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知青文學
書名: 1979:這個文豪會預言作者名: 大明李公子本章字數: 2287字更新時間: 2025-07-05 20:20:52
周明自然是不可能掉進這女人的陷阱,隨便寫了兩個字回復。
又打開一封信封,這一回不是美女,而是一副略顯粗糙的文字,抬頭的名字是傻子瓜子年長久,沒想到文學界的人沒來,來了個商界的傳奇人物。
1979年能用罐頭換飛機的首富牟其中還沒有出獄,在這個時間段有三位能夠比較有記憶力的企業家,傻子瓜子的年長久,浙省的步鑫生,希望集團的劉永久。
被稱為“華國第一商販”,1979年在安徽蕪湖公開擺攤賣瓜子,憑借“傻子瓜子”打響名氣,成為改革開放后個體經濟的標志性人物之一。
這得看看他寫什么內容。
“你好,周同志。”
“我是年廣久,就是那個做傻子瓜子的年廣久。您那關于知識分子的文章最近在很多人那里聽到提及,我也托人找來看了。”
“說實話,我一個搞小買賣的人,本不該多嘴去議論您這樣的文化人的事兒。”
“但咱們也是華國的好同志,也想為祖國出份力,在這里給你說幾句,知識分子要是能多關注一些實際的東西,比如怎么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怎么讓我們的國家一步步富起來,那可就太好了。”
“我聽說有些知識分子還在爭論一些過去的事情,我覺得咱得往前看。過去的事情再糾結,也改變不了。”
周明看文章一目十行,一些禮貌用語他沒有,記住只記住了這些關鍵的內容,年廣久雖然沒有文化,但是說話說的在理。
知識分子不向前看,只會向回看,比起過去的那些事情,好好的干一場才是現在最值得的事!
要是《贍養人類》的情況還行,到時候合并筆名就專門寫篇創作談,把年廣久的這一部分內容寫進去,也給他提上一嘴。
周明想著想拿起旁邊的蘸水筆,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回復,其中更是對年廣久的這種思想覺悟作出很高的評價,緊接著又抓起下一封信件。
下一封信件是個男人寫的,他覺得文學評論家平時生活都沒什么錢,像周明這樣子好的文學評論家就值得大眾鼓勵。
然后就給他寄一張飯票過來,還是全國飯票十斤的那種。
這年頭的消息滯后性,作家提升稿費都已經有一陣子,勤快點的作家總歸是不會窮的,只不過這年頭的收入不會很高而已。
很快,旁邊的東西就越積越多,這年頭的很多人想法都和這位同志一樣,他們給錢的給錢給票的給票,各種東西都有。
甚至還有大白兔奶糖,還別說大白兔奶糖真是好貨,一顆大白兔奶糖可以拿出去送禮,價格還貴一般人哪能吃得起。
號稱7顆大白兔奶糖一斤奶,很多人都拿來當補品用,就連尼克松訪華的時候,也就只送了他一包。
一般的農村供銷社可買不到這玩意兒,算是比較難找的貨,有的時候有錢也不一定能夠找得到。
一開始是米老鼠圖案,到后來收歸國有,肯定是不能崇洋媚外,就改成現在的大白兔奶糖,迪士尼法務部也不用遠洋過來。
周明看見這么多東西,想了想都是同志們的好意,給特別大的款項給他退回去,小的收一點,現在收入比較多,一時間算不過來。
晚點再給他統計一下有多少。
“老陳有啥事?”
老陳是圖書館的館長,兩人相處了這么久,以后關系也就逐漸變好,不再以館長的職位相稱,而是以同輩相交。
“明天就是文藝匯演,可別出岔子,畢竟你到時候可是打算在這場文藝匯演上面宣布你周同志的身份的。”
“大家都對周同志這個身份有光懷,你要把周同志的這個光環好好給他利用起來,你最近這么久,有沒有打算產出什么新的作品。”
“還真有我現在已經打算出發去《文匯報》投稿,有關傷痕文學方面的。”
老陳點了點頭,周明居然打算寫傷痕文學的,這題材確實不錯,能夠反映在嗡嗡嗡時期的一些重要的事情,每一篇傷痕文學的出現都引起不小的波瀾。
只不過以周明的性質顯然不會把一篇傷痕文學寫得太簡單,多多少少會在傷痕文學的基礎上面做點小創新。
他已經開始有點期待。
……
有了上回的經驗,保衛科的同志再也不敢輕看周明,見到周明也沒有太恭維,只是微微一笑:“周明同志你好,你抽煙不?”
“不抽,編輯同志在嗎?”
“在的,社長同志說的,只要是你來,你可以直接進去。”
周明點了點頭,并沒有在這里廢話太久,而是走近,辦公室里《文匯報》的編輯正在整理著最近的文學評論,最近《文匯報》的形勢一片大好。
作為收稿的編輯范編輯也曾經獲得了多次高度贊賞,這讓本就是自身編幾個,他在雜志社里面的地位,只是周敏那邊又很久沒了消息,他總不能想著投稿《文學評論》。
說曹操曹操到。
范編輯腦海里面剛念叨著周明的名字,下一秒周明就出現在門前。
“編輯同志長話短說,我是來投稿的,我最近剛寫了一篇文學評論,題目是《論傷痕文學之后發展》,正文在這,不知道什么時候你可以看看。”
“我剛好有空,現在是下班時間,按理來說我應該直接休息回家,過你的稿子我可以破例加班,你運氣還得怪好的,你要是再來晚一點就得排隊。”
范編輯已經開始期待了起來,目前來說評價傷痕文學的稿子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局限性,很多人在評價時忽略時代性。
眾所周知,這一點導致評價不客觀,不知道周明會在哪一點做出創新。
范編輯拿起稿子就開始閱讀了起來,全文6000字左右,是周明參考后世的一些關于傷痕文學的研究資料總結出來的文學評論。
范編輯在看到前面的時候,還以為這是一篇普通的文學評論,不算菜,但也不算清晨,但是在看到周明娓娓道來鋪墊出。
他會創作出一種新概念的文學題材來代替傷痕文學的時候,范編輯覺得眼前一亮,如果是一種新的題材,像中國文人分析那樣子,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它需要一群作家在特定時期圍繞共同的創作理念、藝術風格或主題傾向進行創作,并形成具有辨識度的文學現象。
單部作品若要成為某一流派的標志性作品,最起碼要體現流派的核心理念和主張。
還有獨特的識別的藝術風格,說實話文學界發展到現在也很難創新出什么獨特可識別的藝術風格,這一些全部都是難點。
范編輯拿著稿子看向最后一行,周明用最后的幾百字點明一下知青文學的概念和他會與傷痕文學的不同。
作品未出。
概念先出。
這倒是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