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 重生萬歷:我只想保命撬江山
- 森上木
- 2098字
- 2025-07-28 08:15:23
“朕還要組建‘大明皇家防疫醫療隊’,由太醫院與醫學館共同組成。
朕不管你們是老御醫還是新學生,是信陰陽五行還是信格物致知,從今天起,你們就是同袍!
朕給你們藥,給你們錢,給你們無上的權力。朕只有一個要求:把肆虐各地的瘧疾,給朕撲滅了!”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許紳和張三的身上。
“許紳,你來做這支醫療隊的大總管。
張三,你做副總管。朕給你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什么時候,大明的百姓不再受瘧疾之苦,朕什么時候,再給你們太醫院重立牌匾!”
這道旨意,比殺了許紳還要讓他難受,卻也比任何賞賜都更能激發他的斗志。
讓他一個太醫院院使,去給一個黃口小兒當副手?
不,是讓他帶領著一群“新學”之士,用他曾經最看不上的“西夷妖法”,去完成一項他自己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的任務。
這已經不是懲罰,而是一種徹底的改造。
“臣……領旨謝恩!”許紳重重地磕了一個頭,這一次,他的聲音里,沒有了頹敗,反而多了一絲劫后余生的嘶啞和決然。
張三也跟著叩首:“學生,定不負陛下所托!”
退朝之后,馮保跟在朱翊鈞身后,亦步亦趨地回了暖閣。
他為主子爺換上常服,忍不住小聲嘀咕:“主子爺,您就這么輕饒了那許紳?
那可是三十多條人命啊。奴婢瞧著,您今兒個,心腸軟了。”
朱翊鈞接過他遞來的熱茶,呷了一口,笑了。
“馮保,你覺得,一個死了的許紳有用,還是一個知恥后勇,能給朕帶著一群人去治病救人的許紳有用?”
馮保一愣。
“朕要的,從來不是誰的腦袋。”朱翊鈞放下茶杯,眼神變得深邃,“朕要的,是能為朕所用的人心,是能讓這大明變得更好的規矩。
許紳這塊老招牌,雖然舊了點,但擦亮了,拿去安撫天下那些老派醫生,比朕下一百道圣旨都管用。至于張三……”
他嘴角微微上揚:“他還太年輕,需要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在前面頂著。
不然,這醫療隊一出京城,怕不是要被地方上那些老家伙們生吞活剝了。”
馮保聽得云里霧里,但總算明白了一點。
主子爺這哪是心軟,這分明是把人心算計到了骨子里。讓兩個生死對頭綁在一起做事,既是磨礪,也是制衡。
這帝王心術,比那金雞納霜,還要厲害百倍。
他看著窗外,一支由錦衣華服的御醫和青衫布衣的學生組成的奇怪隊伍,正在集結。
為首的,正是面色復雜的許紳和一臉堅毅的張三。
他們身后,是一車又一車由錦衣衛親自押運的,雪白的“神藥”。
一場席卷大明的瘟疫,即將迎來它的終結者。
而一個屬于醫學的新時代,也在這支看起來不倫不類的隊伍腳下,正式拉開了序幕。
五個月后,京城已是初春。
暖閣里,炭火燒得正旺。朱翊鈞靠在鋪著厚厚白狐裘的躺椅上,手里捧著一本線裝的《坤輿萬國全圖》,看得津津有味。
馮保端著一盤剛炸好的薯片,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臉上掛著怎么也藏不住的笑意。
“主子爺,大喜啊!”
“哦?何喜之有?”朱翊鈞頭也沒抬,捏起一片金黃酥脆的薯片,放進嘴里,
“嘎吱”一聲,滿口咸香。這土豆的味道,總能讓他找到一絲身處前世的感覺。
“是醫療隊!”馮保的聲調都高了八度,
“許紳和張三他們派人送回了最新的奏報,南直隸、浙江、福建、湖廣……幾處疫情最重省份的瘧疾,已經基本肅清了!
金雞納霜所到之處,簡直是藥到病除!如今民間都傳瘋了,說您是真龍天子,是派了天兵天將下凡,撒下仙丹救苦救難呢!”
馮保繪聲繪色地學著外面的傳聞:“還有人說,您曾在夢中得神人指點,于東海之濱尋得不死神樹,這才制成了仙藥。
現在好多地方的百姓,都自發地給您立生祠,天天三炷香供著,比供自家祖宗都勤快!”
朱翊鈞聽了,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百姓的崇拜,是最廉價,也最善變的東西。
今天他們能為你立生祠,明天就能把你罵得狗血淋頭。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善堂農學館那邊,番薯和土豆的育種如何了?”他問。
“回主子爺,好得不能再好了!”馮保連忙道,“那些老農官,一開始還嘀嘀咕咕,現在寶貝得跟什么似的。
他們在暖房里培育出來的第一批薯苗,已經分發下去了。
孫元化那邊,也按您的吩咐,在京郊那幾處皇莊里,悄悄地種下了幾百畝。
聽莊頭說,長勢喜人,地里的土疙瘩,個個都跟小牛犢子似的壯實!”
“嗯。”朱翊鈞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傳旨給孫元化,讓他務必看好了。
秋收之前,任何人不得靠近那些田地,泄露了消息,朕要他的腦袋。”
“奴婢遵旨!”
看著朱翊鈞那副云淡風輕的樣子,馮保心里暗自佩服。
天大的功勞,主子爺就跟沒聽見似的,反而更關心那幾塊地里的“土疙瘩”。這或許就是帝王和凡人的區別吧。
風雨飄搖的大明,在他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下,雖還未徹底從傾頹之勢中扶正,但至少,是堪堪穩住了陣腳。
“好險!僥幸!”朱翊鈞心中暗自感慨。
這種在懸崖邊上跳舞的感覺,著實刺激,卻也讓他對這個時代,對這至高無上的皇權,有了更深的敬畏與掌控欲。
朱翊鈞又翻開從善堂遞上來的折子,是楊育才寫的。
折子上,楊育才用他那一貫嚴謹工整的蠅頭小楷,詳細記述了第一批“氮磷鉀”復合肥的試驗成果。
雖然只是最粗淺的配比,利用草木灰,磷礦石粉和硝石提純后的殘渣混合而成,但其效果,已然驚人。
“陛下所言化肥,臣已調配出一種,其余尚在測試……”
朱翊鈞的指尖在“化肥”二字上輕輕劃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
很好。楊育才沒有問這詞是何意,只是忠實地執行,并用成果來回應。這種純粹的格物之心,正是他最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