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河木業(yè)店
- 火紅50年代,我垂釣萬物
- 貓的黑眼圈
- 2139字
- 2025-07-11 08:00:00
前院內(nèi),高科長聽完李二河的匯報不停點著頭。
“二河同志,你的創(chuàng)新點非常好,值得我回去匯報和向城內(nèi)中藥鋪推廣。”
李二河瞥視洪悅幾眼,那滿臉的笑意映入眼簾。
宋青竹探過頭說:
“東家,在制作藥柜的過程中,結(jié)合咱們藥鋪的實際情況,
我給小李提出很多意見,是吧小李?”
李二河看向二大爺?shù)难郏?yīng)承著:“是的,二大爺教我很多中醫(yī)上的知識。”
宋青竹聽后喜笑顏開。
“吱吱~~”
“這是?”
高科長被旁邊地上的小籠子吸引,轉(zhuǎn)過去才看到是老鼠籠。
“二河同志,這是你做的捕鼠籠?”
李二河憨憨一笑:“給小孩做的,圖一樂。”
高科長明顯來了興趣,追問:“你說說它的原理。”
李二河蹲下,指著木斜坡的兩端連接處,說:
“高科長你看,我用楊木皮代替彈簧,連接這個V型板,
只要老鼠一踩上去,楊木皮靠反彈力回彈,使得V型板牢牢扣住籠門。”
高科長聽的很是仔細,示意李二河繼續(xù)講下去。
“V型門失效,我這設(shè)有杠桿蹺蹺板,
只要老鼠吃誘餌導致兩邊重量發(fā)生變化,必然會帶動V型板合攏。”
高科長呵呵笑道:“你是個動腦子的木匠,
這個老鼠籠正好適合推廣,為滅鼠滅蟲運動做貢獻。”
李二河微微笑著,沒想到一個捕鼠籠還能有這么大的貢獻。
高科長盯著他片刻,突然說:“你之前說開家具店的事,
一般我是管不著的,但你要是從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我能幫幫你,
你不妨叫做木業(yè)店,這樣涉及領(lǐng)域更多些。”
李二河還沒反應(yīng)過來。
洪悅率先拍著李二河的肩膀說:
“小李同志,以后我們同仁堂的衛(wèi)生創(chuàng)新工作,還得你多出把力啊。”
李二河懵了。
這是什么樣的運氣。
能得到領(lǐng)導的特批開店已經(jīng)燒高香。
還能得到百年老店的潛在訂單,更是不容易。
李二河趕忙說:
“謝謝高科長、洪東家的賞識,我一定為國家、同仁堂的衛(wèi)生事業(yè),做出自己小小的貢獻。”
高科長滿意的點點頭,轉(zhuǎn)身離去。
其余幾人趕忙去送別。
李二河剛想去送送高科長,宋青竹跑進來說:
“小李,科長讓你明天把捕鼠籠子設(shè)計圖交給他。”
李二河應(yīng)承下來。
他的周圍,街坊百姓聽說有大東家、大領(lǐng)導來視察,都過來湊湊熱鬧。
大東家倒是沒見著,只見到李二河摸著即將運走的藥柜傻樂著。
“這李二河,做木匠做瘋了!”
一大媽下社區(qū)開展衛(wèi)生工作,路過自家胡同,看到圍著很多人,尋思道:
“小李又搞出什么名堂?”
穿過擁擠的人群,一大媽看著傻樂的李二河:
“小李,什么好事能讓你樂成這樣?”
李二河回過神:“高科長帶著洪東家來檢查工作了。”
“誰?高科長?”
一大媽慌了神,這可是派下來主管衛(wèi)生的領(lǐng)導。
是自己領(lǐng)導的上級。
一大媽猴急地查看著院子的角角落落,嘴里嘟囔著:
“院子挺干凈的,糟了,壓水井那臟亂差。”
一大媽匆忙的身影一閃而過。
……
一個鐘頭后,李二河的小團隊聚集在南屋。
每個人興高采烈,因為明天參加完木業(yè)店開業(yè)典禮后,放假兩天。
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要發(fā)工錢。
李二河拿出一個本子,念著:
“同志們,屏風加藥柜的工作持續(xù)33天,每天按0.4元算工資,
每人發(fā)工資13元,零頭我用5斤小米代替,如何?
趙蘭聽后心中一算:自由市場一斤小米0.15元每斤,5斤的話還比工錢要高呢。
“我同意。”趙蘭率先發(fā)話。
“我也同意。”
幾人一次表態(tài),同意工錢的結(jié)算方式,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
李二河望著大伙,想起以前自己發(fā)獎金的快樂日子。
他眼神發(fā)著光,微笑問:“有個好消息,咱們的木業(yè)店批準通過了,現(xiàn)在缺個名字。”
幾人聽到這個消息自然十分高興。
有獨立的工作場所,終于不用在街坊鄰里的圍觀和指點下工作。
孔二柱率先發(fā)言:“我提議叫‘李記’家具鋪怎么樣?”
“名字有些土。”趙蘭嗆聲道。
“那你說個?”
“瞧你那小氣樣,我建議叫‘為民’木業(yè)店。”
秦英看見趙蘭拽拽的表情,忍不住打斷:“還是叫‘天啟’木業(yè)店。”
趙蘭表情惱怒:“你這什么爛名字,聽都聽不懂。”
李二河微笑著:“你指的是明朝天啟皇帝吧,那個酷愛木匠的皇帝,對嗎?”
“還是李哥學問深。”秦英點點頭。
一直沒說話的王民生平靜地說:“還是取些接地氣的名字,就叫‘二河’木業(yè)店。”
眾人思考片刻,齊聲叫好,紛紛支持這個名字。
李二河看著王民生,突然感覺王民生拍馬屁技術(shù)一流,不愧是察言觀色的布店掌柜。
李二河思考少許,緩緩說:“就叫‘大河’木業(yè)店,
歷史如大江大河,咱們木業(yè)店能做出點業(yè)績也算成功。”
“好,這個好!”
幾人異口同聲說著。
李二河納悶,平時沒怎么見這幾個人這么會拍馬屁。
難道這就是團隊的精神感染力?
眾人走后,李二河拿出大紅柜子中剩下的錢,仔細算著收入。
去二大爺家接活前,手里有存款46元。
這次屏風工錢6元,給柳秋如使用。
藥柜工錢80元。
剛剛發(fā)放工資每人13元,四人52元,算上附加的小米,總共55元。
那么這次藥柜利潤25元。
加在一起,手里總共71元。先前盧寶樺提出要50元入股,那這樣就有121元的本錢開店。
當前最重要的兩件事。
租下集市的店鋪,給盧寶樺發(fā)電報。
李二河起身出發(fā),來到郵局。
“同志,我想發(fā)一封電報。”
“好的,請寫下收報人姓名、住址、電文內(nèi)容,每個字0.09元。”電報員面帶笑容的接待著。
發(fā)電報真貴。
一米自由市場
0.15元每斤,發(fā)2個字就比一斤小米貴。
李二河絞盡腦汁,用最簡短的語言寫下:
盧寶樺。
津門曲藝團。
告兄店妥,望速回電。
李二河為這16字電報付出1。44元,比工人三天的工資還高。
隨后,他麻利地前往集市,以10元每月的價格,租下店鋪。
等李二河忙活完后,天色漸晚。
他趕回家中,走入南屋,就對踩縫紉機的柳秋如喊道:
“秋如,明天去遛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