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大模型時代:未來探索
- 方海光 鄭志宏總主編
- 1378字
- 2025-07-07 14:07:20
第1課 工具智造史——認識大模型
我的智能生活
人類憑借智慧的大腦模仿生物結構,創造了飛機以翱翔天際,創造了潛水艇以探索深海,如圖1.1所示。我們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對小鳥和魚兒的觀察,更經過億萬年進化,讓我們成為“萬物之靈”。大腦作為人體重要的器官,負責整合和協調感覺、判斷、運動等功能,并具備記憶、情感、語言等能力。正是大腦創造的智慧,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原動力。

圖1.1 人類模仿生物結構發明工具
讓我們一起看看人工智能技術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吧,如圖1.2所示!

圖1.2 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
我的智能活動計劃
人工智能是讓機器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智能,比如會運動、會聽、會看、會說話、會思考等。人工智能的核心功能包括如圖1.3所示的3個方面。

圖1.3 人工智能的核心功能
為了讓機器擁有人的智慧,像人一樣靈活地工作、交流,人們開始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讓機器更加智能化。
可以參考圖1.4所示的智能活動計劃,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完成本節課的活動。

圖1.4 智能活動計劃
我的智能學習
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算法、數據和計算能力,如圖1.5所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具有產生智能功能和完成智能任務的程序性算法。同時,算法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它可以從數據中獲取所需要的知識,并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與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
有了算法,有了被訓練的數據(經過預處理的數據),經過多次訓練(考驗計算能力),再經過模型評估和算法人員調參后,能夠獲得模型。當新的數據輸入后,模型就會給出結果。業務要求的最基礎的功能就算實現了。

圖1.5 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
分組討論:同學們自行分組,3~5人一組,每組列舉一個認為可能是由大模型驅動的應用或設備,并解釋原因。
分享與反饋: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老師對同學們的匯報給予反饋和補充。
我的智能探索
一、實踐任務
提供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大模型在線模擬工具,請學生體驗輸入數據和觀察模型反應的過程。思維導圖大模型示例如圖1.6所示。

圖1.6 思維導圖大模型示例
二、分析與討論
操作體驗后,請同學們思考大模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們如何根據不同的輸入做出不同的響應。
我的智能成果
經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深入探討了大模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原理與應用。現在,請試著回顧并總結你本節課所學的人工智能知識。
在完成思維導圖后,請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你是否認為自己對大模型技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你是否覺得自己能夠識別并解釋大模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你是否覺得通過實操練習加深了自己對大模型技術的理解?可以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的智能視野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人工智能大模型有了怎樣的思考?可以同大家一起交流,比如以下幾個方面。
技術意識提升:我認識到大模型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發展迅速并廣泛應用于各領域。
原理認識:我理解大模型是如何通過海量數據訓練并優化性能的。
實際應用聯系:我能將所學知識與現實中的推薦系統、智能助手等應用相聯系。
批判性思考:我考慮了大模型應用可能帶來的社會、倫理和隱私問題。
技術創新展望:我意識到大模型的不斷發展將為未來的科技創新帶來更多可能性。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大模型可能會在醫療、教育、交通等更多關鍵領域發揮核心作用,推動各領域實現智能化升級。例如,在醫療領域,大模型可以輔助醫生診斷疾病和制定治療方案,提高醫療效率和準確性;在教育領域,它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資源推薦,實現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