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云笈山
- 神道:從敕封火德星君開始
- 江畔月落
- 2254字
- 2025-07-14 00:38:18
南域十四州,其中論疆域最廣者,非古州莫屬,可要論靈山名川,洞天福地最多者,當屬東晟州。
不然東晟州也不會被云棲觀四派選為龍興之地,在此立宗,建國。
云笈山,位于東晟州東南方向,處于玉帶河下流,域內多是山脈密林,建派距今已有三千年之久。
提起云笈山,這里面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相傳數千年前,云笈山尚未立派之時,有一名喚“柳生”的凡人書生,尤鐘愛志怪修仙之言,三十年來訪遍名山大川,求仙問道,卻終不得。
某日,他乘舟沿著玉帶河順流而下,忽見遠處云霧中有一山,夕陽之下,宛若青玉書匣刺破天穹,漁夫遙指:“此乃云笈山,傳說其中藏著仙法。”
柳生自覺新奇,便入山尋覓仙法。
可入山三日,他只見古藤纏石,苔痕遍地,沒有絲毫仙法蹤跡。
正當他自嘲自己異想天開之際,暴雨傾盆,他慌忙避入一巖縫,卻見水簾沖刷處露出半卷竹簡,篆文灼灼生光,仿若仙人書籍。
柳生大喜,連忙伸手欲取竹簡,可就在這時,巖壁轟然閉合,唯留十字刻痕:“道本顯于內,何須求于外?”
只一句,他仿佛頓悟一般。
雨霽時,他立于峰頂觀云濤翻涌,身上氣息不斷攀升,最后合天地靈機為金丹,一躍成為金丹真人。
最后柳生折竹為筆,就著巖上清露寫下一偈,“半生叩玄關,不知關在叩中殘。今朝云笈開,方曉青山是經臺。”
之后他大笑而去,云笈山之名也就此傳開,吸引了眾多有道之士前來尋仙問道。
…………
云海之上。
當裘元講述完這個故事后,圍在他旁邊的眾云棲觀弟子皆是一臉的質疑。
“凡人臆想,故弄玄虛。”
“且不說巖壁為何突然閉合,光是此一躍金丹之言,就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說不定這故事就是云笈山那群人杜撰出來,用以吸引凡人來此求仙的。”
“不修正法,只是一味想著有捷徑可走,可謂失了修行本意。”
“且不論此事是真是假,老夫只告誡爾等一句。”聽著眾弟子的討論,裘元淡然一笑,“欲通大道,唯勤唯穩。”
“謹遵師叔教誨。”眾弟子拱手道。
“好了,此事當個故事聽就行了。云笈山快要到了,二宗皆是同道,勿要傷了情分。”
眾弟子聞言,會心一笑,紛紛散去。
“徒兒,你如何看柳生此人?”裘元看向身旁的少年,饒有興趣地問道。
少年正是白恒,以他如今的境界自然是無法參加三脈大會的,他此番跟來不過是為了見一見各脈的天才,漲漲見識罷了。
白恒停頓片刻,緩緩開口道,“執念太深,當局者迷,一朝悟道,擇日飛升。”
“那你認為柳生最終尋到仙了嗎?”裘元點點頭,繼續問道。
“應當是沒有尋到,畢竟故事實在有些玄奇……”白恒道。
但他話一出口,便見裘元笑了笑,眼神很是耐人尋味。
“莫非柳生真的尋到仙了?”白恒訝然道。
裘元笑而不語,沒有回答白恒的問題,而是站起身,眼神洞穿層層云海,望向遠處的一座高峰。
高峰宛若半展的書匣般,巍然矗立。
“云笈山,到了。”
————
靈舟穿云破霧,緩緩下降,最終平穩地降落在一處開闊的平臺上。
此時平臺上,早有數名身著月白道袍,袖口繡著云紋與書卷圖案的弟子在此等候。
為首的中年男人氣度從容,上前與裘元見禮,言語謙和得體。
“在下云笈山執事王凌,恭迎裘長老及云棲觀諸位道友遠道而來。各位的住處皆已安排妥當,還請隨在下來。”
“多謝道友。”
裘元頷首回禮,帶領眾人下船,隨后大手一揮,靈舟便被收入儲物法寶之中。
在云笈山眾弟子的引導下,一行人沿著蜿蜒曲折的書徑前行。
亭臺樓閣依山而建,飛檐斗角掩映在濃蔭之下,溪澗潺潺,水聲淙淙。
與云棲觀的雄渾磅礴,殿宇森嚴比起來,云笈山顯得雅致了許多,少了幾分仙家威嚴,多了幾分書卷氣息。
“不愧是有‘書匣仙山’之稱的云笈山,氣象與我云棲觀果然大不相同。”白恒身旁,一位師姐低聲感嘆道。
白恒也是饒有趣味地欣賞著四周風景,不知怎的,他突然想到了小師妹和清欞。
清欞這次沒有和他一起來,而是被他送到白云洞陪小師妹去了。
小師妹特別喜歡好看的風景,以前一場流星雨她都會記好久,如果來此看見了這般書匣模樣的仙山,應該也會忍不住驚嘆吧?
很快,眾人被安置在了幾座清雅的院落中。
院落掩映在古樹翠竹之間,推開木窗便是滿目蒼翠,環境幽靜,顯然是精心準備了的。
安頓好行李后,裘元便前去與其他幾派先行會晤,商議大會細節。
“白師弟?”
此時,門外響起一道熟悉的聲音。
“是鄭師兄和梁師兄啊。”白恒打開門,便見兩張面孔。
左邊之人赫然是鄭源鄭師兄,至于右邊之人,名喚梁松,白恒與其并不是多么熟稔,二人之間不過是點頭之交。
鄭源道:“師弟,我與梁師弟打算在云笈山內隨意走走,不知你可愿同往?”
白恒點點頭,“自無不可。”
于是三人便結伴而行,沿著清幽小徑漫步而行,領略著云笈山的風光。
你一句,我一句,談笑風生間,白恒對于這位梁師兄也算有了些許了解。
性情中人,值得一交。
“鄭師兄,白師弟,你們看那邊,亭中似乎有人在論道?”梁松指著不遠處一座臨水的八角亭,“過去聽聽?”
二人對視一眼,點了點頭。
三人走近觀景亭,只見亭內坐著七八人,分成兩派。一派身著月白道袍,與先前迎接他們的云笈山弟子裝束相同。另一派身穿明黃色道袍,白恒一眼便認出這是丹霞谷弟子。
四派之中,云棲觀,妙真閣,云笈山弟子皆喜著白,青,藍三色服飾,唯獨丹霞谷偏愛著赤衣,黃衣。
此時雙方正圍著一方石桌,桌上鋪著幾張古樸的丹方,似乎在爭論著什么。
其中一人正侃侃而談,語速頗快。
“《青囊經》中明載,赤陽草性烈如火,煉制固元丹時,必先以寒玉露淬其燥氣,再以小火慢煨十二時辰,待其赤色轉為溫潤琥珀,方可得中正之效。”
“可你們,竟然妄圖用冰心蓮替代寒玉露,豈不知冰心蓮位列木屬,木助火勢,無法泄去燥氣不說,還有炸爐的風險,簡直是荒謬!”
————
PS:【各位讀者義父義母們,萌新作者在線求追讀,求收藏,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