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唐二,唐云鐘
- 火紅50年代,我垂釣萬物
- 貓的黑眼圈
- 2195字
- 2025-08-04 18:00:00
李二河穿梭在堆放雜物的胡同內。
他手中拿著洪悅提供的“三唐”中的第二人,唐云飛的地址。
磚塔胡同27號。
兜兜轉轉,來到一處黑木門前。
此門有些奇怪。
不像普通的兩扇對開門,而是一整塊完整的木板上,開出半人高的門洞。
與其說是門,不如說是狗洞。
李二河很難想象來唐云鐘家作客的人,是以什么心情鉆過門洞的。
兩側一對木刻對聯分外醒目:
來者皆是客,去叟蓋無緣。
李二河敲幾下門,里面毫無反應。
他此刻才看到,門中間有一行小字:來人姓名,目的,大聲喊,里面有人。
李二河扯著嗓子喊:
“我叫李二河,來學習古代榫卯技術。”
“我…”
“我…”
他清楚的聽到自己的喊聲,在門后經過多次的回響。
像海浪一波波的向院子里傳播。
這是回聲系統?
唐云飛果然巧奪天工,不知利用什么結構,能將聲音傳遞進去。
不一會兒,門洞打開,一本書送出來,夾著一張紙。
泛黃的書封面寫著:《中國木建筑修繕技術》。
紙上簡短的寫著兩句話:
書三日還回來。誰讓你來的?
李二河抬起頭朝門喊著:“唐楚鐘給我的學習任務。”
只聽院里傳來一陣陣聲浪。
一浪比一浪高,到達李二河面前時,聲音像是低音炮。
“書一天還,快滾!”
見過唐大,也就是唐楚鐘的怪脾氣后,對唐二的古怪行為已經淡定。
經歷過前十年國家動蕩,誰知道每個人背后隱藏什么故事呢?
剛提到唐楚鐘的名字,唐二立馬變色,看來兩位堂兄弟關系并不好。
李二河抱著書,后座夾著籃球,騎著自行車前往家中。
……
分管體育的孫紅英發鬢幾絲白發晃蕩在眼前。
孫紅英對著鏡子捋出白頭發,使勁一拔,捏著白發放在眼前。
“老嘍。”
孫紅英眼前浮現起二十年前在女校的日子。
“科長,河流體操的具體動作細節圖,我們已經印刷出來了。”
孫紅英接過下屬送來的圖紙。
白上衣藍褲子的年輕女子,展示著各種分解動作。
哪怕是靜態人物,也能看出她的活力與魅力。
“找柳秋如當模特,真是步妙棋。”
下屬科員聽到后微微一笑,掏出另一張圖紙遞上去:
“科長,別老是贊美女同志,看看圖上的男同志多有激情和活力。”
之前孫紅英讓下屬去完成李二河的體操攝影工作。
她看著李二河年紀不大,樣貌雖英俊,但沒有勞動人民的健壯。
“這是?李二河?”
孫紅英吃驚的望著圖。
她驚訝的并不是李二河的肌肉、線條增加幾分強壯。
而是他內在的“范”。
舉手投足間,都有一股自然的模特氣質。
孫紅英看到李二河的內在精神氣,再看看自己辦公室掛的年歷。
年歷上的男人拿著扳手,孔武有力,散發勞動者的自信。
而李二河卻有種“體育運動員”的專業精神。
“好啊,沒想到他一個木匠,竟然能這么洋氣。”
孫紅英將兩張圖紙折疊放到帆布包中,走出門外。
“科長,去哪?”
孫紅英笑著回頭道:
“推廣體操,除了攝影,當然得去廣播臺。”
……
下午四點。
李二河騎著自行車,悠閑的拐進史家胡同。
這次去同仁堂收獲頗豐。
垂釣到籃球不表,洪悅給的100元顧問費,可是幫了他大忙。
原先,他有216元,現在總共有316元。
他一直想要建立醫用棉作坊的想法,終于迎來曙光。
醫用棉作坊,200元就能搞定。
人員、物資、審批等其它條件,需要自己一步步去解決。
至少資金問題不用發愁。
前方,熟悉的大院門口映入眼簾。
三叔劉長靜坐在門口,抽著“蜜蜂牌”香煙。
聽著自行車的動靜,他緩緩轉過頭,兩眼瞇成縫。
“小李回來了,你車后座上是什么?”
李二河淡淡說:“籃球,給孩子們買的,三叔你不去擺攤嗎?”
劉長靜抽口煙,兩縷青煙從鼻孔中鉆出。
“集市要弄合作社試點,這幾天不讓營業。”
說完,他叼著煙鍋著背,走進院中。
合作社?
李二河腦中歷史的鐘表發條上緊,鐘擺即將加速運轉。
合作社的推廣速度,比自己從書面了解的歷史來得更快。
他從歷史書上得知,合作社的經營利潤不能超過20%。
對于木匠活來說,重體力費腦力,自己手下好幾名員工,只有20%可不夠。
他必須在僅有的兩年時間內,將自己的事業做到一個高度。
李二河下決心要在未來的歷史洪流中,吃到股息才好。
“吱~”
李二河步入南屋。
轉頭掃過柳秋如,她面如春風,眉開眼笑。
李二河再仔細看時,發現她的身前,擺放著一摞摞的錢。
紙幣有的發皺,有的破損一角,靜靜堆疊在一起。
“秋如,這是干什么?”
柳秋如拉著李二河坐下,舉起本子說:
“我們婦女紡織小組,經過最近幾批金絲避瘟囊的訂單后,分到我手中有50元。”
她又從口袋中掏出一沓錢,推到李二河身邊。
“你上次給我的86元,還剩75元,這兩部分錢你都拿走。”
李二河看著兩坨錢,總共125元。
這是柳秋如利用晚上的時間,組織婦女紡織小組加班加點換來的報酬。
流感爆發已過,金絲避瘟囊的訂單也逐漸減少。
等下次柳秋如想攢出這多么錢的時候,不知是猴年馬月。
李二河疑惑地望著柳秋如:
“你自己不留錢嗎?”
柳秋如淡淡一笑:
“我留了20元,夠一年的日常開銷了,原來苦日子都能過,現在日子可那時強的多。”
說完,柳秋如低下頭,繼續縫補著李二河換洗過的襪子。
李二河抽出20元,遞給柳秋如說:
“我每隔幾天要吃頓肉,這20元你拿著買豬肉。”
柳秋如唇肚微顫,默默收下。
她知道,成年人的善意謊言,往往比真話來的更輕松、更直白。
她看著李二河數著一摞摞錢,并把錢分成好幾份。
她有些疑惑,但不愿去多問什么。
木業店王民生等人的工資支出,一天就是2元,一個月就需要60元。
自己的錢看似多,實際僅僅是木業店兩個月的薪水錢。
她能幫到李二河,心中已經十分滿足。
“二河,今天高科長派人來家找你,來人火急火燎的,好像有什么急事。”
李二河突然想起,忘記給高科長申報民用熏蒸箱的發明了。
“壞了,不會耽誤事吧!”
李二河躥出屋去,將籃球扔給柳秋如,騎著自行車朝木業店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