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朱祁鎮出征
- 大明天幕:曝光我將成為千古一帝
- 太白智多星
- 2397字
- 2025-07-20 23:26:00
朱祈鑠讓下人喊來太醫,照顧已經昏倒的朱元璋。
那邊,朱棣的承受能力要好一些,但也已經是怒不可遏,急火攻心了。
還好有個朱標在安慰他,才讓他好受了一點。
直到太醫說朱元璋沒太大問題,群臣才是松了口氣。
現在北邊的元廷殘余勢力在草原虎視眈眈,大明還處于較為危險的時刻,朱元璋可千萬不能倒下。
何況,現在大明的皇位傳承,有較大的變數,朱元璋一倒下,說不定就是大明內亂的開始。
在天幕技術修復還有朱元璋被太醫料理的這個過程,群臣都在小聲地討論著。
不停的有官員悄悄地問李善長:
“韓國公,陛下的后代……這……你可要好好勸說啊。”
能在這奉天殿里站著的,可都是人精。
他們很清楚,北宋滅亡的時候,北宋朝廷的那些臣子是什么樣的凄慘下場。
如果他們大明的皇帝這么無能,那他們這些臣子的后代,豈不是也要受到那樣的恥辱?
如今已經知道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能力不行,算是沒有了繼承資格。
但這朱棣一脈的這個叫做朱祁鎮的后代,也確實是真的奇葩。
群臣都是憂心忡忡,希望朱元璋盡早隔代指定繼承人,那明中祖,是他們的希望了。
朱棣算是理解他大哥朱標前幾日的消沉了。
他這還是曾孫,和他隔得有點遠了。
他大哥朱標那可是親兒子,可想而知他大哥前幾日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壓力。
朱棣只好不斷地安慰自己不氣不氣,畢竟他還有一個好曾孫——明中祖!
“好曾孫哎,你快點出來力挽狂瀾吧……求求你了……我大明……可千萬不要落得北宋那樣的下場……”
朱棣的嘴里念念有詞,不斷乞求。
當朱元璋被太醫治理醒來的時候,天幕的技術故障也是剛好修好了。
天幕:
【嗨嘍!大哥好,我是up主小陳,我們終于又見面了】
【這該死的技術,弄這么久】
【我們言歸正傳,現在,就讓我們進入大明堡宗、史上第一個留學成功的皇帝朱祁鎮的皇帝生涯】
【正統年間,蒙古的瓦剌部“也先”統一草原各部落,對大明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當時,雙方在朝貢貿易、邊境互市上爭斷不斷】
【我們的大太監王振,也就是朱祁鎮最寵信的那個太監,故意在朝貢貿易和邊境互市上,做了手腳,特意激怒也先】
【之后,正統十四年,也先以此為借口,率領大軍南侵,攻打大同】
【這個時候,我們的留學生皇帝朱祁鎮跳出來了】
【他想效仿他的曾祖父朱棣、他的父親宣宗一樣御駕親征,建立不世之功,想立刻發兵,直搗龍城】
【但是因為時間準備不充分,而且也先的瓦剌部有備而來,實在不是發兵的時機,所以兵部尚書鄺埜、侍郎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等都是極為反對】
【可朱祁鎮不聽,他的耳邊響起的,一直都在那句他弟弟明中祖所說的,“亂大明者,必太子也”,他想證明,“興大明者,必正統也”】
【加上王振在他的耳邊極力慫恿,王振對朱祁鎮說,這些臣子不讓他出征,其實是“書生怯戰”】
【最后,朱祁鎮下定了決心,用他皇帝的權威,壓下了所有反對的聲音,并說“朕意已決,敢諫者死!”】
【于是明軍在朱祁鎮的組織下,匆促準備了起來】
【當時,大明軍隊出征的糧草只準備了十日,后勤保障不足】
【軍隊方面,算是臨時拼湊,匯集了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還有其他衛所兵、民夫,號稱50萬大軍,實際20萬人】
【隨行的有名有姓的文武大臣超過數百人,包括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等,其中,年齡最大的,便是已經75歲的英國公張輔】
【可憐的張輔,在靖難之役中為朱棣立下汗馬功勞,可他沒有想到,竟然會倒在這一場戰爭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次隨行的文武大臣這么多,甚至有四朝重臣,但這次明軍的實際指揮權,卻被朱祁鎮交給了他的親信太監——王振!】
大明,奉天殿。
殿內的氣氛十分壓抑,朱元璋本來以為他被氣倒一次后,心理承受能力會好很多。
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朱祁鎮開局給他拉了一坨大的。
先是倉促出征犯了兵家大忌,出征后,竟然將軍隊的指揮權全部交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太監?
離譜!太離譜了!
這簡直就不是一個正常人能想出來的操作。
借用天幕常常說的一句話,真是老奶奶進被窩——給俺老朱整笑了。
“好啊!好好好!好極了!”
這一次的朱元璋,并沒有倒下,反而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老四,這可真是你的好后代吶!”
朱棣也是怒火滿滿,指著他最引以為傲的孫子朱瞻基道:
“這可真是你的好兒子吶!”
群臣,面面相覷,不知道朱元璋的后代,怎么能出現這么一個智障。
天幕:
【接下來,就到了大明災難的行軍】
【七月十六日,大明的大軍駛出居庸關,但因為當時的天氣惡劣,連夜大雨,道路泥濘,所以大軍的士氣十分低落】
【七月十九日,大軍抵達宣府,這時群臣再次請求回京或者駐蹕,又一次遭到了王振的呵斥】
【八月初一,大軍抵達大同,因為前線已經和瓦剌交戰,戰場極為慘烈,從未見過此畫面的王振心中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勸朱祁鎮撤軍,大明的軍隊,沒有和瓦剌交戰,僅僅是因為太監王振的害怕,便撤軍了】
【撤退途中,本來應該要按照既定的路線走】
【但是王振為了在家鄉人的面前炫耀他已經大富大貴,于是下令大軍改道要經過他的家鄉蔚州】
【大軍行軍了四十里路后,王振又害怕大軍踩踏他家鄉的莊稼田產,又再次下令改道東行,回到原本的撤退路線】
【也是因為這次的改道,讓大明的軍隊浪費了兩天的時間,而在這個時間里面,瓦剌的騎兵,早就已經占據了大軍回京的必經之路——宣府至居庸關的通道】
【八月初十,等到大軍行駛到宣府的時候,瓦剌騎兵開始騷擾,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4萬精銳斷后,在鷂兒嶺中伏,全軍覆沒】
【八月十三日,疲憊饑渴的明軍退至土木堡】
天幕上,出現土木堡的地形圖,旁邊沒有任何天險,就算是再不懂軍事的人,也知道這個地方是不能駐軍的。
【而當時,明軍明明離懷來城只有20里的路程,那里比土木堡安全得多,為什么大明的軍隊偏偏要駐扎在土木堡呢?】
【這是因為,當時王振的私人財產一千多輛輜重車,沒有跟上大軍前進的速度】
【于是,在其他將領們建議進駐懷來城的時候,王振要朱祁鎮全部拒絕,并且強行命令大軍在土木堡等候,僅僅是為了等待他的那些財物】
【而這,也是明軍噩夢的開始,大明的人們,永遠都忘不了那沉痛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