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考驗
- 火紅50年代,我垂釣萬物
- 貓的黑眼圈
- 2312字
- 2025-08-03 18:00:00
智化寺。
李二河今天沒有發(fā)現(xiàn)唐楚鐘的身影。
這與平日工作從不遲到的他有些反常。
李二河想到上次鐘樓修繕工程,唐楚鐘故意給自己設立的考驗,
不由得提高警惕。
今天一切正常。
上次受傷的古建筑木作專業(yè)人員,這次沒有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
李二河望向殿頂?shù)哪炯堋?
上面孤零零的琉璃瓦修復員正在忙碌。
李二河將自己管轄的杉木架檢查完畢后,只聽頭上喊:
“李二河同志,唐大師找你。”
李二河回頭看向四周,并沒發(fā)現(xiàn)唐楚鐘的身影。
“往上看。”
李二河抬頭看去,方才看見他趴在濕滑的琉璃瓦上,仔細的觀察窟窿的大小。
李二河麻利地通過木架,隔著幾米的距離喊:
“唐大師有什么事?”
唐楚鐘沒有回頭,伸出一只手,來回搖擺。
這是招呼自己走過去。
琉球瓦片年久失修,踩上去發(fā)出“嘎吱”的響聲。
看似幾米遠,卻充滿危險。
他也選擇爬行過去。
剛來到唐楚鐘的身邊,就發(fā)現(xiàn)他拿著本子和皮尺,詳細記錄著窟窿的大小、邊緣走向。
這是屋頂補漏的前期準備。
“唐大師,你是準備用什么方法填上窟窿?”
唐楚鐘回過頭說:“普通的榫卯工藝,先搭水平框架,
在框架往上延伸,這樣就能形成依托,利于上面鋪設琉璃瓦。”
唐大師話題一轉,平靜地問:
“你會幾種榫卯?”
李二河當場被問住。
他的一身木匠活都來源于前身。
尋常木工活還行,遇到古建筑維修,技術自然是不夠的。
“我會燕尾榫。”
唐大師點點頭,沒有言語。
燕尾榫,是百姓生活中遇到最常見的榫卯結構。
兩根木頭兩端,一個削成倒三角,另一個制造正三角的鏤空。
只要兩者的尺寸不出問題,兩塊木頭,依靠燕尾榫就能完美的組合在一起。
之所以說燕尾榫簡單,是因為其它種類的榫卯結構,涉及多個維度的組合。
不像燕尾榫,只是一個水平面或垂直面的組合。
唐大師這是要考驗自己啊。
李二河暗自嘆息,這幾個月只關注尋常木匠活。
卻忘記向更高水平的木匠手藝而奮斗。
贏得同仁堂的訂單,卻失去歷史揚名的機會。
他情不自禁的說出上一世的口頭禪:
“我透,損失大了。”
“透榫?你還會這個。”
趴著的唐楚鐘轉過頭,拿著兩根木頭,給李二河看。
接過木頭,他腦中產(chǎn)生疑惑:
唐大師把“透,損”兩字聽錯了,還是真有“透榫”這種技法。
李二河看著手上的榫卯結構,與燕尾榫完全不同。
燕尾榫的特點,兩個榫頭面積是一樣的。
而透榫卻不同,外形上穿入部分大,而穿出部分小。
類比于,燕尾榫是兩個人手掌完全握住。
而透榫,是一人伸出整個手掌,另一人伸出一根手指。
李二河看過一遍,腦中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唐大師,透榫運用在哪些地方?”
唐楚鐘趴著低聲說:
“榫卯用于大木構件,目的是減少對柱子的破壞。比如上次故宮太和殿中金柱,多用透榫連接。”
“謝唐大師指點。”
李二河微笑著繼續(xù)鉆研手中的透榫木件,一個念頭閃過:
唐大師為什么教自己?
