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全國舞臺
- 破風前行:車輪上的夢想
- 紫落姑娘
- 2563字
- 2025-06-27 08:53:48
全國公路自行車錦標賽的邀請函被裝裱起來,掛在“極速“自行車店最顯眼的位置。每當有顧客進店,第一眼就能看到這張印著中國自行車協會金色徽章的信紙。
“再確認一遍裝備清單。“楊速敲著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注意事項,“比賽為期五天,包括團隊計時賽、平路賽、山地賽和個人計時賽。每個賽段都計入總成績。“
隊員們圍坐在訓練室里,神情專注中帶著緊張。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全國性比賽,對手大多是半職業車隊,有些甚至是職業隊的預備隊。
“我們的目標是什么?“王飛忍不住問。
楊速掃視一圈隊員:“完賽,積累經驗。“
“就這樣?“王飛失望地撇嘴。
“王飛,“楊速的語氣嚴厲起來,“你知道參賽車隊中有多少現役國手嗎?知道他們的訓練量和比賽經驗是我們的多少倍嗎?“
蘇曼插話道:“教練的意思是,先腳踏實地,再想更高目標。“
“沒錯。“楊速點頭,“不過...“他停頓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揚,“如果我們能有一個賽段進入前十,那將是巨大成功。“
會議結束后,隊員們各自去準備。蘇曼留下來幫楊速整理資料。
“你其實對他們有更高期望,對吧?“她敏銳地問。
楊速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調出一段比賽視頻:“看這支車隊,去年錦標賽的黑馬——云南山地人隊。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業余出身。“
屏幕上,一支裝備普通的車隊在高手云集的比賽中巧妙運用戰術,最終獲得總成績第六。
“你認為我們能復制他們的成功?“蘇曼眼睛發亮。
“我們有更好的機械師,“楊速看向正在角落里擺弄零件的老周,“更好的沖刺手,“目光轉向窗外正在做爆發力訓練的王飛,“還有...“他看向蘇曼,“更好的全能主將。“
蘇曼臉一熱,趕緊轉移話題:“但我們缺乏山地賽專家,全國賽的山地賽段難度很大。“
“說到這個...“楊速神秘地笑了笑,“明天有個新隊員要來試訓。“
第二天清晨,隊員們驚訝地發現訓練場上多了一個陌生身影。一個瘦小的少年站在楊速身邊,身高不超過一米六五,纖細的手臂看起來弱不禁風。
“這是林曉陽,17歲,從云南山地車隊轉會過來。“楊速介紹道,“專攻爬坡。“
王飛忍不住小聲嘀咕:“這小身板,別被風吹跑了。“
“王飛,“楊速點名,“你和曉陽比一圈爬坡。“
比賽結果震驚了所有人。在長達3公里、平均坡度8%的爬坡路段,林曉陽像只輕盈的山羊,輕松把王飛甩開近一分鐘。
“我的天...“王飛喘著粗氣到達終點,“這小家伙是怪物嗎?“
林曉陽靦腆地笑了笑:“我從小在山區長大,每天騎車上下學要爬十公里坡。“
楊速滿意地看著數據:“曉陽的功率體重比是我們隊里最好的,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山地賽專家。“
新隊員的加入給車隊注入了新鮮血液。林曉陽雖然年紀小,但騎行經驗豐富,尤其擅長山地技術。他很快融入了團隊,和老周尤其投緣,兩人經常一起研究車輛調校。
隨著比賽日期臨近,訓練強度越來越大。楊速制定了詳細的戰術計劃:團隊計時賽由蘇曼領騎,王飛和林曉陽輔助;平路賽重點保護王飛沖刺;山地賽則是林曉陽和蘇曼的主場;個人計時賽各自為戰。
“記住,“訓練間隙,楊速反復強調,“公路自行車是團隊運動。個人英雄主義只會害了全隊。“
