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00年前后,步度根繼任鮮卑首領。他雖是檀石槐之孫,有著別人不可企及的正統光環,可此時的鮮卑,早已今非昔比,已分裂為三大集團。步度根集團據有云中、雁門一帶(今內蒙古中部),這里有著廣袤的草原,水草豐美,是天然的牧場,也是步度根集團賴以生存的根基。軻比能集團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今河北北部),此地靠近中原,雖時常遭受中原勢力的威懾,但也有著更多與中原交流的機會,為日后的發展埋下了伏筆。東部鮮卑集團則由素利、彌加等首領控制,他們活躍于遼西、右北平塞外,憑借著塞外復雜的地形和靈活的騎兵戰術,在這片土地上頑強地生存著。
步度根的統治之路從一開始就布滿荊棘。他雖成為一部之主,可勢力卻在不斷衰弱。其兄扶羅韓竟率眾數萬人自立為大人,分出獨立發展,這無疑是在步度根本就艱難的處境上又狠狠插了一刀。兄弟鬩墻,讓步度根集團的力量進一步分散,在這混亂的局勢中愈發顯得孤立無援。
而就在步度根苦苦支撐的時候,一個新興勢力如草原上的一顆新星,迅速崛起,那便是軻比能部。軻比能本出身于“小種鮮卑”,然而他勇健非凡,在戰場上總是身先士卒,令部眾們心生敬畏。并且他斷法平端,處理部落事務公正無私,從不貪圖財物,因此深受眾人擁戴,被推舉為大人。
軻比能的部落游牧地域十分特殊,靠近袁紹統治區域。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中原大地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許多被袁紹勢力擊潰的漢人逃亡到了鮮卑之地,軻比能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壯大自身的絕佳機會。他敞開胸懷,大量吸納這些逃亡漢人。這些漢人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明,猶如一股清泉,注入了鮮卑這片略顯干涸的土地。
在漢人的幫助下,鮮卑的技術得到了質的飛躍。原本以骨角、木石為兵器的鮮卑人,開始學習鑄鐵技術。一時間,草原上的鐵匠鋪里爐火熊熊,鐵制刀矛、鎧甲被源源不斷地打造出來。他們甚至能夠仿制漢式環首刀,其工藝之精湛,已接近中原水平。有了鋒利的兵器和堅固的鎧甲,鮮卑騎兵的戰斗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在戰場上愈發勇猛無畏。
不僅如此,鮮卑的居住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以往,鮮卑人以氈帳為居,逐水草而遷徙,居無定所。但在漢人的指導下,他們開始修建固定城塞。軻比能率先在代郡附近筑起了堅固的城塞,城塞中設置倉庫,儲存著大量的糧食和兵器。這座城塞成為了軻比能集團的軍事據點,平日里,鮮卑人可以在此休養生息,儲備物資;一旦遭遇外敵入侵,又能憑借城塞的堅固進行防御。這種“城塞+游牧”的混合模式,讓鮮卑人既能像以往一樣發揮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又能擁有長期固守的據點,實力大增。
建安十六年(211年),河間之地的田銀、蘇伯發動反叛。這一消息傳到了軻比能耳中,他深知這是一個與中原勢力建立聯系的好機會。于是,他果斷率領三千騎兵,跟隨閻柔前往河間平叛。在戰場上,鮮卑騎兵展現出了強大的戰斗力,他們在草原上練就的騎射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與叛軍的交鋒中屢立戰功,最終協助閻柔成功平定了叛亂。這一戰,讓軻比能在中原勢力面前嶄露頭角,也為他日后的發展贏得了一定的聲譽。
延康元年(220年),天下局勢再次發生重大變化,魏王曹丕代漢稱帝,建立了曹魏政權。軻比能敏銳地察覺到了新政權的崛起,為了進一步鞏固自身地位,同時也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他向朝廷獻馬。曹丕對軻比能的示好之舉十分滿意,為了拉攏軻比能,使其為曹魏所用,曹丕封軻比能為附義王。這一封號,讓軻比能在鮮卑各部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也讓他與曹魏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微妙的關系。
