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軍開拔
- 三國:開局穿越成馬謖之子
- 牛奶泡花椒
- 2039字
- 2025-08-30 22:06:55
當姜維去找諸葛亮,表達自己想要與馬哲一同行動的意愿時,諸葛亮饒有深意地看了看他。
“是子思讓你來求我的吧!”諸葛亮搖著扇子說道:
姜維看著諸葛亮手里的羽扇,明明是二三月份的凜冬,卻不知諸葛亮為何會這么熱。
像是冷熱感受混亂了一樣,他隱隱感覺有些不對。
“什么事都瞞不過丞相啊!”姜維無奈道:
“確實是子思讓我來的!他想讓我和他一起進子午谷。”
諸葛亮笑了笑,他沉思了一會兒,才緩緩道:
“其實在你來跟我說之前,我就在考慮要不要讓你和子思一起行動了。”
“你和他一起去子午谷倒也沒啥,我這邊的兵將都充足,倒是不缺!”
諸葛亮頓了一下,才接著道:
“只是他那邊過于危險了,你和他都是我看中的人,我也是把你倆當接班人培養的。”
“若是你們兩個都在子午谷出事,叫我如何能承受,叫炎漢如何能承受!”
姜維愣住了,他萬沒想到諸葛亮竟然會如此看重他。
“丞相——”姜維呢喃道:
諸葛亮站了起來,走到姜維面前,直到這時,姜維才發現諸葛亮的身影又佝僂了一些,臉色也更蒼白了一些。
他竟冒出一個極不安的念頭來!
丞相天不假年!
“我本來也打算讓你和馬哲一起出子午道的,畢竟走這條路,一旦功成,你們兩個將立下不世之功,到時也好封賞你們。”
“只是炎漢再也經受不了又一次的夷陵之敗,使我蜀中英杰淪喪了。”
這才是諸葛亮最為擔憂的事。
萬一子午道出現什么意料之外的變故,同時導致姜維和馬哲身死,那炎漢將會再一次的年輕人才斷檔。
同時他將不得不更多的依靠魏延和李嚴。
可這樣一旦自己故去,兩人做大,對于炎漢,或是滅頂之災。
“丞相!您太辛苦了,一個人挑起整個炎漢的命運!”
“您就讓我去吧!我想隨子思一起出子午谷,建功立業,好為丞相分憂!”
姜維熱淚盈眶。
他已決定,哪怕丟掉自己這條小命,他也要殺賊建功,早一點成長起來,好為諸葛亮多分憂一點!
諸葛亮實在太累了!這么多年,他都從未好好休息過一天。
聽著姜維的回答,諸葛亮沉默了,他看著外面的天空,思緒早已飛到遠方,飛到二十年前。
那時他二十七歲,在南陽種地,日子雖然清苦,但也算無拘無束。
直到劉備三顧茅廬,他才被打動出山,匡扶漢室!
“好吧!伯約,你的心我明白,既然你想去,那便去吧!”諸葛亮指了指前方道:
“唯!”
……
……
翌日,兩萬人集結完畢。
這里面有殘存的無當飛軍、姜維的虎步軍,還有其它零零散散的部隊,魚龍混雜,有羌人也有胡人,相當考驗馬哲的統兵能力。
馬哲對于這些人員的管理只有八個字——目標一致,賞罰分明。
“阿哲,此次行動一定艱難重重,你可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若真的事不可為,就此放棄也沒什么,丞相是不會怪你的!”馬謖仔細叮囑道:
自己這個兒子老是接這些最危險的任務,讓他很難放心。
“嗯,我知道的,老爹!”
“不過我相信,幸運女神一定會眷顧我的!”馬哲信誓旦旦道:
“幸運女神是個什么神仙?靠譜不!”馬謖忽然道:
馬哲臉色一僵,他忽然意識到這個時代幸運女生還沒傳過來,就是觀音菩薩這些佛教中的神,知道的人也是寥寥。
佛教還在河西緩慢生長呢!
“靠譜吧!”馬哲也無法篤定了。
“大軍出征——”
隨著號角官一聲大喝,戰鼓擂起,諸葛亮的大軍便開拔向褒斜道走去。
“阿哲,爹走了,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馬謖依依不舍道:
“嗯,爹,你也要保重!”馬哲同樣叮嚀道:
看著諸葛亮的大軍越來越遠,馬哲也一轉身,帶兵向子午谷走去。
之前,他是趁著大霖雨,靠蒙沖和走舸,才能勉強在谷中行走。
此刻沒了天時之助,讓他靠雙手雙腿在山澗中攀爬,這才真正感受到子午谷的難處!
有的地方只能容納一人通過,有的地方甚至狹窄得連一個人都容納不過去。
只能將整個身子趴在崖壁上,全靠半只腳撐住,一點一點地往外挪動。
一旦手滑,或者扒著的石頭松了,就很容易摔下去。
尤其是他們并不是全身空空,而且還要攜帶武器、或者食物。
馬哲讓眾人將武器背在背上,又用繩子,將五個六個人系在一起。
這樣萬一有一個手滑的,其余人還能拉上一把,又不至于被一個人全給帶下去。
就這樣,一天他們緊趕慢趕,也只能走四五十里地。
后來為了安全,馬哲增加了士兵們的休息時間,每天走的路途就更短了,一天只能往前推進三四十里。
大軍背后的背夫們身后背著大筐,筐內裝幾百斤糧米,方能供應士兵和他們自己的消耗。
兩萬人,一萬士兵,一萬背夫、挑夫!
子午道艱險到連諸葛亮特制的木牛流馬都無法運糧,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肩挑手扛,才能保障士兵們所需。
背夫后面的筐里塞的滿滿當當,比他們的頭都還要高出一截,這樣的負重量就是走平地都是很困難的,更別說走艱難無比的山路了。
“大家都小心注意著點,前段時間的大霖雨,把土石都沖松了,手扒前先試試看,石頭是不是緊固的!”
“慢一點無所謂,安全第一位,確認好安全再講其它!”
“若出現士卒的傷亡,要追究伍長和什長的責任!”
馬哲仔仔細細地沖每一個人認真宣導道:
他三令五申,不厭其煩,跟七大姑八大姨一樣煩人。
他就是要將安全這兩個字烙印在士卒們的心底。
他不但要保證士兵們能出子午谷,還要保證出子午谷時的士兵數量和士氣,以及戰斗意志、精神狀態都是正常的。
否則出去的若是一支廢兵,那也毫無意義,只能淪為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