走一夜趕到蕭縣,已是天明大亮。
此時的劉備,滿臉疲憊,卻急于見到諸葛亮和魯肅。不想事先就早已打聽好他們位于蕭縣這邊的住處,等自己甚至連口水都沒喝趕到的時候,卻直接撲了個空。
替他們開門的老家人告訴劉備,如今的諸葛亮和魯肅恰好不在家中,二人甚至一大早就趕赴去了城外的軍營操練起了兵馬。
聽到這話,劉備心生匪夷,不覺朝著身后的關張回望了一眼。
性如烈火的張飛,如今一甩袖袍,氣得原地轉圈。在他看來,別的可以不管。然而自家哥哥可是連夜趕來,不想卻撲了個空。反觀關羽,看似氣定神閑。實則鳳目微瞇,手捻長須。
盡管他什么也沒說,但臉上所表現出的輕蔑,卻早已不言而喻。
“區區兩個士家的紈绔子弟,也知兵么?”
思緒至此,早已將傲慢刻入骨子里的關羽,忍不住冷冷嗔笑。
對此,劉備只是頗感無奈。
沒辦法,自己只得對府中的老家人拱手謝過,之后道別,隨后與關張再度共同上馬。兄弟三人拖著早已疲憊的身軀,一并離開蕭縣縣城,再度策馬直奔城外部曲所在的軍營而去。
此時,天已大亮。
明媚的陽光,和暖的照在城外的土地。徐徐微風不燥,蕭瑟中透出些許令人感到舒適涼爽的感覺。
待定距離軍營近了,齊刷刷操練軍馬的呼喝之音,不絕于耳。
聽到聲音的劉、關、張三兄弟,不覺同時有些感到驚詫。對于士家豪門的部曲,他們曾經在幽州的時候就有見過。然而類似這樣訓練有素、堪比高亢的呼喝之音,顯然如今還是首次聽到。
報上姓名、來意,通過轅門。
望著校場上沿途操練的嚴整軍陣,劉備的心頭掠過一抹駭然。
想他自幽州起兵,也有數年。期間討伐黃巾,跟隨諸侯一并攻打董卓。天下各種兵馬類型,照理說自己也算如數家珍。然而類似這樣的軍陣布局,自己今天還是第一次見到。
“如此陣法,嚴整而多變。”
“雖然所用人馬不多,可用于戰場,只怕發揮出來的能力絕對不遜于數萬雄師。”
不得不說,深諳軍事的劉備,還是能夠看出一些門道的。
只不過即便如此,他自詡認知仍舊有限。
然而直覺卻很清楚的告訴他,如今這支軍隊的訓練,其實還并未完全成熟。究其原因,應該是開啟訓練陣法的時間尚短所致。一旦徹底訓練成熟,未來用于戰場只怕戰力不可限量。
“如此陣法,不知何名,今又創建于何人之手?”
劉備心中好奇,不覺對帶路的兵卒做出詢問。見此,部曲軍卒也沒有瞞著,直接對他坦言相告。
“此名‘八陣圖’,創建者更非旁人,實乃諸葛家的二公子。”
“諸葛家的二公子?”聞聽此言,劉備不覺心頭一震。他稍稍沉默過后,突然忍不住驚呼問道:“足下所言之諸葛家的二公子,可是瑯琊諸葛氏,如今年紀不過只有十三、四歲的諸葛亮么?”
“回稟使君,正是。”
軍卒含笑,坦然應答。
下一刻,他迎著劉備震驚的目光,隨即朝著校場不遠處訓練射獵的位置信手指了過去。
“使君且看,非但此番陣法是諸葛家的二公子創建。連同我軍嶄新啟用的新型武器連弩,也是出自于他的發明啊。現此神兵為使君未來抗擊曹操,已于我徐州量產。相信不久,軍中便可人人配備。”
“竟有這等奇事?”
聞言,劉備心中如同翻江倒海,汗顏不已。
突然覺得,自己此番前來游說勸退,竟是多么的愚蠢。若非自己在蕭縣與諸葛亮錯過反而來到軍營,尚不知當世竟有如此奇才。
“怪不得他小小年紀,竟敢如此大膽,趕赴前線而來。”
“只怕實際并非空有一腔保家衛國的熱血,尚有懷揣著堪比經天緯地之才也說不定啊。”
“此等人物,倘若當真不世。我若將其收入麾下,豈不……”
思緒至此,劉備情緒已是越發激動。望著眼前的部曲軍卒,他突然充滿恭敬的作揖拱手。
“敢問孔明先生,如今現在何處?”
“回稟使君,目下先生,應該正在主帳之中料理軍務。”
“如此,煩勞足下,速速引我去見他。”
剎那,劉備想要勸退的心情,頃刻蕩然無存。
盡管此時的他,依舊迫切的想要盡快見到諸葛亮。然而核心的用意與初衷,卻已與來時有了本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