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候鳥的歸巢與遠航
書名: 青石板上的候鳥之羽作者名: 崔九.本章字數: 4230字更新時間: 2025-06-28 20:09:57
南州的冬天來得格外溫柔。
畫室窗外的木棉樹,在時光的悄然流逝中,褪去了最后一片紅葉。
那片紅葉如同一只疲憊的蝴蝶,在空中悠悠地打著旋兒,最終無聲地飄落,為地面鋪上一抹寂寞的紅。
林夏靜靜地坐在畫架前,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已悄然隱去,只剩下她與眼前的畫布。她的眼神如同被磁石吸引,緊緊鎖定在那片空白之上,手中的畫筆像是她身體延伸出的觸角,帶著她內心的熾熱與渴望,緩緩地觸碰到畫布。
她開始專注地對著畫布勾勒群鳥的輪廓,每一筆落下,都像是在訴說著一個故事。那筆觸輕盈卻又充滿力量,仿佛生怕驚擾了這些即將在畫中展翅高飛的精靈。
這幅凝聚了她無數心血的作品,名為《歸途與遠方》,已經反復修改了七遍。每一次修改,都是她與內心深處的自己進行的一場深度對話,是她對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思索的具象體現。
第一遍勾勒時,群鳥的輪廓還略顯稚嫩,線條中透露出她初次構思時的懵懂與試探。
第二遍,她加重了筆觸,試圖讓鳥兒們的身姿更加矯健,卻又在某些細節處顯得過于用力,仿佛內心的糾結在筆下不經意地流露。
第三遍,她嘗試調整鳥群的布局,可總覺得整體的和諧感有所欠缺。
第四遍,她在羽毛的紋理上細細雕琢,卻發現畫面的整體氛圍偏離了最初的設想。
第五遍,她重新審視構圖,試圖在空間感上尋找突破。
第六遍,色彩的調配又成了新的挑戰,如何讓群鳥在背景的襯托下更顯靈動,她反復試驗。
而如今這第七遍,她似乎終于找到了那個平衡點,群鳥在她的筆下逐漸鮮活起來,仿佛下一秒就會沖破畫布,飛向那片屬于它們的天空。
林夏深知,這不僅僅是一幅畫,它是她的靈魂寄托,是她在經歷了無數掙扎與成長后,對人生方向的獨特詮釋。“歸途”,是對過去的回望與和解,那里有她成長的足跡、有原生家庭給予的傷痛與溫暖;“遠方”,則承載著她對未來的憧憬與向往,是自由、夢想與希望的象征。每一只鳥,都代表著她在不同階段的心境,它們共同組成的畫面,正是她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畫面中央,遷徙的候鳥群在夕陽的余暉中,仿佛被一層琥珀色的薄紗所籠罩。它們振翅高飛,身姿矯健而堅定,每一只鳥的羽毛都像是精心雕琢而成,在光線的映照下閃爍著靈動的光澤。
它們的羽翼下,是漸漸隱入暮色的北方小城,那熟悉的街道、房屋,在朦朧的光影中顯得有些虛幻,卻又無比真實,承載著林夏太多復雜的回憶。
而在遠方,海岸線正泛起珍珠般的晨光,那一抹柔和而明亮的光線,仿佛在召喚著未來,充滿了希望與未知。
“夏夏老師,有你的快遞!”清脆的童音打破了畫室里的寧靜。
學畫的小女孩像一只歡快的小鹿,舉著牛皮紙包裹蹦跳著跑來。紙包的邊角因為長時間的摩挲已經發毛,郵戳上的字跡模糊不清,只能隱約辨認出北方老家的地名。
看到這個包裹,林夏握著裁紙刀的手微微發顫,一絲復雜的情緒涌上心頭,有期待,有緊張,還有一絲難以言說的忐忑。
她緩緩地用裁紙刀劃開包裹,拆開層層疊疊的舊報紙,一個褪色的鐵皮餅干盒出現在眼前。
那熟悉的模樣,瞬間將她的思緒拉回到遙遠的童年時光。這是她童年藏糖果的寶貝盒子,曾經承載著她無數簡單而純粹的快樂。
當她打開盒蓋,盒底躺著的素描本讓她的呼吸瞬間停滯。
泛黃的紙頁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五歲時畫的歪扭太陽,那稚嫩的筆觸中,充滿了對世界最初的好奇與想象,太陽的光芒像是不規則的鋸齒,卻透著一種別樣的天真。
七歲臨摹的花鳥圖,雖然線條還很稚嫩,但已經能看出她對繪畫的熱愛,鳥兒的眼睛畫得很大,仿佛在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甚至還有被母親撕碎又仔細粘貼復原的《我的夢想》,畫中扎羊角辮的小女孩,正乘著巨大的鳥翅膀飛向云端,每一道拼接的痕跡,都像是一道時光的傷痕,卻又飽含著母親別樣的情感。
每張畫的背面都貼著便利貼,母親工整的字跡記錄著日期:“囡囡第一次用蠟筆畫太陽,那天她開心地在院子里跑來跑去,像只歡快的小鳥。”
“偷偷在課本上涂鴉被我發現,當時氣得我打了她手心,可現在想想,那認真畫畫的模樣真是可愛。”最新的一張寫于三年前,字跡卻潦草得不成形,似乎書寫時情緒極不穩定:“今天又夢見你小時候畫畫的樣子,我的心像被什么揪住了,囡囡,你在遠方還好嗎?”