全國錦標賽前一周,車隊提前抵達比賽地——浙江千島湖。湖光山色間,各支參賽車隊陸續到達。破風車隊簡陋的面包車和裝備,在那些有著豪華大巴和專業后勤團隊的車隊面前顯得格格不入。
“看,那是江蘇閃電隊,“王飛指著遠處一隊穿著閃亮騎行服的車手,“去年業余組冠軍。“
“那邊是BJ極速車隊,“蘇曼補充道,“有三名前職業車手。“
隊員們不自覺地沉默了,實力差距如此明顯,讓他們之前的雄心壯志有些動搖。
“別被表象迷惑,“楊速拍拍手,“比賽是在路上,不是在裝備上。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團隊計時賽見真章。“
那一夜,車隊租住的廉價旅館里,沒有人睡得好。蘇曼躺在床上,聽著隔壁床王飛翻來覆去的聲音。
“緊張?“她小聲問。
“嗯,“王飛難得地坦誠,“怕拖大家后腿。“
“我也一樣,“蘇曼望著天花板,“但想想我們已經走了多遠。從一支業余愛好隊到站在全國賽場,這本身就是勝利。“
王飛沉默了一會兒:“你說得對。不管結果如何,我們已經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奇跡。“
第二天清晨,湖面還籠罩在薄霧中,比賽就已開始。團隊計時賽全程50公里,每隊五名車手同時出發,成績以第三名到達的車手為準。
破風車隊被安排在較早的發車順序,對手大多是和他們一樣的業余車隊。當穿著統一藍色騎行服的破風隊員們出現在起點時,觀眾席上只有零星的掌聲。
“記住戰術,“出發前楊速最后叮囑,“前30公里由蘇曼、劉強和我輪流領騎;后20公里王飛和林曉陽發力。保持輪轉節奏,注意風向變化。“
發令槍響,五輛藍色戰車如離弦之箭沖出起點。最初的五公里,他們保持緊湊隊形,速度穩定在45公里每小時。
“換!“每兩分鐘,領騎的車手就會撤到隊尾,由下一位車手頂上去擋風。這種輪轉需要精準的時機和默契,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隊形混亂或速度下降。
令人驚喜的是,破風車隊的輪轉比訓練時還要流暢。蘇曼作為核心,不斷用簡短的指令調整節奏;老周和劉強穩定得像兩臺機器;就連最毛躁的王飛也嚴格遵守戰術紀律。
“他們騎得不錯,“場邊一位裁判對同事說,“隊形保持得很好。“
三十公里過后,楊速按計劃退到隊尾保存體力,由王飛和林曉陽開始提速。這正是訓練中反復演練的戰術——利用年輕車手的爆發力在后半程拉開差距。
“加油!只剩十五公里了!“蘇曼鼓勵著隊友,聲音在呼嘯的風中幾乎聽不清。
最后十公里是最艱難的。連續高速騎行已經消耗了大量體力,王飛和林曉陽的速度開始下降。這時,楊速和蘇曼重新頂到前面,用經驗穩住節奏。
“堅持住!“楊速大喊,“想想我們付出的所有努力!“
當終點線終于出現在視野中時,破風車隊仍然保持著完整隊形。最終,他們以1小時08分23秒的成績完賽,暫列第一。
“我們做到了!“沖過終點后,王飛激動地抱住林曉陽。
但喜悅是短暫的。隨著更強隊伍陸續完賽,破風車隊的排名不斷下滑。江蘇閃電隊、BJ極速隊、廣東颶風隊...一支支強隊刷新著最好成績。
“別灰心,“楊速看著成績單,“我們目前排在第七,已經很不錯了。“
最終,破風車隊在團隊計時賽中獲得第七名,比預想的最好成績還要高。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們只比冠軍江蘇閃電隊慢了4分12秒,差距比預期小得多。
“明天平路賽,“回酒店的大巴上,楊速已經開始部署新戰術,“我們的重點是保護王飛沖刺。蘇曼和老周負責帶風,林曉陽和我掩護。“
“第七名...“蘇曼喃喃自語,眼中閃爍著新的野心,“也許我們真的能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