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意已決。
但他也不是傻子,既然一腔熱血,志在青史留名。那么又怎可乾綱獨斷,一意孤行呢?更何況,這里不是江南水鄉,而是北狄出入如自家后花園的縱馬場。他們的確是有可能詐敗,伺機殺一個回馬槍的。
他決定聽聽各屬下的意見。
“陛下,要探明敵人是否詐敗,只需分析其動機即可。北狄此次犯我邊境的動機,不過和以前一樣,打些草谷掠些人口,一陣風罷了,他們并無和我主力軍作戰的決心和意志力,敗走自是必然!因此,臣堅決請求追擊,萬望陛下恩準!”
王服君一席話分析的頭頭是道,而武承志從皇帝眉眼間的光芒中已經看出圣意不可逆了。
思忖了一番后,老將軍開了口:
“王將軍所言有理,臣附議。然狄寇皆為輕騎,來去如風,進退有據,一旦派騎兵追擊之,我步軍各營將難以應付可能到來的襲擊。
因而臣建議將騎兵分為兩部,大部隨王將軍追殺狄寇,小部化整為零,四散偵查,一旦發現異動,可立刻飛鴿召王將軍回師增援,此為上上之策。”
聽罷此言,皇帝龍顏大悅:“好!就依老將軍所言,王將軍,你常年經營邊事,戰功卓然。朕本就有意調你入龍都高就,現正有此殺賊立功之良機,朕正等你提單于首級而回,然后拜相封侯呢!”
“臣得令!必盡忠竭智,效犬馬之勞!”王服君領命出帳,率騎兵大軍直奔敵逃遁方向而去。而步軍在武承志的指揮下,同樣沿此路線緩緩行軍,這樣無論是步軍真的遭遇襲擊,還是騎兵戰事不利,均可前后照應。
端坐在龍輿上,年輕的真龍看著身邊浩浩蕩蕩,雄壯英武的大軍,這可都是為他效命的死士,為他盡忠的王臣。心頭的熱忱使襲面的寒風不再凌厲,反而平添一分揮斥方遒的豪壯。
-----------------
大軍行至欒河谷,忽見傳令官縱馬飛馳,揮動著代表停止行軍的旗語。
武承志正趴在地上不知聽著什么,他的臉上沒有表情,但抿緊的嘴角似乎昭示著即將到來的危機。
他站起身來,立刻放飛一只鴿子,然后又喚來一名傳令官,簡單耳語幾句。
言簡意賅,卻茲事體大,傳令官疾馳而走。武老將軍則立刻來到陛下面前,一把跪倒在地:
“陛下!”久經沙場的武老將軍臉上竟浮現出罕有的懼色:“我們,中埋伏了!”
“埋伏?。。。敵人有多少?”
“臣通過俯聽地下傳來的聲音判斷,大概有---”
話音未落,卻見周遭的土石都已劇烈的搖動起來,隨著遠遠傳來的馬蹄聲,跳起顫心的舞蹈。
二人慌忙擇一高處向北望去,他們看見幾千名騎兵正向他們殺來---
準確的說,是只能看見幾千名騎兵,因為他們身后,正裹挾著滾滾的塵沙,卷起蔽云的狂風!
-----------------
眼前這一幕,令皇帝久久看著,怔在原地。
“這。。。老將軍,大概有多少人!!!”
“此種陣勢,怕是在七萬上下,臣之前多方收集情報,竟不知有如此大軍伏于此地。。。追殺狄寇時已派出多路斥候,居然也無一路示警!陛下。。。我們中出了叛徒!臣有罪啊!”
龍宇泰后來回憶,直到這一刻,他才第一次見到眼中有淚的武承志。
就是這從未見過的眼淚,終于令之前一心陷于功業迷夢的皇帝猛醒了過來!
七萬騎兵。。。且是以逸待勞,設伏待擊!任何一個有軍事常識的人都能明白這意味著什么。
這里,到底是自己千秋功業的開始,還是千古笑柄的墳場?
他趕緊扶起老將軍:“老將軍!您是何等英雄,戎馬二十六年,從無對手!現在不是請罪的時候,請您帶領大家。。。再勝一次吧!”
武承志收起淚、站起身,嘆了一口氣:
“陛下容我直言,大軍步騎分離,又遇敵軍截擊,我們中的叛徒十有八九,便是王服君了。而騎兵均是他一手栽培,歸其節制,因此,我們將鐵定無法獲得騎兵的支援,不得不以步軍的血肉之軀,來直面敵騎兵大軍的鐵蹄!”
老將軍長嘆了一口氣,他想起先帝臨終前,握著他的手要他好好輔佐太子。自己為皇室,為國家盡心了一輩子,他絕不允許奮斗了一生的事業在此刻傾覆!
“陛下萬勿驚慌,您是萬乘之尊,萬軍之主,一謀一動,關乎萬千將士的士氣!自古死戰之將,麾下必無貪生之士。臣要到第一線去了,用我這把老骨頭,為陛下,為社稷,拼出一個周全!!!”
說罷他拔出腰間的伏麟劍,這是武氏一族世代相傳的寶劍,點點寒光仿佛訴說著嗜血的渴望。
“蕭潛,接劍!”
蕭潛沒有想到這位準岳丈會將此劍贈予他,但他明白,這意味著什么。
“龍鱗衛的誓詞怎么說!”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排君之憂,解君之難!”蕭潛堅定的回答道。
“此戰已不可勝,吾亦不可生!我為社稷而死,雖死而無憾了,但若真龍有什么不測,我何以瞑目?請你謹記誓詞。。。保護好陛下!”
老將軍話音未落,蕭潛已然哽咽,江山社稷之重,系于他一身。但他感受到的不是恐懼,而是無上的責任感和光榮!
他吼道:“老將軍走好!蕭潛定誓死效命,護陛下龍體周全!”
隨后武承志再度面向皇上,行了最后一拜
“臣這是最后一次給陛下盡禮數了,臣給陛下,謝罪了!”
隨后他站起身來,走向了戰場的最前線。
殘陽下,留給蕭潛銘記一世的背影。
-----------------
蕭潛張開手。
他的手中不僅有劍,還有張尚書大人偷偷塞來的字條。
“此戰兇險,敵人有備而來,志在俘虜真龍,如若天子遭挾,敵必有恃無恐,則社稷將遭涂炭,百姓將遭荼毒。為防此大禍,一旦敵軍得勢,戰事不可逆轉,則務請賢侄執此劍行大逆之事,吾代大洪億萬百姓,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