林夏看著這些字跡,淚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雙眼,心中五味雜陳,那些曾經被壓抑的情感,在這一刻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畫本最末夾著張皺巴巴的信紙,邊緣被撕得參差不齊,像是經歷了無數次的反復書寫又修改,每一處破損都仿佛在訴說著母親內心的糾結與掙扎。
“囡囡,”母親的字跡帶著前所未有的拘謹,一筆一劃仿佛都承載著沉重的愧疚。“你走后我去了趟老閣樓,翻到這些畫...以前總覺得畫畫耽誤正事,現在才明白,你眼睛里的光,是我親手掐滅的。”
那墨跡在某處暈染開來,仿佛是母親落下的淚,洇濕了這承載著悔恨的信紙。“那天在畫室看到你的畫,那么多鳥在飛,突然就想,或許當初該讓你飛的。”
林夏將信紙按在胸口,畫室暖光燈散發著柔和的光暈,在她眼前暈成朦朧的光斑,恰似她此刻模糊的淚眼。
記憶突然清晰得可怕,如同一部放映機,在她腦海中不斷閃過那些刺痛的過往:十二歲生日那天,她滿心歡喜地用攢了半年的零花錢買了盒水彩,那鮮艷的色彩仿佛是她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然而,母親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毫不留情地將水彩盒扔進垃圾桶,那一刻,她的希望如玻璃般破碎,同學們詫異的目光像針一樣刺痛她的心;十七歲那年深夜,她偷偷在被窩里畫星空,那是她在繁重學業中唯一的慰藉,手電筒那微弱卻溫暖的光,卻被母親的怒吼瞬間劈碎,黑暗重新將她籠罩,她的夢想被無情地扼殺在搖籃里。
而此刻,這些帶著刺痛的過往,卻與母親顫抖的字跡交織成柔軟的繭,包裹著她那顆曾經受傷的心。
在母親寄來的鐵皮盒里,除了那本承載著童年記憶的畫本,還有一條紅圍巾。林夏拿起紅圍巾,輕輕撫摸著,那熟悉的觸感讓她的思緒瞬間回到了逃離的那個夜晚。
那是她逃離當晚落在巷口的紅圍巾,內側用針線繡著:“囡囡怕冷,到南方也別忘了戴。”林夏看著這行字,心中五味雜陳。曾經,母親的控制讓她感到窒息,她不顧一切地逃離。
然而,這條紅圍巾卻讓她看到了母親隱藏在嚴厲背后的溫柔與關懷。母親雖然不理解她的夢想,但對她的愛從未改變。這條褪色的紅圍巾,成為了她們母女之間情感的紐帶,連接著過去與現在
“在看什么?”陳默的聲音從身后輕輕傳來,如同微風拂過湖面,打破了這短暫的寂靜。與此同時,小滿也蹦蹦跳跳地從一旁冒了出來,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滿好奇。林夏轉身時,陳默已經瞥見畫紙上未完成的候鳥,目光在畫布上緩緩移動,若有所思。“這構圖...像是要同時擁抱過去和未來。”
他伸出手指,指著畫布左下角的小城輪廓,“不過這里的色調,比之前溫暖很多。”那語調中帶著欣賞與理解,仿佛讀懂了林夏畫作中蘊含的復雜情感。
小滿則歪著頭,用手語急切地比劃著:“夏夏,這畫好棒!感覺和你以前畫的不太一樣啦。”
她的眼神滿是真誠的贊美,隨即又湊到林夏身邊,看到了那封皺巴巴的信紙,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林夏輕輕給小滿打手語解釋著信的內容,小滿的表情漸漸變得動容,她緊緊握住林夏的手,像是在傳遞力量。
林夏輕輕拿起母親寄來的畫本,將童年畫的太陽小心翼翼地貼在畫布邊緣,眼神中滿是感慨。
“你看,原來我一直都在畫候鳥。小時候畫逃離,后來畫掙扎,現在...”她頓了頓,眼神變得堅定而柔和,隨后蘸取鈦白顏料,在群鳥羽翼間輕輕點出細碎的星芒,每一筆都仿佛傾注了她對未來的期許。
“它們終于不用再拼命向南飛了。”那星芒在畫布上閃爍,如同希望的火種,照亮了整個畫面。
