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書名: 重生萬歷:我只想保命撬江山作者名: 森上木本章字數: 2202字更新時間: 2025-07-05 08:48:29
這些人里,有幾個是能用的?有幾個是忠心的?又有幾個,不是滿口仁義道德,背地里卻是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國之碩鼠?
他不動聲色地將目光投向百官之首,內閣的三位大學士。
高拱,須發戟張,一臉剛直,像一頭隨時準備擇人而噬的猛虎。
張居正,閉目垂首,神情肅穆,如一口深不見底的古井。
高儀,面帶微笑,中正平和,像個廟里供著的泥菩薩。
這三位,才是這朝堂上真正的執牛耳者。
登基大典走完過場,年號定為“萬歷”,象征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可朱翊鈞知道,這不過是換了個招牌,鋪子里賣的,依舊是那些陳年爛貨。
廷議開始。
果不其然,最先被拋出來的,就是黃河泛濫的老問題。
“啟奏萬歲爺!”一名御史出班,聲淚俱下
“山西、河南兩府,黃河決口,洪水滔天!淹沒良田百萬畝,百姓流離失所,死者不計其數!
臣請朝廷,立刻開倉賑災,安撫災民!”
“臣附議!”
“臣附議!”
立刻便有一大批官員跟著跪下,一個個義憤填膺,仿佛心憂天下的圣人。
朱翊鈞聽著,心里卻在冷笑。
每年都要來這么一出,每年都要吵著開倉放糧,可真正能落到災民手里的糧食,又有幾斗?
層層盤剝,官官相護,國庫的錢糧,最后都變成了地方官和劣紳們倉里的陳米,家里的新瓦。
“胡鬧!”果不其然,高拱第一個發作了,他瞪著那名御史,聲如洪鐘
“年年治河,年年決口!撥下去的銀子,都填到狗肚子里去了?!
戶部撥銀,工部治河,地方督辦,這中間到底是誰在尸位素餐,誰在貪墨舞弊?
不把這些蛀蟲揪出來,撥再多的銀子,也是肉包子打狗!”
高拱的脾氣一上來,殿內瞬間安靜了不少。
工部尚書連忙出列,擦著額頭的冷汗:“首輔大人息怒。
黃患乃天災,非人力所能完全抗衡。去歲撥下的修堤款項,我部皆有賬可查,絕無貪墨……”
“賬?老夫信你的賬,還是信黃河里那些冤魂?”高拱不依不饒。
眼看又要演變成一場毫無意義的口水仗,張居正終于睜開了眼睛。
他緩緩出列,聲音沉穩:“首輔,眼下當務之急,是救人。
追責之事,可待災情穩定之后,再行徹查。
臣以為,可先從戶部撥銀五十萬兩,糧二十萬石,由都察院派專員押送,即刻發往災區。
另,著令兩地巡撫,務必妥善安置災民,若有餓死一人者,提頭來見!”
張居正的話,有條有理,既有雷霆手段,又顯人臣體恤,殿上眾人紛紛點頭。
高拱重重地哼了一聲,算是默認了。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晃蕩著兩只夠不著地的小腳,一直沒有說話。
他像個局外人,安靜地看著這群大明朝最頂尖的政治家們表演。
一項項議程被提上來,又在一輪輪的爭吵和妥協中被處理。
朱翊鈞聽得昏昏欲睡,他發現,自己這個皇帝,在朝堂上最大的作用
似乎就是個吉祥物,一個證明“皇權猶在”的活道具。
終于,當值的太監尖著嗓子喊出那句“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時,朱翊…鈞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就在百官準備躬身告退之際,一個略顯稚嫩,卻清晰無比的聲音,從龍椅上傳來。
“諸位愛卿,請留步。”
所有人都愣住了,齊刷刷地回頭,看向那個一直沉默不語的小皇帝。
朱翊鈞從龍椅上站起身,往前走了兩步,臉上帶著符合他年齡的悲憫和不安。
“朕,方才聽聞山西、河南兩府的洪災,心中,很是不安。”
他頓了頓,似乎是在組織語言,那副認真的小模樣,讓不少老臣心里都生出一絲憐愛。
“大方向,自有三位先生和諸位愛卿做主。朕……朕只是在想……”
他皺著小眉頭,像是遇到了什么天大的難題
“朕在想,此次洪災,受災的百姓那么多,肯定有很多家庭因此破碎。
那……那些如同朕這般大的孩童,若是在災難之中,失去了父母,他們……他們該如何活下去呢?”
他抬起頭,清澈的眼眸里,帶著一絲水光,環視著殿下的群臣。
“所以,朕想,從朕自己的內帑里,出一筆錢。”
“內帑”二字一出,殿內響起一片細微的抽氣聲。高拱和張居正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詫異。
“朕想,在京畿之外,尋個地方,成立一個善堂。”
朱翊鈞的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了一絲顫抖,“這個善堂,只接收那些在天災人禍中,走投無路的孩子。
朕養著他們,管他們吃,管他們穿,教他們讀書寫字,直到他們十五歲,有了自己謀生的本事。
當然,這個善堂,也不僅僅是為了山西、河南兩府的孩子。
自此之后,這大明天下,但凡有父母雙亡,活不下去的孩子,都可以來!朕都養!”
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擲地有聲。
整個太和殿,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
群臣們面面相覷,腦子一時都有些轉不過彎來。
用皇帝自己的私房錢,去辦善事,養天下的孤兒?
這是何等……何等天真,又何等仁慈的想法?
短暫的寂靜后,不知是誰第一個反應過來,跪倒在地,聲嘶力竭地高呼:“萬歲爺仁德!此乃上天賜予我大明之圣君啊!”
仿佛一個信號,殿下瞬間跪倒了一片。
“萬歲爺圣明!”
“陛下仁心,感天動地!”
恭維和贊美之詞,如潮水般涌來。
大臣們一個個喜形于色,他們當然不會反對,甚至要大加贊賞。
皇帝用自己的錢做好事,博個好名聲,又不動戶部一分一毫
不讓他們這些當官的掏一文錢,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嗎?
高拱那張嚴肅的臉,也難得地柔和了下來。他看著龍椅上那個小小的身影,眼神里透著欣慰。
雖說想法稚嫩,完全沒考慮到其中有多少空子可以鉆,有多少麻煩會滋生,但這份心,是好的。
有這份仁心,將來就不會是個暴君。
張居正亦是微微頷首,心中對這位小皇帝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帝王心術,可以慢慢教,但這天性里的善,卻是最難能可貴的。
就連一向中庸的高儀,臉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他們都以為,自己看到了一個少年天子,那顆未經雕琢的,赤誠的仁君之心。
卻不知,在那顆“仁心”的背后,一盤顛覆整個大明棋局的棋,已經悄然落下了第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