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朱祁鎮回大明(2)
- 大明天幕:曝光我將成為千古一帝
- 太白智多星
- 2481字
- 2025-07-25 18:00:00
【嗯哼?怎么這么老半天了,都沒有課代表發言呢】
【唉,看來以前你們老師教你們的又都還給老師了】
【你們真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觀眾】
【好吧,那就讓本up主來說吧】
【當時,朱祁鎮即將回到大明的消息,傳得滿天飛】
【按道理來說,這等機密大事,頂多就是大明的朝堂和藩王們知道,可當時,整個大明的市井小巷都知道了】
【所以,后世的史學家們,一致懷疑是中祖偷偷散布的消息】
彈幕——
“中祖:誹謗啊,我告你們誹謗啊!”
“笑死我了,這群史學家,真的中祖身上不管有什么事,都要去扒拉一下。”
“激進派認為,中祖時代大明的怪異事件,都可以合理懷疑是中祖在暗中操縱;保守派表示反對,認為激進派過于保守,覺得土木堡之變后,大明的所有事件,都是中祖在指揮。”
【咳咳,大家可別詆毀我,我這可不是誹謗,大家聽我細細道來】
【要知道,那會的京師帝都,景泰帝和孫太后,斗得不可開交】
【景泰帝認為,他收拾了這么大的一個爛攤子,不說是什么治世明君,也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了】
【而且他本來就沒想當皇帝,屬于趕鴨子上架】
【他覺得,他作為一個臨時上位的皇帝,應該是很合格了】
【可是,他這個合格的皇帝,在很多方面,權力都受到了限制】
【比如,他下發的政令給內閣,內閣有時候還要去詢問孫太后】
【整個朝堂上,全力支持他的,也就只有于謙等寥寥數人,可景泰帝也知道,于謙支持他,不是忠于他,只是在忠于大明的社稷】
【這種當皇帝非常憋屈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
【在幾次爭斗中,景泰帝終于廢掉了朱祁鎮兒子的太子之位,讓自己的兒子坐上了太子】
【可他覺得還不夠,他現在,想做一個大權在握的帝王,他不想受到任何的制衡】
【所以,對于他這個曾經最崇拜的哥哥的回來,景泰帝的心情是復雜的】
【權力,是這個世間最大的毒藥,何況,還是皇位帶來的權力】
【景泰帝原本和他哥哥朱祁鎮的關系極好,從小到大,朱祁鎮經常帶著他一起玩】
【最開始,景泰帝聽聞朱祁鎮被俘虜,他是憂心忡忡,天天大哭,借酒澆愁,嘴上念叨:“快讓我大哥回來吧”】
【可惜啊,時間會改變一切,皇位,也會讓一個人的感情變得淡漠】
【在這場權力的斗爭中,由于朱祁鎮的生母一直限制著景泰帝的權力,所以,景泰帝的心態漸漸發生了變化】
【他不再崇拜他的這個哥哥,更多的,是對朱祁鎮的不喜,和對朱祁鎮的深深忌憚】
【他很害怕朱祁鎮回到大明,重新把他從皇位上趕了下去,現在的這一切,他一丁點兒都不想失去】
【所以景泰帝的心理,我們就可以揣測一下】
【他是否在那每每夜深人靜的時候,祈禱著他的那個大哥死在草原上呢?】
【直到這一天,他從于謙的口中聽到,他的哥哥要從草原上回來了】
【景泰帝慌了,他問于謙:“太上皇回來了,朕該怎么辦呢?”】
【于謙懂景泰帝是什么意思,就是不想讓太上皇回來,但于謙覺得,大明是天下正統,是禮儀之邦,迎回太上皇,是大明必須要做的】