然而,在鮮卑的歷史長河中,爭斗從未停止。建安年間(196—220年),步度根遭遇了人生中最為慘痛的打擊。代郡烏桓首領能臣氐叛漢,為了尋求庇護,他請求歸附扶羅韓。扶羅韓得知后,毫不猶豫地率萬余騎兵前往迎接。可就在途中,能臣氐卻突然反悔,轉而投靠軻比能。軻比能為了壯大自身勢力,欣然接納了能臣氐。更為過分的是,在一場盟會上,軻比能竟殘忍地殺死了扶羅韓,隨后兼并了他的部眾。扶羅韓之子泄歸泥無奈之下,也被迫歸附軻比能。這一事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步度根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與軻比能之間從此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此后,步度根與軻比能雙方長期攻伐,草原上再次陷入了血雨腥風之中。在這漫長的爭斗中,步度根由于勢力本就相對較弱,又失去了兄長扶羅韓的支持,部眾日益寡弱,最終不得不率萬余落退保太原、雁門郡,以尋求一絲喘息之機。
魏文帝曹丕繼位后,步度根深知自己的集團在與軻比能的對抗中處于劣勢。為了對抗軻比能,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主動向曹魏稱臣。黃初二年(221年),步度根遣使向曹魏獻馬,表達自己的誠意。曹丕對步度根的舉動十分滿意,為了嘉獎他,封步度根為王,并允許其部眾屯駐太原、雁門郡,接受曹魏的庇護。從此,步度根名義上成為了曹魏的藩屬,在曹魏的羽翼下艱難地維持著自己的勢力。
與此同時,軻比能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他充分利用袁紹舊部逃亡鮮卑的漢人,積極學習兵器制造與農耕技術。在漢人的幫助下,軻比能的部落不僅兵器裝備愈發精良,而且還學會了農耕,糧食產量逐漸增加,物資儲備日益豐富。短短幾年間,他的勢力迅速膨脹,擁有了“控弦十余萬騎”,成為了草原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黃初五年(224年),軻比能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他將目光投向了東部鮮卑的素利部落,企圖通過吞并素利部落來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于是,他親率大軍,氣勢洶洶地向素利部落發起進攻。然而,他的這一行動引起了曹魏的警覺,曹魏的田豫深知若讓軻比能得逞,其勢力將進一步壯大,對曹魏邊境將構成更大的威脅。于是,田豫率輕騎迅速出擊,直搗軻比能的后方,試圖以此牽制軻比能的行動。軻比能見后方受到威脅,急忙派部將瑣奴迎戰田豫。但田豫用兵如神,在戰場上巧妙地運用戰術,一舉擊潰了瑣奴的軍隊。
步度根得知軻比能后方受敵,認為這是一個分化軻比能勢力的絕佳機會。他想起了被軻比能殺害的兄長扶羅韓,心中燃起了復仇的火焰。于是,他派人前往軻比能麾下的泄歸泥處,對泄歸泥曉以利害:“汝父為軻比能所殺,你卻不念報仇,反而歸附于他。如今他雖厚待你,但這不過是欲殺你的計謀罷了。不如回到我身邊,我與你乃骨肉至親,怎能與仇人相比?”泄歸泥聽后,心中十分動搖,回想起父親慘死的場景,再看看如今軻比能的所作所為,他終于下定決心,率部逃回步度根陣營。軻比能得知后,急忙派兵追擊,可泄歸泥早已遠去,他只能望塵莫及,此次追擊不及,讓軻比能的實力受到了一定的損失。
步度根成功說服泄歸泥歸附自己后,實力得到了一定的增強。他深知僅憑自己目前的力量,仍難以與軻比能抗衡,于是決定與曹魏進一步合作。他率三萬余戶內遷雁門郡,與曹魏共同對抗軻比能。雁門太守牽招得知后,十分高興,他深知步度根的歸附對于對抗軻比能有著重要意義。于是,他親自率軍出擊,與軻比能展開激戰。在戰場上,牽招指揮有方,士兵們奮勇殺敵,最終擊敗了軻比能的軍隊,還殺死了軻比能的弟弟苴羅侯。這一戰,讓軻比能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也讓步度根看到了一絲希望。
但軻比能畢竟是一代梟雄,他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通過分化拉攏等手段,逐步兼并了東部鮮卑素利、彌加等部。隨著這些部落的加入,軻比能的勢力再次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他逐漸形成了對步度根的戰略包圍之勢,步度根再次陷入了絕境之中。
