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誕起身,靠近徐嫻,低聲道:“以父皇目前的身體狀況,他再活兩年,沒有問題吧?”
徐嫻嚇了一跳,忙道:“妾不敢妄言。”
劉誕道:“你說實話。”
徐嫻想了想,道:“自然是沒有問題。”
劉誕道:“那你就等兩年,所謂事緩則圓,等兩年后,朝局穩定,那時候,無論是想要和離,還是想要我休妻,都好辦。”
徐嫻若有所思,點點頭,道:“這倒是個好主意,可是大王這么做,能得到什么呢?”
徐嫻說著,低頭看一眼自己的身子。
劉誕見了徐嫻的眼神,搖頭笑笑,坐到桌對面,道:“你確實很漂亮,但你要是覺得我心里就這些事,那你就太小看我了,我只需要你幫我做兩件事。”
“哪兩件?”徐嫻連忙問。
劉誕道:“第一件,做好你隨王妃該做的事。”
“這是妾應該做的,第二件呢?”徐嫻望著劉誕。
劉誕道:“第二件,你隨我去鎮藩后,你需要經常和你父親通書信,我需要隨時知道朝廷發生的事。”
“這個也不難辦。”徐嫻應了下來,疑惑道:“就這么簡單?”
劉誕道:“你覺得簡單,那是因為你父親是父皇的心腹之人。”
徐嫻有些理解了,但還不夠透徹。
原主劉誕沒有過非分之想,因此一直沒有在建康安插過眼線,而劉誕必須要出去鎮藩,他所行多事又需要掌握京中的動向,但短時間內,他找不到那么多可靠之人,更不能無聲無息的打通朝堂上下的關系。
不過徐湛之可以完美的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劉誕暫時穩住了徐賢,伸了個懶腰,起身到床上躺下,閉眼道:“你自己打個地鋪睡吧,早點睡,明早還要進宮請安。”
“噢。”徐嫻應聲,剛才對劉誕積攢的好感損失了大半,心中腹誹:“沒有一點君子風度。”
一夜無話。
次日,劉誕睜開惺忪的睡眼,看到徐嫻正在梳妝。
劉誕躺著醒了會神,起身下床,對徐嫻道:“你還會自己梳妝?”
徐嫻道:“大王沒起床,妾不敢讓奴婢們進來。”
“這樣啊。”劉誕打開房門,招呼奴婢們進來。
兩人一番打理,一起進宮,給劉義隆和殷修華請安。
問了安,劉義隆讓徐嫻暫時留在殷修華的宮里,他則和劉誕一起去了紫極殿。
此刻的紫極殿里,徐湛之、江湛、何尚之和王僧綽已經等候多時。
幾人見禮過后,王僧綽率先開口道:“隨王這六策,臣以為還是不能全面推行,就拿禁止圈禁山澤來說,如果各地一起推行,勢必會產生動亂,不如先推行其他五策。”
劉義隆聽了,看向劉誕。
劉誕道:“若父皇認可這六策,兒以為可以全部明發詔令頒布,但是頒布詔令,并不代表立馬施行,還是可以先分輕重緩急。”
“那你覺得孰輕孰重?”劉義隆問。
劉誕道:“現在國庫空虛,需要稅收,因此當以禁止圈禁山澤為重,不過就像實行土斷一樣,不必全國一起施行,可以先試點。”
“試點是好辦法。”王僧綽立馬附和,“小范圍施行,無論成敗,都在可控之中。”
“臣附議,”徐湛之、江湛與何尚之一同道。
劉義隆點點頭,問道:“在哪里試點?”
“在東揚州。”劉誕回答,“東揚州是賦稅種地,但不是最重大的軍事重鎮,也不是邊境,在那里推行,收益最大,風險最低。”
何尚之道:“可是東揚州豪族盤踞,難度不小。”
江湛道:“政策推行,重在官吏,現今廬陵王病重,陛下已經讓廬陵王回京養病,若陛下能派一個才能俱佳之人鎮守會稽,可事半功倍。”
劉義隆點點頭,問道:“諸位以為派誰去合適?”
“六策是隨王所獻,隨王才能俱佳,可堪大任。”王僧綽說道。
“臣也舉薦隨王。”徐湛之、江湛和何尚之一同附和。
劉誕起身道:“承蒙諸位厚愛,可我怕誤了大事。”
劉義隆若有所思。
他是真擔心劉誕辦不好這件事。
劉誕今年只有十八歲,雖然十一歲便鎮藩,但許多事都只是掛名,現在讓他去主持改革這種大事,劉義隆心里完全沒底。
劉義隆兀自想了會兒,讓徐湛之四人及左右先退下。
待所有人出門,劉義隆起身來到劉誕跟前,問道:“兒啊,若朕執意讓你去東揚州主持大局,推行新政,你怎么打算?”
劉誕裝作思考,過了會兒,回道:“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兒就是把這顆頭留在揚州,也要做好此事。”
劉義隆不由看了劉誕一眼,見劉誕一副舍生忘死的模樣,心中又驚又喜,道:“你有此志氣,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劉義隆說罷,沉默會兒,又問:“如果那些高門大戶都不愿意遵令行事,你打算怎么辦?”
劉誕道:“我會一個個給他們說,能爭取的爭取,實在不能爭取的,兒……兒奏請父皇裁決。”
劉誕故意停頓了一下,讓劉義隆看出他的欲言又止。
劉義隆道:“說實話。”
劉誕裝作猶豫了一下,道:“當年義熙土斷,東揚州會稽四姓中的虞氏虞亮藏匿數千人,祖父武帝下令誅虞亮。”
劉義隆聞言,眼睛一亮,心道:“好手段!”
但嘴上,劉義隆卻問道:“如此你不怕后世說你什么?”
劉誕道:“圣人講恕道,若他們能聽令行事,給百姓們一條活路,則能寬恕他們,可若他們只為一己私利,一分不想著國家,半分不念著百姓,圣人的恕道則不能為他們而設。菩薩低眉他們視而不見,便只能怒目金剛。如此若后世不能體會,兒亦問心無愧。”
“好。”劉義隆放下心,“朕讓你出鎮東揚州,推行新政。”
劉誕道:“可兒還有一事沒有底氣。”
“何事?”劉義隆皺起眉頭。
劉誕道:“若只是世家不聽命,倒也罷了,兒是擔心這其中有官員串通,東揚州匪患也沒肅清,若是他們三者聯合,事情就難辦多了。土匪有武力,會殺人恐嚇,引起恐慌,官員有權力,可以欺上瞞下,不僅讓世家大族繼續圈占山澤,還可以假借新政,把百姓從僅有的土地上趕出去,世家有土地財力,他們宣傳造勢,再把被迫害的百姓收入莊園,到時候,新政失敗,朝廷的一片好心,反而辦了壞事。”
劉義隆心中一驚。
他沒想到劉誕想的比他還全,他看著劉誕,他不明白,為何眼前這個十幾歲的兒子,洞察事情比他還厲害?
劉義隆思索半晌,說道:“朕授予你便宜行事之權,除太守外,其余官員你都可以先斬后奏。”
“兒領命!”劉誕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