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炮豚新生與軍械初試
- 我的飯館通東漢末年!
- 書蟲一只
- 2608字
- 2025-07-20 15:36:27
晨光剛漫過百味小樓的青石板,王屠戶的伙計已扛著幾頭乳豬候在門口。
那豬皮白凈得像敷了層薄霜,四蹄捆著紅繩,竟是按劉昴星特意囑咐的“未足月”標準選的。
這時候的乳豬不僅肉嫩,還沒有老豬身上的騷臭味,簡直堪稱完美!
“劉掌柜,這豬崽子可是今早現殺的,血還熱乎著呢!”伙計把乳豬往案上一放,竹筐底的稻草沾著幾點殷紅,“王屠戶說,您要的‘炮豚’就得用這嫩貨,老了烤不透。”
劉昴星正往陶盆里倒新磨的香料粉,聞言抬頭笑了:“算他識貨。元義,把荷葉泡上,記得用溫水,別燙壞了紋路。”
“好的,掌柜!”
馬元義捧著陶罐應著,指尖劃過罐沿的冰裂紋。
這是他特意求陶藝匠定做的“炮豚專用罐”,肚大口小,正好能扣住裹泥的乳豬,方便之后的制作。
少年蹲在井邊洗荷葉時,竹簡攤在石階上,上面用朱砂標著昨晚記的步驟:“去骨留皮,填棗五枚、菌菇若干……”
“填棗要用新鄭的灰棗。”劉昴星忽然從后廚探出頭,手里舉著個布包,“就用韓府送的這個,甜度夠,烤出來自帶焦香。”
他說著用骨刀輕輕劃開豬腹,刀刃游走在筋膜間,皮肉分離時幾乎不見血珠。
馬元義看得咋舌,這刀工比王屠戶的伙計利落十倍,難怪掌柜總說“解牛如解衣,得順著紋理來”。
當灰棗與泡發的牛肝菌被塞進豬腹,劉昴星突然想起袁清瑤說的“東漢炮豚用蘆葦裹”,指尖在荷葉上敲了敲:“用三層荷葉替代蘆葦,既保水分又帶清香。對了,在葉縫里塞把花椒葉,去膩。”
馬元義趕緊往荷葉間撒花椒葉,青碧的葉片沾著晨露,與雪白的豬皮相映,倒像幅水墨丹青。
最外層裹黃泥時,劉昴星往泥里摻了把鹽和香料粉:“這是現代叫花雞的法子,鹽能讓肉更嫩,香料滲得更深。”
黃泥在乳豬身上抹得勻勻實實,只露出個小小的豬尾巴翹在外頭,活像塊圓滾滾的土疙瘩。
馬元義剛要把“土疙瘩”往炭火里埋,被劉昴星攔住:“先用石板壓著烤半個時辰,等泥殼硬了再埋,不然水汽跑了肉會柴。”
當東漢的炭火正舔舐著泥殼時,現代百味小樓的玻璃門已被“叮鈴”推開。
李姐領著三個挎竹籃的阿姨涌進來,為首的張阿姨舉著手機直晃:“小昴,上海的兒子又催了,說那野菌包燉雞湯比燕窩還鮮,再給我來十個禮盒!”
劉昴星剛把“古法叫花豬”的海報貼在墻上,聞言指著后廚:“今天新出了改良版炮豚,要不要嘗嘗?”
海報上的叫花豬剛敲開泥殼,金黃的豬皮崩開裂紋,油珠順著肌理往下淌,旁邊小字寫著“東漢古法與現代工藝結合”。
抖音博主“干飯小辣椒”扛著云臺正好進門,鏡頭立刻懟上去:“家人們!傳說中的穿越美食來了!據店家所說這泥殼里藏著兩千年前的味道!”
彈幕紛紛呼應:“!!!真的嗎,我不信!”
“尾巴好可愛,烤完能吃嗎[流口水]”
“前面的別惦記尾巴了,看那泥殼裂縫!好像要炸開了!”
劉昴星正戴著隔熱手套調整炭火,聞言笑著揚聲:“再等十分鐘!泥殼泛白才算熟,這時候敲開,肉汁能濺三尺高!”
