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羅毅的贊賞,徐永生面無得色,平靜一禮:
“司業夸獎,學生愧不敢當,謹遵從列位師長教誨,用心讀書,不敢懈怠。”
雖不一定起于市井,但作為庶民出身的武者,他眼前這三人,便皆是各自年齡段的佼佼者。
即使不提司業羅毅和四門學博士林成煊皆是儒家武道宗師,最年輕的王闡同樣是東都學宮前些年的風云人物,一直是學宮培養人才的范例榜樣之一。
“四門學自有相應課程和傳承武學,不過依你當前修行進展,四門學課程卻是淺了些許。”
羅毅微微沉吟后,向林成煊與王闡言道:“一來是規章二來是避免風浪,他便還是在四門學就讀,不過修行內容依太學課程進行,辛苦你們二位了。”
林成煊依舊惜字如金,這時只是干脆地一點頭,王闡則行禮應到:“是。”
從羅毅那里出來,徐永生隨林成煊回到對方在博士廳的公房。
林成煊默默取出幾本書卷。
徐永生接過后,對方簡單說道:“先讀。”
“是,博士。”徐永生于是翻開書卷閱讀。
內容根基,仍然是儒家武者積累五常,用以養氣修行的基礎四書五經,但與此前書本不同,在于這次林成煊的贈書上,增添了大量注解,篇幅遠超原文。
個中奧妙,比早先學宮外院時的教材以及王闡的南齋隨筆要深奧精妙許多。
更難得在于,徐永生初讀略感晦澀,但多讀片刻,便感覺當中文章道理深入淺出,發人深省。
林成煊給他這么一份教材,當然不是打發他單純自學,只是教材深入淺出,直接便省去大量授課功夫,縱有疑難之處,王闡也基本可以為他解答。
注解的筆跡,同林成煊當初記錄武學《雕龍手》的小冊子一樣,該是都出自林成煊手筆。
徐永生想到之前羅毅、王闡所言內容,心中微動:
林成煊現在給自己的這份教材,同四門學通用教材應該不一致。
而作為四門學博士的林成煊,顯然也玩的轉太學教材。
其人沉默寡言,但典籍注解詳盡平實,顯然是個內秀的人。
徐永生此時不由猜測,國子學教材對方多半也玩得轉。
“不懂,就問。”林成煊言道。
徐永生收好書卷:“謹遵博士教誨。”
王闡在旁言道:“分別對應咱們儒家五常的進階武學,這次給你的教材里也會一并附帶,屆時具體如何選擇,在你個人。
不過有一事,正常而言,太學所傳武學,對應兩枚‘仁’之玉璧的是仁風劍雨,對應兩塊‘智’之龜甲的是聽雨劍。
我印象中你都是專心修習刀弓掌法,可有再學劍法的打算?”
徐永生答道:“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學生始終謹記先生教誨,無心貪多。”
王闡于是點點頭,看向林成煊。
林成煊一句話難得多說幾個字:“止戈為武,捉影掌,多加麟趾步。”
于是王闡離去,過了片刻后又帶了六冊書本返回。
徐永生鄭重接過。
當初王闡傳南齋隨筆,教導他們這些初入九品的武者修煉,積累第一層三才閣內的五常五相,除此之外還附帶執中掌、志正刀、省身訣、聽風訣和正心訣五種儒家絕學。
而這次林成煊、王闡給他的教材中,除了徐永生早先便有耳聞的麟趾步外,同樣附帶五門用于實戰的儒家絕學,依次與仁、義、禮、智、信五常對應:
止戈為武、浩然刀、玄端束帶、捉影掌和正氣歌。
不同之處在于,以志正刀和浩然刀為例,前者要求儒家武者三才閣內至少溫養一把“義”之古劍,而后者則要求至少溫養兩把“義”之古劍。
兩層三才閣內的兩把“義”之古劍,而非一層,否則不僅阻斷自身繼續向上修行之路,也斷然無法習練浩然刀。
故而至少需要八品修為武者,方才可以修行這門絕學。
如玄端束帶、捉影掌、正氣歌,亦是相同,只不過分別對應五常之禮、智、信。
有些差別的是止戈為武。
“這門絕學要求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王闡介紹道:“需要我輩儒家武者先養成兩枚‘仁’之玉璧,一把‘義’之古劍,一塊‘智’之龜甲和一方‘信’之印章,方可修行。”
徐永生認真答道:“學生定然謹記博士指點,以五常兼備為準,時刻嚴以律己。”
王闡正色道:“此乃我輩武者修行根本之一,馬虎大意不得。
溫養五常五相先后次序,自是因人而異常有不同,但切記,至正七品三層三才閣全部圓滿,欲要向六品突破之際,五常至少各得其一,若有缺失,則武魁難成。”
徐永生聞言,立刻想起先前初入九品時,王闡也是這樣鄭重其事告誡他和鄭錦源等人,同一層三才閣溫養五常五相,天、地、人必須五擇其三各不相同。
否則,便將斷絕繼續向上的道路。
而現在依王闡所言,則是七品時三層三才閣,合共九個“位置”,五常必須至少各占其一,余下才能談自由分配,只不過總體先后次序可以武者自己決斷。
否則便會阻斷七品通往六品的道路。
再結合每層三才閣都必須各不相同的規定,也基本決定五常中單獨一相在七品時最高三層。
“學生謹遵教誨。”徐永生鄭重但平靜地答道。
他雖然決定了自己主“仁”副“智”的修行路線,但同時也早早決定在此前提下盡可能全面發展避免有特別瘸腿的短板。
而對他來說,修習止戈為武,已經近在咫尺。
等第二枚“仁”之玉璧修成,其實便滿足要求。
反倒是麟趾步要求一枚“仁之玉璧”,一把“義”之古劍,一組“禮”之編鐘,看似九品武者即可修煉,卻距離他徐某人還有段距離。
他對身法、速度之屬頗為熱衷,不過眼下并不急躁。
辭別林成煊和王闡后,徐永生從博士廳出來,不疾不徐行走看上去若無其事。
但他腦海中再次浮現那本神秘書冊。
翻不開的第二頁,當前閃爍淡淡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