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火精氣……”張裔確實是沒有想到,劉禪居然會說出這話。
而劉禪則認真道:“對,建立地火精氣的存儲中心,只是暫時性質的策略。
因為地火精氣對存儲中心本身是會有著侵蝕作用,這使得存儲中心維護成本很高。
但我們想讓工匠們研究這地火精氣,那存儲中心就一定要去建設。
有了這才能進一步研究這地火精氣,去解決地火精氣只能煮鹽,而不能煉鐵的問題!”
劉禪到道這里不由頓了頓,緩緩道,
“而且也不一定用于煉鐵,哪怕只能用它來制作木炭,也能省去不少事端!”
“如果專門把木材專門送到火井處制作成木炭,這成本未免太高了!”張裔搖搖頭。
“但我們大漢的技術已經被蜀地燃料給限制住了。
如果不解決這問題,曹魏在用煤炭燃燒出更高溫的火焰,制作出更堅硬的甲胄與更鋒利的刀劍時,那我們大漢以后再與之戰爭,就需要用人命去填平這項技術差距了!”
劉禪很認真道:“這種問題難道指望前線的將士們去解決么,只有我們平時多付出,戰爭時才能多一點點優勢!”
張裔聽到這話微微沉默,對劉禪道:“臣知道了,陛下想怎么研究地火精氣?”
劉禪點點頭,對張裔道:“對我們來說,地火精氣的最大作用是制鹽。
那通過這地火精氣更高效率制鹽的總方針不要變,我們現在也的確需要大量食鹽。”
隨著雪花鹽出現,蜀鹽名頭開始在吳國與魏國打響,雙方互市使得蜀地食鹽外銷緊俏。
同時因為蜀鹽的外銷,也有大量低價海鹽轉過頭來運輸到蜀地。
這使得蜀地的食鹽經濟有點像是印度的糧食政策。
那就是優質高價的糧食出售國外,而又從國外收購低價劣質糧食給本地的百姓食用。
對于此,劉禪與諸葛亮都沒阻止。
因為通過這樣的方式交易,對蜀地來說是有賺的,是能積蓄大漢國力的。
至于普通百姓,只能再苦一苦,就算現代,吃不死人不也是食品安全的標準。
“通過地火精氣更高效率煉鹽的總方向不變,但在這過程中騰出人手研究以下問題。”
“一是氣源不穩定,天然氣的采集時大時小,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建立集中供應體系。
把采集到的地火精氣先統一運輸到一處大基地中,再通過這處基地統一供給鹽灶。”
“而這就衍生出第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非常依賴自然逸出的地火精氣,缺少主動的收集與導流技術,使得我們能主動去收集地火精氣。”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剛剛產出的地火精氣中雜質頗多,里面甚至有使人昏迷的物質。
那我們能不能通過什么手段,把這里的各種雜質除去,只剩下地火精氣。”
“然后就是第三個問題,我們沒有合適且安全的存儲材料能把地火精氣存儲起來。
否則如果地火精氣被火焰點燃發生爆炸,那又該如何處理,是不是要建立預防措施。”
“第四個問題,我不求能做到攜帶地火精氣的地步,但至少要找到合適的管道材料,能夠讓這些地火精氣在臨邛境內一定程度的高效運輸,從而提高能源的周轉效率。”
“第五個問題,火焰直接在空氣中燃燒,這會使得熱量散逸的很快。
那能不能通過類似煤炭那樣建立高爐,把燃燒過程中的熱量盡可能保留下來!”
“最后便是第六個問題,我們能不能想辦法精準控制燃燒的火力,從而根據需要以精準的溫度蒸燒鹵水?”
張裔聽著劉禪的話不由瞪大了眼睛,說實話這些問題裔從來沒想到過的。
張裔對劉禪行禮道:“啟稟陛下,臣慚愧,這般利用地火精氣,臣從未考慮過。”
“這不是沒有炭石,所以被逼的么!”劉禪對張裔不由苦笑,
“朕也不指望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但只要解決一個問題,那我們大漢蜀鹽產量就能大增,國家便能多幾分國力。如果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想來就能用這地火精氣煉制鋼鐵了!
說到底,能源與糧食才是大漢最要緊的物資啊!”
“還請陛下下達旨意,臣遵旨照做!”張裔聽到劉禪的話,對劉禪行禮表達了尊重。
“丞相府負責處理政務,具體的旨意,我先詢問過相父,再給你!”劉禪道。
張裔聽到這話微微一嘆,但神色嚴肅道,“臣會去丞相府與丞相說明情況的!”
劉禪看著張裔的表態,或多或少帶著幾分迷茫,不知道張裔為什么突然這般精神黯淡。
畢竟劉禪清楚,自己提意見而已,但直接繞過諸葛發布政令,這會使得諸葛亮的威嚴受損,以后甚至會起沖突也說不定。
所以如果涉及到具體政令的事,劉禪都會跟諸葛亮商量后才會發布。
但張裔回到丞相府不久,劉禪都還沒有給出旨意,諸葛亮卻急匆匆趕過來,見到劉禪后,行禮后急切詢問:“陛下欲廢王長史乎?”
“相父何出此言?”劉禪聽到諸葛亮的話不由疑惑。
開玩笑,雖然自己的確是挺討厭王連的,但廢掉王連這種事情,自己一個做皇帝的沖這么前面做什么。
諸葛亮聽到劉禪這話微微松了一口氣,知道里面有誤會,然后道:
“臣聽張君嗣言,陛下欲以臨邛之鹽托付,不知道是不是有這件?”
“禪希望他能改進地火精氣的使用效率,增加食鹽的產量!”劉禪對諸葛亮解釋了自己對他改進地天然氣的建議,以求天然氣達到自己需要的條件后,能煉鋼的終極目的。
諸葛亮聽到劉禪的話,看著劉禪的目光中不由帶上幾分的心疼,卻說道:
“陛下此事可以交給張君嗣督察,但具體任務托付給呂乂即可!”
“為何?”劉禪聽到諸葛亮的話卻帶著幾分茫然問道。
諸葛亮認真道:“王連治理鹽政多年,呂乂更熟悉鹽務,交給他們當事半功倍!”
“既然是相父所說,那就依相父所言!”劉禪不是很懂,但這件事既然諸葛亮這么說了,那自己就這么做好了,畢竟諸葛亮難道還會害自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