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結(jié)局
- 三國:荊州有個李世民
- 下午五點到期
- 3950字
- 2025-08-16 09:06:35
荊州的事情差不多已經(jīng)準備完,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了。
李世民在西院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讀書,這個時期的書大部分還是用的竹簡,白紙沒有普及。不過,這也不影響他讀書。
偶爾,也會跟趙云對弈。
一開始,龐統(tǒng)只是旁觀,后來也加入進來,不知是因為時間長了連鳳雛都已經(jīng)忘了自己當日說過的話,又或者是實在太無聊了。
但是很奇怪的是,李世民經(jīng)常半夜出去,天亮前回來,不帶任何守衛(wèi)。
一個月的時間就那么快過去了。
期間還發(fā)生了些幾件事要交代一下的。
一是劉修被人暗殺,但是有驚無險,被李世民派去暗中保護他的手下救了回來。
對方是趁他跟友人小酌之后,獨自一人回家的時候,在路上動的手。
有了這一次經(jīng)歷,劉修人忽然謹慎了許多,連經(jīng)常去的州牧府是極少去了。
本來,他還偶爾去拜訪一下二哥劉琮,但是現(xiàn)在是一步也不敢踏足劉琮的府上了。
這等變化,李世民假裝沒看見,但樂見其成。
另一件事,是士孫萌和潘濬準備的名單已經(jīng)都搞定了,正放在李世民案上的小盒里。
還有,曹操南下的事情終于在荊州變得人盡皆知了。
其實,稍微有些遠見的人都應(yīng)該知道,曹操既然已經(jīng)平定了北方,自然是要南下。
而且,取荊州這個戰(zhàn)略要地,比直接打江東的孫權(quán)可容易多了。
不知道怎么會有人以為荊州還會是那么安穩(wěn)的事情。
最后,到了劉表發(fā)布死訊的日子。
事實上統(tǒng)治了荊州二十多年的荊州牧死了,總還是要風光大葬的。
這個消息就是蔡瑁想瞞,也是瞞不住的。
靈堂就設(shè)在州牧府中。
這一日,荊州老百姓自發(fā)的在腰間纏上了白布,為了紀念這位保了荊州三十年平安的州牧。
不管后世對劉景升的評價如何,劉表至少做到了保一方平安。
雖然,他無大志,無野心,有個很好的開局,但是卻自守一方,但不妨礙荊州的百姓休養(yǎng)生息了這許多年。
靈堂上,蔡娥、劉琮、劉修穿著麻衣,跪在劉表棺槨邊上,手里拿著紙錢,一點點的往面前的火盆里丟。
紙錢的灰燼被火焰吹起,往靈堂的上空飄去。
下面,荊州的官員和士人陸陸續(xù)續(xù)的往里走,為首的便是南郡太守荊州大都督蔡瑁和荊州長史蒯越,兩人分列文武兩邊。
蔡瑁眉頭緊鎖,偶爾用袖子抹去頭上的汗,似乎在等待一個時機。
待到最后一個來吊唁的官員進入后,蔡瑁忽然站起身來,走到靈堂中央。
“各位,使君新喪,眾位皆曾受使郡恩惠,我們雖然是大漢官吏,但實屬景升公家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朝不可一日無君,舊主既喪,應(yīng)立新主。景升公生前已經(jīng)智知喻我、異度以及玄德公,立公子琮為新荊州牧,各位可有異意。”
此話一出,堂下鴉鵲無聲。
蔡瑁眉頭稍展,過了這一關(guān),后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只要百官認可,劉琮繼位的事情便是板上釘釘!
忽然,他的背后響起了一聲咳嗽。
“我有一言!”
蔡瑁回頭去看,原來說話的是蒯越。
“長史有何見教?”
“蔡都督剛才說使君前有遺命不假,但我聽到怎么和蔡都督聽到的不一樣?”
蔡瑁聞言,冷汗直冒。
蒯越往前踱了兩步,已經(jīng)來到了蔡瑁的身側(cè),他不急不慢的說道:“使君的遺命,乃是讓公子琦繼位。”
“蒯異度,為何在此胡言亂語?”蔡瑁面有怒容,手已經(jīng)按到了刀柄上。
蒯越似沒看見,反而把目光投向了靈堂的正門。
正門口,一人華服而入,手后跟著三人,一人羽扇綸巾,一人紅臉綠服,一人黑臉卷發(fā)。
蔡瑁頓時大驚,大聲問道:“劉備,你不在博望整肅防務(wù),到襄陽來做甚?”
