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搞事情
- 1983:從小漁民到養殖大亨
- 盤古斧
- 2339字
- 2025-07-29 23:09:56
仙東灘是石塘第一灘涂,灘涂的丈量是大事情,很快周圍就圍上來了一圈圈的漁民,有天寶村的,有莊家灣的。
“這是要丈量嗎?”
“為什么是鎮上的人來丈量啊!”
“之前就有消息說要把仙東灘給承包出去!”
“我們家在這里開了十來畝的海蠣田啊!”
“誰家不在這里開了海蠣田啊!”
“現在鎮上是要把它們都收回去了?”
“那怎么辦?”
“不能直接讓鎮上就這么拿回去了吧!”
“想什么好事啊,這本來就是屬于鎮上的灘涂,大隊的時候就已經計算了清清楚楚了,之前鎮上不管而已。”
“那也不行!”
“我們開墾的,還種了這么多年!”
“這事情得讓兩個村子團結起來才有希望吧!”
“天寶和莊家灣打了這么多年,怎么團結啊!”
“………………”
一陣陣的竊竊私語聲音落入了謝文山和莊行的耳朵里面。
莊行小聲的說道:“法不責眾,鎮上要把這上千畝的灘涂地給拿回去,可不會這么容易吧!”
“這種事情,看做的人有沒有決心!”
謝文山搖搖頭:“那趙鎮長可不是軟柿子,他要發展石塘,要把灘涂地拿回去,肯定是能做成的,但是能做到多狠,就不好說了!”
他壓低聲音,低聲的說道:“不管如何,這灘涂終究是在我們天寶和莊家灣之間,就算是鎮府拿回去了,那也應該先讓我們來承包。”
“你是要搞事情啊?”莊行太了解謝文山了,這狗頭軍師可不是白叫了,蔫壞蔫壞的,在背后出謀劃策,壞主意一道接著一道。
“什么叫搞事情啊!”
謝文山白了他一眼,說道:“我們是正經人,不過做事情的手段可以靈活點,放在明面上,我們怎么和龔家對著干啊,那龔家可不是只代表一個龔家,是鎮上那些魚販子,他們想要拿到灘涂,保證海蠣子,貝殼這些品種的自給自足,那不等于要制衡我們漁民嗎!”
漁民和魚販子,天生就是要對立起來的,漁民想要把自己的魚賣出高價,魚販子自然是希望能有多廉價就有多廉價,殺價那就是經常有的事情,看誰更厲害一點。
“你說的有道理啊,我們現在的海蠣田那些海蠣子都是賣給他們的,而且不管是天寶還是莊家灣,都比較團結,他們好幾次都沒有能夠把價格殺下來!”
莊行點頭:“這些魚販子,天天就想要壓我們的價格,不生產勞動,自己就賺了大部分的利潤,真是欺人太甚!”
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從生產大隊時期走過來的。
都比較反感魚販子。
總感覺他們不勞動,就有一種不勞而獲,欺榨他們的生產所得。
“也不能這么說!”謝文山笑了笑:“沒有魚販子,我們的魚也賣不出去啊,在這里擺攤,能賣多少啊,還是要靠他們,運輸進城里,才能賣高價,才能賺大錢!”
貨源都在漁民手上,沒有漁民打漁,就沒有魚販子的活路,同樣沒有魚販子的銷售渠道,漁民辛辛苦苦打漁,賣不出去也是沒啥用的。
既對立,也是相輔相成。
海鮮行想要更大的自由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深海大貨他們沒辦法,但是海蠣子這些產品,完全可以有機會做到自給自足,還能少點成本,這算是嘗試性的一步吧,以龔家海鮮行為首的幾家海鮮行估計都參與了。
“算了,怎么說好像你都有道理,不過你的意思是,讓漁民跳出來反對?”莊行摸到了一些謝文山的想法。
“沒有反對!”
謝文山搖搖頭:“給鎮府提點意見,是我們每一個石塘人的責任啊!”
“你小子,太陰了!”莊行苦笑。
他看向謝文山,問:“那現在要不要和趙鎮長聊一聊啊?”
“之前是這么想的,但是現在,讓子彈先飛一陣子吧!”謝文山考慮了一下:“拿下亂石灘外面的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估計我大舅哥那邊也有行動了,雙管齊下,養殖什么,得先確立下來了,不然后面就好像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方向感的!”
他現在都不確定養殖什么,主要還是他不夠了解研究院到底有多少新品種。
謝文山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一個人是做不成事情的,必須要研究院的研究底蘊積累支持,才能放開手腳的去搞海水養殖。
這養殖和種植是一樣的道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海水成分,溫度,氣候,等等的東西,都能影響養殖的效果,甚至是多一次的臺風,可能都造成養殖失敗,這必須要謹慎謹慎再謹慎了。
“話說,你真和你大舅哥聯系上了?”莊行有些不相信:“你以前不是老討厭你大舅哥嗎?”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不得不低頭!”
謝文山翻白眼,沒好氣的說道:“我不找他,我能找誰,擺在我面前的就兩條路,要么跟著阿爹上船出海打漁,要么就找我大舅哥,要技術支持,來搞養殖。”
“難怪你這么有信心!”莊行徹底的放心了。
“少在這里馬后炮了!”謝文山說到:“你去找童軍,這小子有辦法,把天寶和莊家灣的情緒給發酵一下,總而言之,不能讓龔家順順利利的承包灘涂!”
八九十年代做生意,沒有這么多復雜的手段,簡單粗暴,只要能做成事情,就是好手段了。
“沒問題!”
莊行點頭。
……………………
謝文山考慮了一下,還是走過去了,先和賴棒槌打一個招呼。
“你怎么來的這么晚?”賴百興看了一眼領導,然后壓低聲音說道:“龔家出了一個好價格,領導都差不多要答應了!”
“答應就答應,大不了我不要了,我現在搞海水養殖都來不及,哪有這么多時間去搞灘涂養殖啊!”
謝文山聲音不大,但是剛剛好能讓人聽到不少。
“這小兄弟也準備來承包灘涂嗎?”趙鎮長還是聽到了,看了一眼謝文山,再回頭看了一眼賴百興:“小賴,不介紹一下!”
“領導,這是天寶村的謝文山,他是天寶村擁有最大漁船的謝老大的兒子,也是我發小,他前些天倒是和我提過,想要搞養殖,今天剛好碰上了,就聊兩句!”
賴百興趕緊解析說道。
“謝老大?”
趙建國微微瞇眼,這名字他可是聽過不少的。
作為四九年生人,建國這個名字,在全國都是泛濫的,而退伍轉業的趙建國對自己的名字更是珍如至寶,他四四方方的大臉,板寸頭,有一種凌厲的風格。
一般情況之下,退伍轉業,大部分都進入司法隊伍里面去,很少有人轉政務職的,趙建國年輕的時候當兵,退伍之后也沒有按部就班,而是從一個小小的鎮府文職開始,一步步成為領導。
三十幾歲成為了一鎮之長,他不管是能力,還是出身,自然都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