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小米換棉花
- 火紅50年代,我垂釣萬物
- 貓的黑眼圈
- 2264字
- 2025-07-02 18:00:00
李二河聽到“隔壁村多”的消息,精神為之一振。
他問著秦英:“為什么?”
秦英哈哈一笑道:“也不知河東村什么風水,近三十年生的孩子總是女的多,
加上他們村自古重視教育,所以很多女人都會去城里念高小。”
李二河欽佩河東村逆流而上的長遠眼光。
今天是打棺材的第四天,只剩下刷油漆的收尾工作。
李二河打算交給叫來的年輕小伙們。
明天一早就去隔壁招些高小人才,再收些棉花。
“李哥,這是100斤糧食,我從各家借才湊夠。”秦英指著角落的袋子。
李二河心中盤算著。
這趟工錢是10元,100斤糧食,相當于0.1元1斤。
這個價格,處在官價0.07元/斤和0.15元/斤的中間。
農民自用糧還是便宜。
李二河掂量著這一大袋小米,卻犯了難。
100斤糧食,怎么扛到隔壁村買棉花?
中途不得累死。
“李哥,牛車借給你。”
李二河看向秦英,發現他除對藝術的執著傻氣外,還有對人心的感知力。
“秦英,明天跟著我去城里,造一批桌椅如何?”
李二河望著秦英半天不回答,笑了笑:
“只讓你負責桌椅上的浮刻,我多給點你工錢。”
秦英臉上笑開了花,心中的藝術火苗再次高漲。
李二河欣賞秦英,不只是他對藝術的癡念。
更重要的是秦英能敏感覺察到他人心思,這點是銷售、人事等行業必備素質。
這家伙,是個人才!
當天夜里,李二河睡在秦英家,睡得很香。
……
夜晚的月光灑在四九城的一處四合院中。
小翠花跑出北屋,來到南屋門口。
透過敞開的門縫,看到柳秋如摸著枕頭,神情暗淡。
咣……
南屋門被小翠花一把推開。
“娘!你在干嘛呢?”
小翠花屁顛屁顛地跑到柳秋如身前。
柳秋如忙抽回手,摸著她的頭。
“給你叔叔晾的被子,正好抱進來。”
小翠花一臉不解的問:“娘,今天不是下雪了嗎?”
柳秋如沒有答話,一遍遍機械地摸著女兒的小辮子。
“娘,你臉上怎么有幾道紅印子?”
小翠花指著柳秋如臉上的幾道細長的紅印。
柳秋如淡淡說道:“娘自己磕的,不礙事,咱們回屋吧。”
她剛拉起小翠花的小手,看到滿手的泥土:“翠花,以后玩完陀螺要洗手,知道了嗎?
小翠花點點頭,拉著媽媽走出南屋。
“咣。”
南屋房門被關上,同時二十米外的正院房門被推開。
“二妹,好長時間沒來看你了,找你聊聊天。”
二大媽放下手中的手表,起身迎著一大媽。
“大姐,今天居民小組事不忙嗎?”
一大媽嘆口氣道:“忙壞了,最近在搞衛生防疫知識普及,更別說那么多高小知青待業的事了。”
揪出一小撮茶葉,放到薄胎蓋碗中,倒上熱水,二大媽笑著說:
“大姐,你嘗嘗這武夷巖茶咋樣?”
一大媽抿了幾口,連連“嗯~”聲稱贊道:
“好茶,還是他二叔有品位,哪像你大哥,天天用搪瓷缸喝勞保茶末。”
二大媽轉瞬諂笑著:“哪里比的上你們啊,大哥在廠子里是車間主任,連侄子都有出息。”
一大媽微笑著猛地喝了一口,全然不顧水燙:
“前院那小李你感覺咋樣?”
“他,入贅小子,能有啥出息?”二大媽歪著嘴。
一大媽放下茶杯,敲打著茶蓋:
“我覺得小李不錯,踏實肯干,入贅也是因為孝順,這小孩我看行。”
“是嗎,那他倒是還不錯,就是跟小柳現在不領證,不清不楚的。”
一大媽聽到二大媽的回答沉默不語,敲打茶蓋的力度越來越大。
少許時間后,一大媽余光瞟向桌面:“你表咋了?”
面色平靜的二大媽嘆口氣:
“剛買的表沒幾天就壞,質量竟然還不如國產表……”
二大媽瞟向一大媽的神情,瞬間憋住下面的話。
一大媽重重一敲茶蓋,起身離去。
“大姐,慢走!”
二大媽微笑地送到門口,關上門后一臉漠然……
第二天一大早。
李二河早早乘著牛車前往河東村。
河東村的景色確實與河西村有些差別。
沿著河的兩岸,覆蓋著雪花,雖是北方鄉村,卻有南方鄉下的柔美。
“東支書,我這次來想招幾個高小的年輕人,跟我回城制造桌凳。”
河東村支書,最后一個字是“東”。
東支書客氣的招呼李二河:“他們大多沒啥力氣,你召他們去干什么?”
李二河拿出一副畫:“你看,這是西村的秦英畫的桌凳設計圖,你看咋樣?”
東書記戴上老花鏡,仔細瞅著:
“畫的好啊,以前我在地主老財家都沒看過這么漂亮的。”
“我招幾個人,回去給我測量、計算、畫畫、設計,這都需要知識才行。”
東支書聽后笑道:
“祖上就說書里有黃金屋,難得你認同這點,我立馬去找人問問。”
“先別急。”
李二河叫住躥出門的東支書:“你們村有余下的棉花嗎?”
“有啊,你要買?”
李二河指著外面一大袋糧食說:“我想買價值80斤小米的棉花。”
東書記琢磨半天說:
“按照現在市場價,1斤棉花買7斤小米算,80斤小米,給你算12斤棉花。”
棉花價格這么貴嗎?
東書記看出李二河的心思:“我不是坑你,棉花的價格明年還要更貴。”
李二河爽快的成交,換來一大包袱的棉花。
12斤棉花很輕,但棉花體積大。
很快,李二河通過東書記招攬三名高小加入制造桌椅的大軍。
三人中,只有一名是男性,其余都是娘子軍。
他跟幾人約好明日去城里家中,開始制造桌椅。
李二河坐在牛車上,盤算著這趟鄉下之旅。
很成功。
制作棺材,解決兩村矛盾。
賺得12斤棉花,20斤小米。
最關鍵,收獲秦英這名人才。
此刻李二河輕飄飄的,感覺自己像劉備得到諸葛亮一樣。
牛車載著李二河回到秦漢升家里。
“李哥,帶這么多棉花回來?”
秦英滿眼贊嘆。
李二河放下小米和棉花,喘口氣說道:
“明天可別忘去我家,我得先回去辦點事。”
秦英面帶高興,轉瞬尷尬道:
“李哥,忘跟你說了,牛車過會要借給別人,你只能……”
秦英是諸葛亮不假,怎么是老年諸葛亮,老忘事?
扛著32斤走回城里?
無妨。
李二河想起上一世,初中時自己還是個小個子。
輪流為班級扛18.9升的大桶水,壓的肩膀疼。
現在身強力壯,扛32斤不叫事。
下午。
李二河走在滿是小雪的回城路上,才發覺:
32斤,真他娘的重!
這要是扛回去,肩膀不得廢了?
還是忍痛前行吧。
忽然清風吹過,腦中浮現蓑衣老者的身影:
【當前勞動積分: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