“我來便是做證,景升兄當日說的是讓公子琦繼位!”
蔡瑁臉色鐵青,他當日居然信了這劉備。
此時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啊,他大罵道:“來人,將這幾個逆賊拿下!”
可本來站在蔡瑁身后的眾人并無人動!
“蔡和,蔡和何在?!”
忽然,門外扔進來一個物件,咕嚕嚕打著圈兒,滾到了蔡瑁的腳下。
仔細去看,卻是一個人頭。
那死人頭雙目圓睜,死前臉上滿是驚恐。
“仲節(jié)……”蔡瑁嚇的噗通一聲坐到地上。
“大都督,我們終于見面了。自我來襄陽,第一天開始你就不讓我見父親,到大人死了,難道你還不讓我見一面嗎?”李世民跨過門檻,徑直穿過劉關(guān)張和諸葛亮四人,走到了蔡瑁面前,將地上的人頭提了起來。
“蔡和以下犯上,妄圖謀反,我已經(jīng)親自殺了,蔡都督如何說!”
蔡瑁臉上已經(jīng)半分血色全無。
他的目光掃過那些以前天天在他后面拍馬屁都督長都督短的武將們,居然無一人敢正眼看他。
完了!
最后,他把目光看向了身后棺槨邊上也已經(jīng)嚇的不輕的蔡娥,低下頭去,不再言語。
李世民把頭顱放到一邊,走到棺槨前面,繞了一圈,仔細看了看自己這具身體的生父,這才走到蔡娥身前,拱手一禮道:“母親,你最清楚父親,你來說說看,父親大人是讓誰來繼位?”
蔡娥早已慌的不行,看到蔡瑁都已經(jīng)不說話了,當即脫口而出“當然是讓你繼位,你是長子,這是祖宗的規(guī)矩。”
“賤人,你說什么?”一旁的劉琮忽然暴起,伸手扯過蔡娥的袖子。
啪,李世民一巴掌直接打在劉琮的臉上。
“怎可對長輩無禮!”
劉琮被這一巴掌打懵了,一時只是盯著李世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哐當一聲,李世民竟然把自己的配劍拿出來丟在地上,“想要的東西得自己動手拿!”
劉琮看著面前的長劍,一時拿不定主意。
但最終,心中的野心還是戰(zhàn)勝了恐懼和懷疑,把手伸向了劍柄。
這是他第一次握劍,劍很重,入手冰涼。
但他握劍不過一個呼吸的時間,手上便脫力。
那劍已經(jīng)哐當一下又掉落回地上。
劉琮的雙腳離地,不停亂踢。
他居然是被李世民扼住喉嚨提了起來。
咔嚓一聲。
劉琮的脖子歪到一邊,直接咽氣。
堂中眾人皆驚,但也沒人好說什么,畢竟是劉琮撿起了劍。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劉琦下的套兒,劉琮根本不是面前這個大公子的對手。
蔡娥在一旁目睹了這一切,終于是控制不住大聲痛哭起來。
劉修只是看了李世民一眼,就全身拜俯。
這個姿態(tài)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隨后,在眾人面前,李世民宣布奪去蔡瑁的一切職務(wù),委任文聘做南郡太守。
劉備接替文聘,做南陽太守,兼軍事大都督。
劉備自然領(lǐng)命,這本就是劉琦與其說好的條件。
吩咐既定,劉琦也就是李世民算是真正的成為了襄陽的主人。
又吩咐通知南方四郡的太守過來見他這位新任的荊州牧。
隨后,韓玄、趙范、劉度三人都依命前來,并將家人移至襄陽。
唯有金旋未至。
次月,李世民命文聘領(lǐng)一萬兵馬從江陵出,趙云廖化從石陽出,圍攻武陵郡,不過半月時間,金旋開城投降。
同時,李世民遣蒯越蒯祺叔侄二人去江東見孫權(quán),述結(jié)盟之事,周瑜假意同意。
甘寧與蒯祺私會,述其投奔之志。
但孫劉聯(lián)盟,蒯祺只能將消息帶回,并不敢將人一起攜回。
八月,諸葛亮火燒博望,成功逼退曹操先鋒部隊,曹仁重傷。
曹操大軍至,劉備趁大軍剛至,率領(lǐng)關(guān)羽張飛二人,親自夜襲曹操大營,大勝,斬籍近萬。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成功了一半也不代表就能成功了。
后來的一個月時間,劉備就被曹操的軍隊攆回了襄陽。
等劉備退回襄陽的時候,李世民早就做好了守城的準備,堅壁清野。
襄陽城外,房屋盡去,田畝盡去。
等曹操親自到城墻下查看的時候,也只好搖著頭說“難啊,難啊!”
