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致橡樹
書名: 1979:這個文豪會預言作者名: 大明李公子本章字數: 2186字更新時間: 2025-07-06 17:33:23
“所以才讓你幫我想想辦法,看看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多發點作品積累一下人氣,讓我獲得這個文代會門票。”
“老陳你想想,一旦我要是能夠參加文代會,對于咱們一整個圖書館都是利好的。”
“尤其是你作為館長,更是名利雙收……”
周明兩嘴一張,開始給旁邊的陳館長畫餅,還別說這套對于他來說真的有點用,沒有不想干出成績的人。
圖書館職位上他會很長一段時間碌碌無為,但是周明真要能夠超常發揮。
他有晉升的可能性。
他可是在館長這個位置待十年,早就想干點別的東西。
“你這么一說,倒也不是沒有。”
“就如你之前一樣,文學理論肯定是有,還有一種稿費比較少,但是卻很好起效果,在文學界里給你樹立人設的方式。”
“詩人。”
“通常來講,詩歌的篇幅不會很長,可以在各種每天刊登的刊物有極具影響力,而且在文學界里,詩歌是屬于最高的那一檔。”
在諸多文學表示,詩歌之所以是最高的那一段,就是因為他比較簡短,而且創作門檻高,追求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
就算是現代詩出現了以后,詩歌的創作門檻依舊很高。
小說因為本身就要擁有巨大的篇幅,巨大的篇幅就會刻畫這種藝術氣息。
有純文學方向的,但純文學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肯定是越來越艱難。
他或許真的可以試一試。
……
晚上。
周明看著桌上面的稿紙。
上面寫著1979以后幾乎所有的著名現代詩。
按照順序排序是北島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樹》,韓東的有關大雁塔,還有海子的……
海子的不行,海子的已經投。
他要是再對這一首詩歌動手,影響聲譽,就這些詩歌來看,最有藝術氣息的肯定是舒婷的《致橡樹》。
讀起來像一首歌,而不是傳統的詩,但顧城的也可以,過程的優點就在于非常簡短的兩行字就能夠引起一代人的共情。
他想要拿到文代會的名額,肯定就不能簡短,就這么一看,這兩首詩歌倒是都可以,而且水平上面和帶來的影響力也差不了多少。
可顧城的《一代人》是在1979 4月份發布的,現在已經是10月份,這首詩歌早就已經變成顧城的形狀,這么一看最適合的只有舒婷的《致橡樹》。
“進。”
周明回頭一看,身后站著兩人,一個是查海生,一個是滿臉長著痘痘年輕男人。
皮膚看起來坑坑洼洼的,頭上倒是沒有跳蚤,但是看起來有點油,這年頭的人條件有些都不太注重皮膚的保養,導致膚質看著很差勁。
“你好,周同志,我是《未名湖》的編輯,跟你一樣姓周,只不過我叫周志遠,我想問一問,你對查海生同志的那一首詩歌究竟是什么樣的理解?”
“我聽查海生同志說他在創作過程中你給了很大的幫助,沒有了你他連這首詩歌的創作都沒法完成。”
或許是因為周同志的身份,周志遠對周明很是尊敬,絲毫也不小看面前年輕同志。
周明倒是才突然想起來這一回事,差點把這一茬給忘掉。
海子在他這里弄好詩歌以后直接就去《未明湖》投稿,《未明湖》為北大本身就有的校刊審稿速度肯定要快。
可是這本身就是海子創造的稿子,他本身也沒有想搶走這份功能,但現在別人找上門總得給人家點說法。
“也不算給了很大的幫助,就算是提了一點小的建議,海子的那一首詩歌底子上本身就很有溫情,我只是讓他把一整首詩歌都增加上這種感覺。”
“大部分內容都還是海子自己提供的框架,我其實不太會寫詩歌,我對小說和文學理論這一塊比較精通點。”
周志遠點了點頭,只會教文學理論。
這種人很多,甚至絕大多數編輯都是這樣,但是他們卻擁有著能輔導詩歌的資格,那這樣的人不是一個出色的詩人,卻是一個出色的編輯。
或許以后有空可以找陳館長調用一下這個人,看看能不能讓他擔任一下《未名湖》的編輯,應該能給未名湖選拔出來不少人才。
用周同志身份發表的文學理論本身也足夠證明周明的實力。
“兩位同志你們先坐下,我去給你們倒杯開水。”
“哎,熱水壺里面沒水,我去開水房打點過來,兩位同志等等。”
周明拿著熱水壺就出去,這《未名湖》編輯正是時候等他回來就把這上面的稿子給他們參考一下,或者旁敲側擊的詢問一下。
看看哪一首最適合這個時代,作為北大的人,他就把這稿子發在未名湖,也沒什么不妥的,發在《詩刊》估計要等很久。
“周明同志別這么客氣,沒水也可以的……”查海生剛把話說完,周明同志的人影就已經離開,查海生無奈只能和周志遠坐下。
“周明同志一直都這樣嘛。”
“他倒是一直都是這樣的人,我相信他進入圖書館做管理員也一定有他的用意,而不是他只能做圖書館管理員。”
兩人都對這個想法沒什么質疑,誰能相信一個大作家是真的想當圖書管理員這種工作。
從沒聽說過作家愿意當這種職業的,要么就文化館,要么就全職作家,這時候的作家協會可是真有這個崗位的。
他不信就憑借著周明的天賦,他還達不到這個級別。
周明沒回來,兩人一邊聊著天,一邊開始觀察著這個房間,周明的房子雖小,但是倒騰的很干凈。
一點也不臟,看起來很溫馨的感覺,因為書法作品的烘托,甚至還能有一種藝術氣息,漸漸的他們就把目光移到書桌上面。
周志遠原本就打算這么移過去,可是好巧不巧他恰好就看到紙上。
那一首《致橡樹》雖然篇幅比較長,但是開頭兩句足夠驚艷,周志遠第一眼就記住這首詩,在《未名湖》當這么久的編輯一眼就能判斷。
這是好詩。
周志遠在口中默念。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像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好詩!這首詩歌的意境太絕,短短兩句就把一整個時代的追求全部壓縮在里面。”
“周同志也太低調,他在哪里是不會寫詩。”
“我看放眼一整個華國也沒有多少詩人能夠比得上這一句的能力。別的詩人要畫出很多篇幅描寫的意境,他這么短短兩行就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