瞬間喜悅的皺紋爬上眼角。
諸葛亮終于肯見劉備了。
李二河剛想繼續(xù)請教,只聽見唐楚鐘低聲說:
“給你三天,你學會所有榫卯技法再來找我,杉木架子你先不用管。”
三天?
榫卯結構,是古人工匠的智慧結晶。
其中涉及到皇宮殿宇等制造技法,往往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絕不外傳。
唐大師這的考驗有點大。
三天。
時間還不夠拜訪各位知名木匠專家。
李二河決定只能碰碰運氣,說不定能遇到一位知識豐富的木匠前輩。
……
“你聽說了嗎,小柳最近找個野男人。”
“真的假的?”
三五個老太太聚在一起,望著柳秋如居住的四合院。
“那能有假嗎?你一個女人,天天在外面蹦來蹦去,心都蹦野了。”
“不可能吧,小李年輕長得俊,又能賺錢,這都滿足不了小柳嗎”
“說不定身體有問題呢,要不能來入贅當牲口?”
老太太哄笑一團,一旁站著的中年婦女道:
“大娘,嬸兒,你們思想放開些,最近女人都能當拖拉機手,小柳跳個操咋了。”
“不聽老人言,咱們慢慢看。”
……
“娘,你穿的真好看。”
小翠花雙手托腮,看著柳秋如。
柳秋如微笑著舉著銅鏡子,瞅瞅自己做的白色運動服。
身體的曲線,自從跳體操后日益明顯。
這幾天體育領導孫科長,要派人拍攝她跳體操的過程。
心中一股自豪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
“娘,最近我腿疼。”
小翠花揉著小腿肚,撅著小嘴嘟囔著。
柳秋如摟過她,查看后問:
“為什么呀?”
“那些動作我做不來,腿踢不高。”
柳秋如呵呵樂著。
平日帶翠花去木業(yè)店,她總是喜歡跟著跳操。
原以為她跳的很輕松,哪知還有這么多問題。
一個念頭閃過。
柳秋如站起身,重復做一遍河流體操。
拿出一張紙,開始在桌子上畫起來。
“娘,你在畫什么呀?”
“秘密。”
柳秋如溫柔地摸著小翠花的臉。
……
李二河結束在智化寺的監(jiān)督工作。
馬不停蹄地奔向同仁堂。
三天學習所有榫卯結構,就必須要找四九城資深的木匠。
自己認識的人中,只有洪悅有能力知道,且能幫自己介紹認識。
大步跨進同仁堂,一名店員迎面走了。
“恭喜恭喜。”
李二河一臉迷茫,剛想追問,店員已經(jīng)走開。
走進洪悅辦公室,正好看見他擦著一張相框。
李二河走進屋,打完招呼,余光看到相框內,一張張照片都是他與大領導的合照。
“洪東家,最近獲獎了嗎?”
洪悅喜笑顏開,沒有端著平日里的架子。
他沒有說話,從抽屜中,拿出一個紅色絨布盒。
洪悅眼神看向李二河。
“這是給我的?”
洪悅點點頭。
李二河對洪悅今日的反常情況很是奇怪。
他打開盒子,
紅色抽帶下,掛著金色的圓形獎章,上面有碩大的五角形,以及五個字:
特別貢獻獎。
李二河看到五角形瞬間明白。
自己發(fā)明的熏蒸箱,在幾千公里外發(fā)揮的重大的作用,才會獲得此獎章。
李二河抬頭看著洪悅,才發(fā)現(xiàn)他的胸口也別著同樣的勛章。
自己竟然和洪悅獲得同一等級的勛章。
這可是塊護身符。
但為何是洪悅交給自己,而非正式表彰會呢?
思考片刻,李二河徹底明白:
洪悅上報熏蒸箱發(fā)明時,自己的名字是以同仁堂旗下的員工身份申報的。
自然只有洪悅能親自前去領獎。
李二河心中產(chǎn)生一絲不悅。
洪悅盯著他的眼,將兩張紙遞到身前。
李二河掃過一眼,心中只有一個感覺:
洪悅的心思竟如此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