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師父,我打通了曲池穴!”
看著小徒弟興奮的樣子,林鳳九能體會他此刻的心情,畢竟當年他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也是這么過來的。
“師父給你的‘青云丹’還有幾粒?”
“服用了3粒,還剩下17粒。”
林鳳九點了點頭,“每三日服用一粒,不可多,也不可少。
是藥三分毒,要留出一定時間來消化。
等你這一瓶‘青云丹’吃完,差不多就能打通整條‘手陽明大腸經’了。”
蕭重陽眼神中也不由露出了憧憬。
‘手陽明大腸經’是他開脈后修煉的第一條經脈,全部打通后,也意味著他的修行更近了一小步。
“今日的早課就到這里,去練武吧。”
“是,師父。”
蕭重陽爬起來,滿臉興奮的跑去院子里,來到自己平時練武的地方,一招一式的練起了‘太乙八段錦’。
活力十足的樣子,看得林鳳九心中頗為感慨。
他雖然也是青年的樣子,但卻沒有了那股天不怕地不怕,昂揚奮進的少年意氣。
少年時代,過了就是過了。
哪怕再重新來一遍,也不會有半點改變。
收拾心情,來到靜室。
取出‘赤狐符筆’,在鋪開的符紙上一字一句的用靈紋寫著‘凈天地神咒’。
等最后一句‘兇穢消散,道炁長存’四字寫完后。
整張符紙驟然浮現出一道青朦朦的靈光。
一股清凈法意彌漫開來。
林鳳九拿起這張足有近五尺長,一尺寬的靈符,簡單審視片刻后,開始對折起來。
很快扎成了一個蓮花盆。
撐開后,把從黃四郎那里得來的骨令、內丹和破爛黃風旗放入其中后。
雙手掐訣。
“赦令,凈天地,凈一切兇穢鬼魅,咄!”
青朦朦的靈光驟然浮現,很快形成一朵白色蓮花托舉著一應諸物。
強盛的清凈法意,雖然遠沒有那天在朱府時那么煊赫,卻也非同凡俗。
同時,肉眼可見一縷縷灰色、黃色的妖氣、戾氣被化去。
等光芒消散,一切平復后。
林鳳九伸手一招。
三物飛入掌中。
原本藏青色的黃風旗,破爛的旗幡已經徹底變成了天青色,不用神識林鳳九也能感受到那股純凈的風屬靈韻。
同樣,做旗桿的五百煉玄鐵內部也沒有了絲毫靈紋的跡象。
一切恢復了它們最初的樣子。
再看那內丹。
同樣不再是藏青色的樣子。
此刻仿佛一顆上等的明珠,內里純白色的靈機繚繞,像云一樣輕靈飄逸,像水一樣回旋曲折。
這顆內丹已經徹底被洗去了黃四郎的印記,只剩下他苦修百年所得的一道先天靈機。
雖然比起最初,已經耗損了大半的精氣。
但同樣把隱患也消弭了。
最后再看那骨令,微微搖了搖頭。
“還是差了點。”
留下黃風旗旗幡,把旗桿和骨令重新收起。
內丹暫且放到一邊。
在旁邊的蒲團上坐下。
把黃風旗面拆開,按照上清派煉器訣中所載手法重新進行編織。
舍掉一些實在用不上的。
等到臨近中午時。
一條長一尺三寸,寬約一掌,用三花劍草編織的獨特符紙成型了。
感受著里面強盛的風靈氣,林鳳九滿意的點了點頭。
放到桌子上。
手持赤狐符筆,屏氣凝神,一氣呵成。
在收筆的剎那,一股凌厲的劍氣浮現出來。
林鳳九仿佛聽到了劍氣呼嘯,長劍凌空的聲音。
這感覺來得快,去得也快。
望著桌上金光閃閃,劍意十足的法符。
高興之余也不由得有些遺憾。
“若是能有中品靈墨輔助,這張‘斬妖劍符’的威力,靈臺后期之下,沒有護身至寶,便可一劍斬殺。
只是……可惜了!”
他不是沒想買中品靈墨,但青州縣太常樓沒有,府城到是有,但太遠了,家里還有小徒弟,他也抽不開身跑那么遠。
讓高三尺代為收購,但現在也沒消息。
只能將就一下了。
好在雖然差了一籌,但到底比他一開始畫的那些‘斬妖劍符’威力強的太多了。
同為中品法符,威力上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用材、畫法、法意等等,一點細微的差別,就能有很大的不同。
把這張目前自己畫的最好的法符收好后,林鳳九出了靜室。
正在廚房里的小徒弟聽到動靜連忙跑了過來。
“師父,米飯我已經煮上了。”
林鳳九點頭后,“把房梁上掛的臘肉取一塊下來洗了。”
答應一聲,小徒弟匆匆離去。
他不由懷念起了華夏的冰箱,雖然末法時代對他們這些修士是末日,但對于普通人而言,卻是實打實的過上了好日子。
當然,靈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但無疑有點浪費。
搖了搖頭,把多余的念頭趕走后,來到道觀后院。
這里種了白菜、蘿卜、豆角等一些時令蔬菜。
師徒兩人還沒辟谷。
再加上練武消耗極大,所以一日三餐不能少。
拔了棵白菜后,清洗干凈,切了兩斤臘肉,用鐵鍋一起炒了。
師徒兩人一人端著一個大海碗,唏哩呼嚕的吃完了午飯。
下午是讀書認字和講解道經的時間。
“師父,氣和道,哪個更重要?”
“氣,又名‘炁’,乃生靈之根本,萬物之源流。
道,人道之綱常,地道之韻律,天道之自然。
無炁則天道不存,無道則炁散神消,你說哪個更重要?”林鳳九笑道。
蕭重陽苦思半響,搔了搔腦袋。
“好像都很重要。”
“然也。炁和道,就仿佛陰陽兩面,缺一不可。日后修煉,你萬勿貪圖一時之快,重氣而輕道;也不可為了追求所謂道途,參道而忘氣。”
“師父,我記住了。”
“孺子可教。”
“師父,弟子還有疑惑?”
“講。”
“師父,《道祖與天皇道人問對》中道祖說:氣與道,乃符、咒之根本。符無氣不靈,咒無道不驗。
故畫符須凝神聚炁,運筆如引天河;誦咒當心合太虛,吐納似應周天。
上通三境,則朱砂綻紫電;下攝九幽,則墨箓動玄霜。”
“這句作何解?”
林鳳九微笑道:“氣為人身之精,先天根本。練氣,即為求取先天,追求生命本來。
道為萬物之理。求道,便是感悟天地,明悟道德。
然道,無欲,無求,無殺性,無道德,無宇宙輪轉之妙理,亦無人倫道德之綱常。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故天地眾生,以氣求道,以符、咒、術、法御道,以十二萬九千六百靈紋闡道。
符與咒皆為人之本意。
口中念誦便為‘咒’,落于紙上便是‘符’。
若是咒與咒相合,便是‘術’。
術之極致便是‘神通’。
故而,道行高者,意念強者,便可用一分氣,發揮出十分力,以弱勝強,斬魔護道。
你可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