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書難寫,票難求,但新的一周第一天,總得吆喝一嗓子:求票票!)
王家闊綽,宅子氣派,大門口處還擺上一對石獅子,專門用來鎮宅辟邪。
陳晉踏上臺階。
門房很快迎上來,打量一眼,并沒有以貌取人,客氣地問:“敢問閣下來找誰?”
“我叫‘陳晉’,前來拜訪王復王公子。”
“原來是陳公子,失敬失敬。我家少爺早有吩咐,等陳公子來,不用通報,直接請進即可。”
門房登時堆上笑臉,帶著陳晉進門。
王家是三進三出的大院,其中王復獨占一院,自著長隨丫鬟服侍,日子過得富足安樂。
說不通報,只是在外門,到了里面,門房還是讓陳晉留在院落的涼亭處稍候,自己則快步入內稟告。
沒過多久,就見滿臉笑容的王復走出來:“陳兄,你終于舍得下山了,快過來喝茶。”
經過這段時日的休養,其氣色明顯好轉,行動自如了。
虧得家里有錢,能請得起名醫,吃得上貴藥。
陳晉進屋,坐在廳上,早有丫鬟捧上香茗點心等。他自不客氣,品茶吃餅。
王復打量著他,感嘆一聲:“陳兄,你真得像換了個人,我都快認不出來了。”
猶記得在縣學時,陳晉面黃肌瘦,形同竹竿,一心埋首苦讀,不修邊幅的模樣,年紀頗為顯老。
可現如今,衣裝整潔,面皮干凈,越發的眉清目秀,仿佛年輕了十多歲。
陳晉淡然道:“我說過,人總是會變的。”
王復就不再糾結這些,直接問:“你今日進城,可是要辦事?”
陳晉點點頭:“我想鑄造一柄劍,重劍,所以來找你,看有甚門路介紹。”
王復一愣神,很快反應過來,笑道:“你來找我,端是找對人了。縣城地方,沒有哪里我不熟悉的。不管武館還是兵器鋪,皆是了如指掌。”
說到這,頓一頓:“不過你說的重劍,是個什么樣的?”
陳晉便把構想要求說了。
聽完,王復抓了抓頭:“這般要求,可是稀罕得很。況且如此重劍,不得十來斤了,這還算是劍嗎?”
正常劍器的重量,也就五斤以內,超過此數,便會失去飄逸輕靈的特點,不大好用了。
陳晉含糊回了句:“我學的劍法,便是如此。”
王復倒很想問問學的是哪家劍法,可轉念一想,隨便刺探打聽別人的家門傳承,乃是武林大忌,于是不再追問。
只是內心很是疑惑,各種揣測猜想,始終想不出個所以然。
此際王復父母聞訊過來,皆因他們聽兒子說過,說陳晉對其有大恩。
至于什么樣的恩,王復含糊其辭。
但不管怎樣,這等恩人登門,身為長輩,自該現身接待,不可失了禮數。
王父王遠山很客氣地道:“老朽托大,便喚你一聲‘賢侄’了。我家復兒心性跳脫,心意難定,三十多歲,成家立業的人了,一天到晚不著調,就喜歡登山游水,舞刀弄劍的。陳賢侄,你可得幫我好好說一說他。對了,你可有表字?”
陳晉回答:“字‘負劍’。”
王遠山:“……”
剛批評自家兒子喜歡舞刀弄劍不靠譜,沒想到這位的表字里就起了“負劍”二字。
要知道人的表字往往代表品行,以及志向等,意義非凡。
王復字“操持”,無奈背道而馳。
那陳晉字“負劍”呢?
難道真是“物以類聚”,這位也是喜歡舞刀弄劍的?
王遠山內心嘀咕,只瞧著陳晉神情沉靜,斯斯文文的,并不像那種蹦蹦跳跳,打打殺殺的人。
轉念一想,在讀書人的心目中,“劍”的象征寓意深遠廣泛,并不具體,或許是自己想岔了。
這段時日來,王復被困在家里養傷,早覺得煩悶,如今有了機會,立刻便道:“爹,娘,陳兄找我有事,我與他出去一趟,晚飯便不回家吃了。”
站立起身,朝陳晉打個眼色。
陳晉會意,起身告辭。
客人當面,王遠山不好駁斥,叮囑道:“復兒,你受傷未愈,可不要亂跑,更不要跟人動手。”
“知道了。”
王復隨口應了句,帶著陳晉出門而去,另外貼身小廝阿平也跟隨左右。
“哎,這孩子。”
王母嘆了口氣,又道:“這位陳童生,看著怎么不像復兒所說的那樣。”
“年紀應是沒錯,出身也差不多,穿著的衣服都舊了的。”
“那咱家不是應該贈一盤銀子給他,以表示酬謝一二?”
王遠山回答:“讀書人自有清高氣度,豈會隨便受人錢財饋贈的?反而心生不快。”
王母“哦”了聲:“這樣呀。但我倒覺得,這人都要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了,還故作姿態的話,未免太食古不化,自找罪受。”
王遠山擼了擼胡須:“雖然都是老童生,可陳晉不同復兒,人家十六歲便錄取童生,年少時更曾有神童美譽,還會寫詩。就不知怎地,院試屢考不過,白白浪費了多年歲月。可惜了。”
王母聽不得別人厲害過自家兒子,嘴一撇:“不是有句話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況且功名大事,講究時運命數……對了,復兒的命數時運,得趕緊找青松道長來算一算,可別耽誤了……”
……
出到外面,王復猶如脫籠的鳥雀,表現得很是歡欣,又支開阿平,低聲對陳晉道:“陳兄,我家里人并不知道美娘的事,也不清楚我如何受傷的,你可得幫我保密。”
陳晉瞥他一眼:“過去的事,還提它作甚?”
王復大笑,不小心觸及傷勢,忍不住咳嗽起來。
雖然休養一陣,能正常走路了,但并未痊愈。其幾乎被妖物采補至死,陽精虧空嚴重,哪里能隨便養得回來?
不過相比起性命,暫時的不舉,倒可以接受。只要再養半載,又能活蹦亂跳,生龍活虎了。
于是心頭漸漸恢復豪氣,大手一揮:“陳兄,你此番來鑄劍,花費多少,全然記在本公子賬上,不用你一分錢。”
“那就多謝了。”
陳晉可不愛講自命清高那一套。
有王復帶路,很快找到第一家打鐵鋪,可那師傅聽了重劍要求,登時搖頭,說打不成。
接連三家,皆是一樣的答復。
王復沉吟道:“這幾家都是城里排名前列的,有老師傅坐鎮,他們做不來的話,可就棘手了。”
陳晉問:“沒有更好的了?”
“倒還有一家,我這柄青云劍便是出自他家。不過想請對方出手,很不容易。”
“既然來了,不妨去試試。”
“好,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