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軍文藝
- 1979:這個文豪會預言
- 大明李公子
- 2078字
- 2025-07-22 22:01:27
《北平文藝》這一次的發行數量是二十萬冊,二十萬冊在七天以內全部賣光。
“你的這一本書,讀者呼聲強烈,《北平文藝》雜志社緊急加印一批,這一回的數量是50萬冊,估計很快就會上市,我們的目標是150萬冊。”
“150萬真不難,我對《棋王》的質量還是有自信心的,如果能夠達到這個銷量,是不是很有概率能夠獲得單行本的改編。”
“這是肯定的,也能算是一部時代級別的作品。”
看來社長同志的志向不少,150萬冊上來就奔著這么大的數目去,這個時代的記錄是在300冊左右,如果能夠達到150冊,算是達到一半。
看來傷痕文學的福利還沒有吃光,有一小部分搖擺派,得想辦法爭取到這些搖擺派,擁有絕對數量多的讀者才行。
會上討論的主要還是營銷方案。
他就過來走個過場,也沒什么可以插話的地方。
會議快結束的時候。
“我覺得想要讓咱們的文章提高銷量,應該針對知青文學專門開一個知青文學會議。”
周明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這個想法肯定是最好的,什么能夠讓一本文學作品發揮最大的效果,而且這部文學作品還是一個文學流派的第一部作品。
文學會議就是其中的一個選擇。
主編同志大聲道:“周明的這個想法很正確,文學會議確實應該召開這樣,我們在最新加印的《北平文藝》里面寫上這么一條。”
“現在是1月7號,距離今年1月15號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北平文藝》雜志社經過研究決定打算在北平正式召開一場知青文學會議,到時候全國文學評論家作家都可以參加!”
“之后《北平文藝》也將圍繞著知青文學專門收稿,將徹底打響知青文學的旗號!”
周明回到圖書館。
圖書館門外,陳館長正在和一位編輯聊天。
“如果曹操曹操到這位就是你們雜志社點名要找的周明同志。”
“周明同志你好,我是《軍文藝》的。”
“我看到你在題材寫作的優勢,我想請你寫一本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章發表在《軍文藝》。”
《軍文藝》這是人民子弟兵的的專門雜志,又名解放文藝,題材主要是軍隊題材為主,歌頌光明和革命主義。
如果能夠在《軍文藝》發布,別的沒有最起碼在政治上面有背書。
一般的作者可沒法在這個雜志上發布,或許你道德有失,能夠入一些頂級的文學雜志,但是《軍文藝》不可能讓你過。
眼下《軍文藝》主動邀請他竟然是沒有什么拒絕的想法,正好他也覺得傷痕文學現在差點火候,光只有一篇文學小說還不能讓一些處于搖擺狀態的人民群眾支持他。
“你們想要一篇怎么樣的稿子。”
“更加詳細的,我就不給你們作家同志上框架,首先我們《軍文藝》和別的雜志不一樣,不必特別追求藝術性,但是一定要寫出那個年代人民的歲月,專門選軍隊也可以。”
“鑒于你現在可能需要輿論支持等這部稿子我們的編輯同志審核過以后,先在文匯報發布,我們軍文藝之后再采納也沒問題,這一套流程我們會給你處理好。”
這感情好,《軍文藝》同志處理的方式果然是周到。
“那我寫這樣的一個故事,你看行不行,故事背景設定在抗日戰爭時期。”
“山東高密的一個村子收到一頭荷蘭奶牛,這頭奶牛是國際援助的物資,村民們約定由老實巴交的村民“牛二”負責看管。”
“日軍、土匪、游擊隊等多方勢力輪番進村,牛二為了守住對村民的承諾。”
“帶著奶牛在亂世中艱難求生,與各種勢力周旋,過程充滿荒誕與辛酸,最終在孤獨中守著奶牛度過余生。”
《軍文藝》的編輯聽完一整個故事以后愣了愣神:“陳館長,你們圖書館真是出了一個寫文的天才寫的這篇稿子指定行啊,通過奶牛反映出了當時的背景。”
“這部小說不一定像《棋王》能夠引起轟動,但是絕對具有政治意義,只要能夠寫得再有趣一點,一整個軍隊的人說不定都會看上這本小說。”
“編輯同志言重了,那我現在回去試試動筆。”
“去吧,我這一段時間都在北大附近住著,好像叫什么91號招待所以及你直接去那里找我就行,報我的名字,我姓劉,名字為國。”
周明心中記住了這個名字。
劉為國這個名字并不難記。
“假如我這本小說正式發布以后,達到什么樣的成績能夠讓雜志社區幫我們委托電影廠改編這部小說。”
“具體數量不一定還是要看同志們的反應的,如果同志們的反應比較好,那少一點印刷樣也不是同志們的反應不好。”
“高印刷量也沒用,像小靈通漫游未來這種,就算他有1000萬 2,000萬,他都很難改編,但是你走的這種題材還是有很大概率的。”
“畢竟總體還是積極向上的,除了你這本小說以外,你的那一部《棋王》被改編的概率也很高。”
周明剛剛說的這部小說,其實是后世的一部小說,近年以來寫軍方的小說其實沒有特別好的。
至少沒有到達眼前一亮的《高山下的花環》就這一步,而且這時候那位作者估計也開始寫了,不太好把他抄來。
那就只能從后面的開始,選《士兵突擊》的字數太多就只能選《斗牛》,《斗牛》這部小說本質上還是一部戰爭文學作品,恰好能夠隔開知青文學的那種矯情,看起來感官也會更好。
周明做事從不磨嘰,一回到辦公室就開始撲通撲通地寫起來,這本斗牛他打算壓縮到二萬字的一個篇幅,應該寫的快一點兩天能夠寫完。
等到晚上圖書館下班的時候,周明還在不停的寫文,回到館舍,他簡單洗漱了一下,剛打算接著寫小說外面卻傳來沈從文的身影。
“你在寫新的小說啊,看來還是我打擾你了。”
“不打擾不打擾,沈從文同志這個時候來的正好,我現在正覺得無聊,寫文章的時候,若是有人能夠陪我聊一聊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