太和五年(231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實現興復漢室的大業,發動了第四次北伐,向曹魏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諸葛亮深知若能聯合鮮卑共同對抗曹魏,將大大增加北伐成功的幾率。于是,他派遣使者秘密聯絡軻比能,意圖前后夾擊曹魏。軻比能接到諸葛亮的邀請后,經過一番權衡,認為這是一個削弱曹魏、壯大自身的好機會。于是,他果斷率兵至石城(今甘肅皋蘭),屯兵邊境,與諸葛亮遙相呼應。一時間,曹魏的北疆局勢變得異常緊張,曹魏朝廷上下憂心忡忡。然而,隨著諸葛亮北伐的退兵,軻比能也深知此時繼續與曹魏對抗并非明智之舉,于是他也率領軍隊回到了漠南,等待著下一個時機的到來。
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軻比能經過多年的準備和謀劃,決定徹底解決步度根這個心腹大患。他精心制定了一個“誘降-吞并”的策略。他以和親為餌,派使者前往步度根處,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自己想要與步度根和解的意愿,并邀請步度根背叛曹魏,與自己聯合。步度根此時正處于困境之中,面對軻比能拋出的橄欖枝,他猶豫了。一方面,他深知與軻比能的仇怨太深,難以輕易化解;另一方面,他也對曹魏能否繼續為自己提供有效的庇護產生了懷疑。在一番掙扎之后,步度根最終還是沒能抵擋住誘惑,決定接受軻比能的邀請,背叛曹魏。
軻比能得知步度根答應背叛曹魏后,心中大喜。他親率萬騎至陘北,準備迎接步度根的家眷輜重,并約定在陘北會師。然而,他們的行動卻被曹魏并州刺史畢軌得知。畢軌深知此事的嚴重性,若讓軻比能和步度根成功會師,曹魏的北疆將面臨巨大的威脅。于是,他果斷派部將蘇尚、董弼率 3000精銳騎兵前往攔截。
雙方在樓煩(今山西寧武附近)遭遇。此時的軻比能已整合步度根部眾,總兵力達 1.5萬騎,且經過多年的發展,其軍隊裝備優于魏軍。鮮卑軍隊普遍裝備著漢式環首刀和鐵鎧,而曹魏騎兵大多還身著皮甲。在戰場上,裝備上的優勢讓鮮卑騎兵更具殺傷力。
戰斗打響,軻比能指揮若定。他將軍隊分為三部分:前鋒重騎猶如一把銳利的尖刀,率先向魏軍方陣發起沖擊。這些重騎兵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長槊,在戰場上橫沖直撞,所到之處,魏軍方陣頓時大亂。中軍則以鼓節為號令,有條不紊地指揮著陣型的變化。那激昂的鼓聲,仿佛是戰場上的靈魂,激勵著鮮卑士兵奮勇向前。后衛輕騎則迅速行動,如同一股旋風,截斷了魏軍的退路。
蘇尚所率的曹魏正規軍面對鮮卑騎兵如此精妙的戰術配合,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他們雖奮力抵抗,但無奈寡不敵眾,且裝備上也處于劣勢。鮮卑騎兵從兩側山地俯沖而下,配合預先設置的拒馬樁和壕溝,徹底瓦解了曹魏陣型。最終,蘇尚所率的 3000精銳騎兵全軍覆沒,蘇尚、董弼當場戰死。
樓煩之戰成為了軻比能軍事生涯的巔峰之戰,這場勝利標志著鮮卑騎兵已具備全殲曹魏正規軍的實力。其戰術模式被后來的拓跋鮮卑繼承,成為北魏騎兵戰術的雛形。此次慘敗震動了曹魏朝廷,曹魏朝廷意識到軻比能已成為北疆的心腹大患。為了應對軻比能的威脅,曹魏在并州增兵至 2萬,并調整邊疆政策,轉而扶持慕容部制衡軻比能。
曹叡得知樓煩之戰的慘敗后,龍顏大怒。他急遣驍騎將軍秦朗率中軍出征,意圖挽回敗局。秦朗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鮮卑。軻比能和步度根聯軍雖英勇抵抗,但終究不敵秦朗的大軍,被迫敗退漠北。在敗退的過程中,步度根部將泄歸泥再次叛降曹魏,被曹魏封為歸義王。而步度根本人則被軻比能誘至帳中,慘遭斬殺。軻比能隨后兼并了步度根的部眾,至此,步度根集團徹底覆滅,軻比能成為漠南鮮卑唯一的霸主。
軻比能憑借著自己的武力與智謀,通過軍事征服與外交手段,逐漸統一了漠南鮮卑。他統一號令、協調行動,增強了鮮卑部落的凝聚力,使其從分散的游牧群體轉變為能與中原政權抗衡的強大力量。統一中部鮮卑后,軻比能麾下“控弦之士十余萬”,其勢力“自云中、五原以東抵遼水,皆為鮮卑庭”,對曹魏北疆構成了重大威脅。
然而,好景不長。青龍三年(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深知軻比能的威脅巨大,若不除之,北疆永無寧日。于是,他精心策劃了一場刺殺行動,派刺客韓龍潛入鮮卑王庭。韓龍憑借著高超的武藝和過人的膽量,趁軻比能熟睡之際,將其刺殺。軻比能死后,其弟被立為新首領。但他的弟弟缺乏統治力,無法掌控局面。剛剛被軻比能兼并的步度根、素利等部紛紛獨立,中部鮮卑又陷入了“部落離散,互相征伐”的狀態。各支鮮卑開始獨立發展,此后,鮮卑各部逐漸形成了東部的段部、慕容部、宇文部,北部的拓跋部,西部的禿發部、吐谷渾部等勢力,鮮卑再度陷入混亂。中部鮮卑的政治格局由此徹底改變,草原上又將展開一場新的權力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