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星葉基地的中控室里,林夏的指尖劃過全息星圖,屏幕上 108個金色光點正在柯伊伯帶形成扇形陣列——那是“星葉種子”探測器群,每個探測器都搭載著能與星際物質共生的銀杏基因片段。
“探測器已突破冥王星軌道,”通訊器里傳來宇航員的報告,“但它們的共振頻率正在發生異常偏移,像是被某種未知能量牽引。”
地球的云楓科技總部,夏雨薇將手鏈貼近監測儀,銀葉鏈環立即投射出探測器的實時數據:“不是異常,是宇宙在回應我們。看這些頻率波動,與火星母樹第一次開花時的脈沖完全一致。”
林峰站在基因共生池前,池內漂浮的星葉種子正在發出淡紫色熒光。這些種子是用火星嫩芽與柯伊伯帶的冰晶微生物融合培育的新品種,外殼上的葉脈紋路竟與探測器傳回的星圖完美吻合。
“探測器找到了宇宙的共生節點,”他盯著池底的全息投影,“那些節點連起來,就是棵橫跨太陽系的巨型銀杏樹。”
七天后,“星葉種子”探測器群在柯伊伯帶傳回震撼影像:無數冰晶小行星正在星葉基因的作用下,凝結成淡金色的“星塵之河”,河水流淌的軌跡正是銀杏樹的根系形狀。更令人震驚的是,河水中漂浮著無數發光的符號,與地球母樹年輪上的時空標記如出一轍。
“這是宇宙的共生語言,”夏雨薇將符號輸入解碼系統,屏幕上立即跳出段基因序列——與 2049年林夏在火星發現的外星飛船殘骸中,被反共生基因壓制的原始序列完全一致。
紐約共生博物館的直播大廳里,全球觀眾看著符號逐漸轉化為三維影像:某個外星文明在億萬年前,用類似星葉種子的技術在宇宙中播撒共生基因,卻在遭遇追求基因統治的種族后銷聲匿跡。影像的最后,是棵在超新星遺跡中綻放的巨型銀杏樹,葉片上清晰可見地球的坐標。
“他們在指引我們,”老陳的聲音通過共振系統傳遍世界,他的掌心與屏幕上的地球坐標產生共鳴,“銀葉會害怕的不是技術,是這種跨越時空的共生連接。”
星葉基地的基因實驗室里,林夏正在培育能在超低溫環境生長的“星塵銀杏”。當她將外星共生基因注入培養皿時,菌絲突然瘋狂生長,在培養基上拼出柯伊伯帶的星圖,其中某個閃爍的亮點被特別標注——那是艘正在接近的外星飛船,船體表面流動著與星塵之河相同的金色紋路。
“他們不是侵略者,”林夏看著飛船的能量信號,“是當年播撒共生基因的文明后裔,來驗證我們是否通過了宇宙的共生試煉。”
飛船降落在火星平原時,艙門打開的瞬間,無數透明的“星塵生物”飄了出來。它們沒有固定形態,能根據環境轉化為植物、動物甚至能量體,接觸到星葉基地的外墻時,立即模仿出銀杏葉的形狀。
為首的星塵生物化作人形,掌心托著塊半透明的晶體,里面封存著段基因記憶:該文明曾因濫用共生技術差點滅絕,最終在超新星爆發中領悟到“共生不是索取,是平等的給予”,于是將最純凈的基因種子送往宇宙各處,等待能理解這一真理的種族喚醒。
“銀葉會得到的只是技術殘渣,”人形生物的聲音通過共振波傳遞,“而你們,用尊重培育出了真正的共生之花。”
當晶體與火星母樹的核心對接時,整個太陽系的星葉基因同時共振。地球的銀杏巷里,母樹突然爆發出萬丈金光,年輪上浮現出太陽系的全息影像;柯伊伯帶的星塵之河加速流動,在星際空間沖刷出條金色航道;火星的紅色沙漠上,新生的銀杏樹開始結出帶著冰晶紋路的果實。
“這是宇宙給我們的船票,”林峰通過共生網絡對所有生命說,“不是去征服星辰大海,而是成為它的一片葉子。”
星塵生物離開前,在火星表面留下座共生石碑,碑體由活體星葉與火星巖石融合而成,上面刻著段新的共生誓言:“當每個文明都像銀杏葉般,既保持獨特的脈絡,又共享陽光的滋養,宇宙便會綻放出最璀璨的年輪。”
地球的夜晚,無數人抬頭看見天空中多出條金色光帶,那是星塵之河在大氣層的投影。孩子們指著光帶中流動的銀杏葉圖案歡呼,他們手腕上的共生手環正在與光帶共振,發出屬于未來的頻率。
云楓科技的觀測臺上,林峰和夏雨薇望著光帶,掌心的時空標記與光帶中的星葉同時閃爍。他們知道,人類與宇宙的共生故事才剛剛開始,但只要像銀杏葉那樣,永遠保持對未知的敬畏與連接的渴望,時空的每道褶皺里,都會生長出希望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