【于是,于謙回道:“陛下依舊是陛下。”】
【景泰帝怒了,他知道于謙在裝聽不懂他的話,他當著朝臣的面怒罵于謙:“你以為你把太上皇接回來了,太上皇就會記得你的好嗎?”】
【“你別忘了,當初讓邊關將領拒絕開城門,甚至用箭雨直接射殺太上皇的命令,是你和朕一起下的!”】
【“把朕扶持上皇位,讓朕坐穩屁股下這個椅子的,也是你于謙!”】
【“現在,在太上皇的眼中,你于謙,可是朕的人吶……”】
【對于景泰帝的這番話,其實于謙都懂,他也知道,迎回太上皇,對他沒有任何的好處】
【可是,天地君親師,儒家的“君父”觀念,在于謙的心中不可動搖】
【他曾經,也是朱祁鎮的臣子,就算朱祁鎮犯下大錯,于謙覺得,他這個做臣子的,在力所能及的時候,要幫助這個太上皇,例如,讓太上皇回到大明】
【退而求其次的說,現在的景泰帝,完全的信任他,現在的太子,也是景泰帝的兒子,他自己,也是位極人臣,就算朱祁鎮回來后,朱祁鎮和孫太后,又能夠掀起什么樣的風浪呢?】
【于謙耐著性子回答:“天下的民心現在都在陛下您這,天下的百姓都受著您的恩惠,太上皇回來與否,天位已定,不可更改。”】
【“而且,若是不接回太上皇,瓦剌會怎么看我們大明,后世之人會怎么看我們大明?”】
彈幕——
“唉,于謙真是可惜了,他難道不知道他就是景泰黨羽嗎?其他人都可以接回太上皇,就他于謙不行。”
“還是景泰帝看得透徹,事實證明,若不是中祖老祖宗神兵天降,于謙早就被五馬分尸了。”
“已經位極人臣,卻還想迎回太上皇博得一個好名聲,于謙自己蠢罷了……”
“話不能這么說,那會朱祁鎮回來了其實影響不大,影響大的,其實是誰能猜得到景泰帝的子嗣全部夭折了呢……”
“神特么夭折,肯定是被孫妖后害的!”
“再說了,其實于謙也只是報恩,報答仁宗、宣宗皇帝的知遇之恩。”
【其他的話,景泰帝都沒有聽進去,他就只盯著于謙的那一句話——天位已定,不可更改】
【這讓景泰帝松了口氣,他知道,這是于謙在支持他繼續當皇帝,就算他的哥哥回來了,他也是皇帝】
【加上孫太后不再阻攔景泰帝的各項政令,在和景泰帝的爭斗中不斷妥協】
【對于朝臣說要接回太上皇這件事,景泰帝不再反對】
【本來這件事已經確定了】
【萬萬沒有想到,變數又出現了】
【景泰帝收到了兩封信,一封是中祖老祖宗的,一封是鎮守滇地的沐璘的】
【兩封信,都在勸說景泰帝不要迎回朱祁鎮】
【尤其是沐璘,說得更是露骨,要景泰帝直接把太上皇“溶于水”】
【景泰帝又猶豫了,直到后面,全國各地還有其他藩王的來信,都在勸說景泰帝要以大明江山社稷為重,不要迎回太上皇】
【即便如此,景泰帝還是猶豫了,他想到了小時候的那歡樂無邪的時光,在于謙的一番勸說下,他也覺得,讓朱祁鎮回來大明,似乎沒有影響,他還能賺得一個包容的圣君名聲】
【恰巧這個時候,不知道為何,民間突然都知道了朝廷要把那個害他們的太上皇給接回來】
【民意沸騰,紛紛反對】
【大明的朝廷已經把接回來太上皇這個事當做了國策,對于民間的反對,全然沒有理會】
【只是這股民意,卻影響到了景泰帝,景泰帝覺得,就算不讓太上皇回到大明,他那也是順應了民心】
【于是,他終于下定了決心】
【景泰帝明面上配合孫太后和其他文武大臣要迎回太上皇,暗地里,卻偷偷派出了人,準備一勞永逸地解決掉朱祁鎮】
【這件事,做得極為周密,景泰帝連最信任的于謙都沒有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