當晚,林夏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給母親撥通了視頻電話。小滿也搬了個小板凳,緊挨著林夏坐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屏幕。
屏幕里的女人坐在略顯陳舊的老屋里,頭發白了大半,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
她身后的墻上,掛著林夏寄回去的明信片拼貼畫,那些色彩斑斕的明信片,給這略顯黯淡的屋子增添了幾分生氣。
“媽,我把那些畫都拍下來了。”林夏舉起素描本,鏡頭緩緩掃過每張稚嫩的畫作,像是在回顧自己走過的曲折道路。
“等我辦畫展,想專門設個展區,就叫《被珍藏的童年》。”她的聲音微微顫抖,帶著一絲興奮與期待。
母親別過頭,快速地擦拭眼角,再轉過來時卻逞強地笑,那笑容中帶著掩飾不住的欣慰與感動。
“老太婆不懂什么藝術,就覺得...你小時候畫的太陽,比現在的還亮。”
那笑容里,有著對過去的釋懷,也有著對女兒深深的驕傲。
小滿在一旁用手語急切地向林夏母親比劃著:“阿姨,夏夏可厲害了,她的畫一定會有很多人喜歡!”林夏笑著給母親翻譯,母親看著屏幕里活潑的小滿,忍不住笑出了聲,連連點頭。
三人隔著屏幕沉默片刻,仿佛都在感受著這來之不易的溫馨與和解。突然,她們同時笑出聲,笑聲透過屏幕,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驅散了曾經的陰霾。
窗外的風裹著木棉絮輕輕掠過,如同輕柔的夢,遠處傳來候鳥遷徙的鳴叫,那聲音仿佛是大自然為這溫馨一幕奏響的贊歌。
三個月后的畢業展上,《歸途與遠方》被安置在展廳中央,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小滿像個小衛士般,守在畫旁邊,興致勃勃地給每一個路過的人用手語介紹這幅畫背后的故事,遇到不理解手語的,她就拉著旁邊的志愿者幫忙翻譯。
畫前駐足的觀眾總在疑惑:那些候鳥究竟是飛向南方,還是北方?那畫面仿佛有著一種魔力,讓人陷入對人生方向與歸宿的思考。
林夏站在人群外,靜靜地看著母親戴著老花鏡,用顫抖的手指輕輕撫摸畫框邊緣——那里別著她童年畫的小鳥,翅膀上的蠟筆痕跡依然鮮艷如初,如同她對繪畫的熱愛從未褪色。
暮色降臨時,林夏獨自走到海邊。漲潮的海水溫柔地漫過腳踝,帶來絲絲涼意。遠方的候鳥群正掠過天際,它們的羽翼在晚霞中鍍上金邊,像是被點燃的火焰,忽而轉向北方,忽而朝南,仿佛在尋找著真正的歸宿。
它們的身姿輕盈而矯健,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最終化作點點流光,消失在海天相接處,融入那片無盡的絢爛之中。
林夏知道,真正的自由從來不是單向的逃離,而是學會在記憶的巢穴里汲取力量,又帶著這份力量,永遠向著光的方向,輕盈而堅定地遠航。
那光,是夢想的指引,是親情的溫暖,更是對自我的認同與接納,它將照亮她前行的道路,讓她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地追尋屬于自己的方向。
尾
正如林俊杰在《自由不變》中所唱“屬于我們的自由,從不曾變更過”,林夏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自由,那份可以毫無顧忌地追求繪畫夢想的自由。
林夏母親的目光透過窗戶,望向遠方,似乎能看到女兒那自由的身影。她在心中默默念著,希望女兒能一直這樣自由快樂地走下去,就像林俊杰歌里唱的那樣,在自由的天空中盡情飛翔。而她自己,也會在這背后,默默地支持著女兒,用自己的方式,彌補曾經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