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寫,擁有
- (美)克里斯·迪克森
- 1064字
- 2025-07-01 17:23:28
看清真相
新技術往往伴隨著爭議,區塊鏈也不例外。
許多人將區塊鏈與騙局及一夜暴富的投機行為聯系在一起。這種觀點或許有其合理之處,就像人們看待過去由技術驅動的金融狂熱一樣。從19世紀30年代的鐵路繁榮到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莫不如是。20世紀90年代發生過許多令人震驚的失敗案例,[1]如Pets.com和Webvan等。公眾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首次公開募股(IPO)和股票價格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仍有一些企業家和技術專家成功跨越了低谷與高峰的起伏周期,他們埋頭苦干,努力打造出極好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了曾經做出的承諾。雖然存在投機者,但更有真正的建設者。
如今,在區塊鏈的認知上存在著差異巨大的文化鴻溝。其中一個群體崇尚我所說的“賭場文化”。他們主要關注交易和投機,并且是兩個群體中聲音最大的那個。在最壞的情況下,這種賭場文化可能會導致巨大的災難,比如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的破產等。這一群體博取了廣大媒體的眼球,個別事件甚至嚴重損害了區塊鏈的公眾形象。
另一個群體崇尚我所說的“計算機文化”。他們更注重長遠規劃,是兩個群體中更為嚴謹的那個。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區塊鏈的金融屬性僅僅是一種有助于實現目標的特性——這種特性能夠激勵人們追求更宏偉的目標。他們意識到,區塊鏈的真正潛力在于其有助于建立更好的網絡,從而構建出更優質的互聯網。雖然這些人相對低調,沒有受到太多關注,但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將會更為持久。
這并不是說計算機文化對賺錢完全不感興趣。根據我在風險投資公司多年的經驗,科技行業中的大多數企業仍然是要追求利潤的。但真正的創新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產生經濟回報。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大多數風險投資基金(包括我們的)的持有期都很長,動輒就是10余年。孕育有價值的新技術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有時甚至更長。顯然,計算機文化是一種長期文化,而賭場文化則不是。
因此,計算機文化和賭場文化之間的較量,或許才是這場軟件運動的主旋律。當然,在這場較量中,無論是樂觀主義者還是憤世嫉俗者都可能走極端。互聯網泡沫及隨之而來的破裂與崩潰,就是在不斷提醒我們要注意這一點。
想要看清真相,關鍵在于將一項技術的本質與其具體的使用或濫用區分開來。錘子既可以用于建造溫暖的家,也可以搞破壞;氮基化肥既可以用于種植養活數十億人的農作物,也可以用于制造危險的爆炸物;股票市場既有助于人類社會將資本和資源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地方,也有助于滋生毀滅性的投機泡沫。所有技術都可能同時具有建設和毀滅兩種屬性,區塊鏈也不例外。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在盡量降低危害程度的前提下讓其益處最大化?
[1]Robert McMillan,“Turns Out the Dot-Com Bust's Worst Flops Were Actually Fantastic Ideas,” Wired,Dec.8,2014,www.wired.com/2014/12/da-b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