小辣椒立刻把鏡頭對準泥殼,只見原本深褐的泥面漸漸泛出灰白色,表面裂開細密的紋路,像久旱的土地。
忽然“咔”一聲輕響,一道裂紋從豬尾巴根部蔓延開來,隱約能看見里面荷葉的青碧色。
“來了來了!”小辣椒激動得聲音發顫,舉著云臺繞到劉昴星身后,“家人們屏住呼吸!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
劉昴星掄起小木錘輕輕落下,泥殼應聲崩裂,碎片簌簌落在鐵盤上。三層荷葉被熱氣蒸得半透明,裹著金黃的豬皮微微顫動,油珠順著葉縫往下滴,在盤底積成小小的琥珀色水洼。
“我的天……”小辣椒倒吸一口涼氣,鏡頭死死盯著那揭開荷葉的瞬間,“這豬皮也太亮了!像刷了層蜂蜜!”
當劉昴星用銀刀劃開豬腹,灰棗的焦香混著菌菇的鮮氣猛地炸開,彈幕瞬間被“餓”字刷屏:
“救命!我家貓都要被這香味勾過來了!”
“看那肉!分明是三分肥七分瘦,烤得剛好!”
“快給我地址!我現在從城西打車過來還來得及嗎?”
正午時分,第一只叫花豬被抬上桌。
劉昴星握著小錘輕輕敲下,泥殼“咔嚓”裂開,荷葉的清香混著肉香瞬間漫開,引得圍觀顧客直抽鼻子。
當他掀開荷葉,金黃的豬皮突然“滋啦”響了一聲,油星子濺在青花瓷盤上,像撒了把碎金。
“這皮烤得比烤鴨還脆!”李姐夾起塊肉放進嘴里,牙齒穿透脆皮時發出輕響,緊接著是豐腴的油脂在舌尖化開,“里面的棗泥混著肉汁,甜不膩,香得人想吞舌頭!”
小辣椒舉著云臺繞著餐桌轉圈,鏡頭里的豬肋條輕輕一掰就分離,骨頭上還沾著點點棗肉:“家人們看這肉質!嫩得能透光!劉老板說,這是東漢貴族吃的‘炮豚’改良的,當年曹操可能都吃過同款!”
劉昴星正往陶罐里裝新磨的香料粉,聞言回頭笑了:“明天過來試試改良版‘炮豚羹’,用烤出的肉汁燉野菜,這可是東漢貴族的吃法,保準更絕。”
彈幕瞬間刷屏:
“隔著屏幕都聞到香了!”
“地址!我現在就開車過去!”
“那個豬尾巴好可愛,能單獨賣嗎?”
就在這時,劉昴星手機提示音接連響起。
抖音私信里,二十多個預訂消息正瘋狂跳動,最上面一條來自本地美食協會:“我們想訂五十只,下個月文化節當特色菜,能行嗎?”
傍晚盤點時,馬元義看著竹簡上的“叫花豬售罄”四個字,突然紅了臉:“掌柜的,下午有個穿西裝的先生說,要訂二十只送客戶,還問能不能在泥殼上刻字……”
“刻字?”劉昴星正往陶罐里裝野菌包,聞言笑了,“讓他明天來取,我用朱砂在泥上寫字,烤出來就是暗紅色,像印章。”
東漢那邊的炭火剛燜夠三刻鐘,曹操的青衿就出現在巷口。
少年跑得急,幞頭歪在一邊,懷里的竹簡拍打著腰間玉佩:“劉兄!軍械監有信了!”
他沖進后廚時,正撞見馬元義用銅刀敲開泥殼,荷葉散開的瞬間,曹操的鼻子猛地抽動了兩下:“好香!這炮豚竟比太學祭祀的蒸豚還誘人!”
“先嘗塊再說公事。”劉昴星用銀箸挑了塊肋排遞過去,肉汁滴在案上,暈開小小的油花。
曹操顧不上燙,塞進嘴里含糊道:“軍械監說,投石機的青銅氣箱太脆,壓力大了會裂!但你說的‘浸油麻布密封法’管用,活塞能多撐十次!”
他說著從袖中抽出張羊皮紙,上面畫著歪歪扭扭的器械圖,氣箱處用墨筆圈了個圈:“他們想改用鐵罐,問你行不行?還有,投石臂的長度是不是得改改?”
劉昴星咬著豬皮琢磨時,馬元義突然指著炭火里的鐵鉗:“掌柜的,你看那鉗柄,鐵的比青銅的韌!”
這話點醒了劉昴星:“用灌鋼法造鐵罐!東漢已有此法,比青銅耐壓。至于投石臂……”
他撿起根烤得焦黑的棗核,往炭火里一扔,“臂長是氣箱容積的三倍最合適,就像這棗核,頭重腳輕扔不遠。”
曹操立刻在羊皮紙上改畫,筆尖戳穿了紙頁:“我這就回家告訴父親!對了,軍械監的老工匠說,你的‘氣壓原理’比《墨經》里的‘力者形之所以奮’說得更明白,想請你去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