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變革的苗頭
- 我借乾隆造中華
- 作家udk4dq
- 2111字
- 2025-07-23 12:20:27
1736年(乾隆元年)正月初一,清朝年號正式改元乾隆。所有各級衙門的公文均啟用新年號,這意味著推遲了近三個月的登基大典終于要舉行了。
正月初三,外藩朝賀的使團開始陸續進京。朝鮮使臣作為第一批,率先抵達廣安門。禮部的官員早已在此恭候。
使臣洪大容,此次是首次踏足中華,他恭敬地向禮部官員抱拳行禮:“下國使臣見過大人,特奉鄙國大王之命,前來恭賀上國新皇登基。后面車輛載有我國敬獻皇帝陛下的貢品。”
禮部官員得體地回禮:“貴國盛情,深表感謝!還請使臣一行入城。不過貴國的馬匹與車輛,請統一交由我方暫時照管。待諸位入住國賓館后,若有需要,再根據安排領用。此刻,請諸位換乘我們備好的馬車進城吧。”
洪大容心中雖掠過一絲疑惑,但客隨主便,自是遵從安排。在官員引導下,他登上一輛外觀尋常的馬車。車廂內倒是鋪了軟墊,設有靠背,比朝鮮常見的馬車舒適不少。最引人注目的是,拉車的馬匹臀部下方,都掛著一個奇特的竹編兜子。
馬車緩緩駛入城門。眼前的景象讓洪大容頗感意外——這與他聽聞中那個“污穢遍地、塵土飛揚”的北京城截然不同!
街道顯得異常整潔。雖然路旁行人的面容,不少還帶著貧寒生活留下的菜色,顯露出營養不良的痕跡,但他們的精神面貌似乎振作了許多,行走間也多了份從容。
最顯眼的,是大街兩旁增設了許多齊整的大木桶,顯然是專為收集垃圾所用。身著統一號衣的夫役,正手持掃帚和簸箕,利落地清掃著路面,不放過任何角落的落葉或零星雜物。青石板鋪就的街面,在冬日的陽光下泛著清洗過后的濕潤光澤,空氣中彌漫的不再是陳腐的異味,而是清冽的寒氣與一種難得的潔凈感。整個京城,仿佛經歷了一場徹底的大掃除,顯露出一種秩序井然、煥然一新的氣象。
一旁陪同的禮部官員介紹說:“使臣來之前北京經歷了歷時三個多月的大掃除,由陛下親自命名的愛國衛生運動,與以往不同的在于這一次不要黃土鋪路了,而是凈街!北京上上下下各個角落都清掃了一遍。”
“方才之所以讓使臣更換座駕,是因為使臣的馬匹和以及馭手不熟悉北京城新的交通規則,而且馬匹也沒有那個兜污穢的兜子,所以改用我方車駕!”
洪大容聽完后也是明白了這是新皇新氣象,也不知道能夠堅持多久。但是憑這個雷厲風行的手法,足以證明這位新皇帝治國之心!
洪大容初來乍到,秉持著多看少說的原則,將心中疑問暫且按下。馬車穿行于街巷之間,他留心觀察著這座傳聞中混亂不堪的帝都。
目光掃過一些街巷的白墻,上面用醒目的白灰刷寫著“愛護環境衛生,亂丟垃圾者杖責”的告示,字跡清晰,透著不容置疑的律令威嚴。
馬車行進中,街道雖未達到纖塵不染、絕對井然的地步,卻也秩序初顯。身著公服的衙役不時巡行其間,行人車馬大體循著一定的規矩,隱約可見將車道與人行區域稍作區分的意圖,避免了往昔那種混亂無序、互相爭道的景象。
眼前所見,令洪大容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詫異與感慨。這與他之前聽同僚使臣歸國后描述的“污穢遍地、混亂不堪”的北京城,實在是大相徑庭。他深知朝鮮與清國之間那層復雜的心結。自皇太極時代,朝鮮敗于多爾袞之手,被迫臣服于這崛起于關外的政權起,兩國的關系便蒙上了陰影。在深受儒家文化浸潤、自詡承襲華夏正統(以“小中華”自居)的朝鮮士大夫眼中,滿清統治者終究是“蠻夷”,其文化底蘊難與昔日大明相提并論。更何況大明對朝鮮曾有再造之恩,這份情感上的親近與對清廷的疏離乃至抵觸,根深蒂固。
清軍入主中原后,連年征戰,對民生治理確顯粗疏;宮廷之中,昔日攝政王多爾袞迎娶孝莊太后的往事,以及雍正朝推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引發的震蕩,更被朝鮮士林引為笑談,視作禮崩樂壞、治國無方的明證。歷次使臣歸國,往往也帶著對清廷治理弊端的鄙夷描述,強化了朝鮮上下“彼乃蠻夷,雖居中國,實非華夏”的認知。
然而此刻,洪大容坐在平穩前行的馬車里,望著窗外雖談不上光鮮亮麗、卻明顯規整了許多的街景,感受著一種不同以往的治理氣息。他心中那份因國小力弱而被迫臣服的郁結,與自恃承繼華夏正統的文化優越感交織而成的復雜屏障,竟被眼前這務實的治理景象悄然撬動了一絲縫隙。他清晰地意識到,朝鮮士林長久以來用以平衡屈辱、維系自尊的——那種對清廷近乎刻意的鄙夷與對過往大明輝煌的追緬——此刻正面臨著現實的無聲挑戰。那些歸國使臣口中“蠻夷治下必然混亂不堪”的定論,或許并非全貌。眼前的一切,固然尚未達到理想中的盛世圖景...,民眾臉上仍可見生活的艱辛,但這秩序與整潔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宣告。他不動聲色地收回目光,心中暗忖:這變化,看來是真實的,只是……它才剛剛開始,如同初春枝頭的新芽,稚嫩而充滿變數。
洪大容不同于中國或者朝鮮傳統的士大夫,出身兩班即士族地主階級,他對天文、地理、歷史、數學、兵法和音樂有較深的研究,洪大容反對當時占據意識形態統治地位的朱子學,提倡研究實用之學。他最先系統地闡述了實學的學說,號召人們學習北學即當時中國的文化以及通過中國傳入的西方文化。洪大容等實學者主張:為了國家文化的提高和國力的增強,必須站在自主的立場學習北學。
所以他很敏銳的感知到這個宗主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他從不認為滿人占住中原,統治天下就會變成什么樣,中原地區又不是沒有蠻人統治過,朝鮮半島還是那個朝鮮半島,以前,現在乃至未來從來不會成為什么所謂小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