但大軍既已到,不可能不攻。
如此,圍城的事情一直堅持到了十月,由于城中砲車的緣故,襄陽一直沒有進展。
到十月中旬的樣子,在賈詡的建議下,曹操開始撤軍。
本來,謀士建議曹操分批撤離,防止劉琦的反撲。
曹操卻下令全軍一起拔營。
眾人不解。
原來,曹操心中之計是誘敵而出,若是不出,那也確實該退了。
他心中的算盤很清楚,他手上雖然聲稱的八十萬大軍實際的四十萬大軍,其中有三萬騎兵。
荊州雖然有甲士二十萬,但騎兵不過數(shù)千。
若是野戰(zhàn),荊州軍哪里是曹操的北方軍的對手。
如他所料,曹操大軍撤離的時候,襄陽城果然開門追擊。
但等他讓張遼夏侯惇等人領(lǐng)著騎兵出擊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了異常。
那城中浩浩蕩蕩的出來三萬多騎卒,而且皆是黑衣黑甲。
一次沖鋒下來,曹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騎兵居然不是對方的對手。
荊州軍的騎兵,不僅人著甲,連馬也包的嚴嚴實實,連箭矢都不怕。
勝負其實就是一瞬間的事情,當?shù)诙螞_鋒的時候,張遼和夏侯惇領(lǐng)的騎兵被沖散的時候,曹操便已經(jīng)開始下令全軍速退了。
等第三次沖鋒的時候,北軍的騎兵被沖散,奔逃,又開始碾壓前面撤退的步甲。
以此,便演變成了一城大潰退。
為什么變成大潰退。
因為曹操已經(jīng)領(lǐng)著自己的兒子曹植先跑了。
后軍無人管束,又被騎兵追逐,就變成了大潰敗。
十一月,孫權(quán)再次出兵江夏,被魏延廖化黃忠等將擊敗,魯肅再一次被俘。
孫權(quán)求和。
此年,李世民派劉備取益州,歷時半年時間,劉璋在成都出門投降,劉備領(lǐng)荊州牧。
馬超叛亂,曹操啥馬騰,親自臨兵平亂。
諸葛亮趙云關(guān)羽三人受命取南陽,荊州平。
曹操回師許都,涼州大亂,馬超自領(lǐng)涼州。
曹操大嘆,“劉琦此子,真乃孤之克星!”說完,一病不起。
建安十五年開春,劉備受命取張魯,張魯不戰(zhàn)而降。
年中,周瑜重病,李世民出兵柴桑。
周瑜死后數(shù)月李世民攻下廬江,呂蒙被擒,不降,被關(guān)羽斬殺。
而后兩年,李世民以龐統(tǒng)為帥,取丹陽、鄱陽、新都、會稽,孫權(quán)在張昭的建議下投降,剩下?lián)P州和交州皆投降。
建安十八年春,曹操病逝。
曹丕逼獻帝退位,建魏。
李世民以討逆為命,分從荊州、涼州,揚州三地起兵,大舉伐魏。
僅一年的時間,魏國覆滅,天下一統(tǒng)。
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國號為唐!
………………………………………………………………
先給各位讀者大大道個歉,這本書的成績實在太差了,只能把后面想寫的東西一股腦兒塞到這一章里。
寫著寫著,我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了。
首先的首先,是故事太無聊了,也就是穿越奪權(quán)的事情,整個就是很多讀者一眼就能看到結(jié)局的故事。
第二,人物寫的不好,很多讀者評價說李世民寫的跟個二百五一樣,你們批評的對!說實在的,我是真的不會寫一個盛世皇帝,不了解,也沒深思應(yīng)該怎么寫。簡單說,也是開書前準備不充分的緣故。
第三,故事的問題也很大,詳略不當;哪些部分應(yīng)該詳寫哪些部分應(yīng)該略寫,我作為一個新人真是一點判斷都沒有;結(jié)果是很多地方自己寫完不滿意,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改好;很多不該寫的地方花了很多的筆墨,變成水文了!
當然問題有很多,一時也說不清楚,或者我還沒發(fā)現(xiàn)!
最后,給追到這里的讀者大大們鞠個躬!
另外,我去看書學習了,未來還會開新書,有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