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最近的工作展開相當不順利,打嘴戰時需要自己一個人對付丞相府一群人。
工作時,陛下盯著自己的錯誤挑揀,諸葛亮公事公辦,而張裔更跟自己爭權奪利。
甚至于陛下的狗腿子李譔,這不又跟張裔這個奸臣混在一起了,真是越想越氣啊!
陛下怎么就寵幸李譔衛汛這樣的諂媚之臣,而對自己與李嚴這種忠臣視而不見呢!
當然,在王連足以殺死人的目光中,李譔卻與張裔走得更近了。
因為雙方在曲轅犁上有過合作,這使得張裔對李譔的感官相當不錯。
尤其李譔與他都屬于蜀地的本土士族,這就使得張裔對李譔的感官更好了。
所以,有了第一次合作后,劉禪有什么事,基本上也是通過李譔去聯系張裔。
不得不說,在張裔回到蜀漢,開始重新掌管起有關各種生產工具的管理,使得劉禪發現了蜀地工具生產的效率明顯提高后,劉禪明白了張裔的確是人才。
難怪諸葛亮便是這般重視張裔,一來就成為了他手下丞相府的第二人。
這就使得劉禪開始讓李譔這個擅長發明的家伙,去給張裔提供相應的建議。
比如說拆解工人們在工作中的每一道程序,使得工人們負責相應的工序,然后建立流水線作業,從而增加工作效率。
當然最后還是有一個負責鑒定品質的人,他是負責鑒定流水線制作出來的產品。
如果制作出來的產品不合格,砍頭就砍那個負責鑒定品質的官員。
對于劉禪提出來的流水線的建議,如果換了其他的人,很難理解為什么流水線生產會比當人生產要來得有效率,但張裔本身一直以來就是建立蜀地生產體系的人。
自己一手搭建了如今大漢的工具生產線,所以對生產體系的事,張裔本身就積累了非常多實踐經驗,被稍微點播便通透起來。
而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這次曲轅犁,不說完全供應上了曲轅犁,但都江堰的主要地區,至少都不會缺少曲轅犁開墾,這就是張裔配合流水線生產的速度。
雙方對對方的業務能力有了信任基礎后,劉禪提出來約見張裔便順理成章了。
畢竟,原本劉禪不知道張裔是什么貨色,而張裔也覺得劉禪只是在宮殿中吃喝玩樂。
但是這次合作,劉禪的少府展現出了研發上的能力,張裔本身也展現出了生產管理上的優秀,所以面對劉禪這次召見,張裔卻也相當的認真,以及帶著幾分的忐忑。
陛下該不是想要用我制衡丞相吧?那我是拒絕呢,還是拒絕呢,還是拒絕呢?
而張裔與劉禪約見的地點,則是在自雨亭。
張裔打量著眼前的自雨亭,雖然在丞相府里便是見過一座,但那座自雨亭還沒投入到使用,而如今陛下卻已經享受起來,果然陛下在享受上從不落人于后。
在場的幾人除了李譔以外,還有費祎,董允,以及拿著紙筆仿佛在記錄什么年輕人。
“張治中,請入座!”劉禪伸手做出了請的姿態讓張裔入座再說。
“見過陛下!”張裔對劉禪行禮,入座后沉聲問道,“不知陛下找臣何事?”
劉禪見到張裔,認真道,“張治中是這樣的,我有些想法,想要請您斧正!”
“還請陛下請言!”張裔神色嚴肅,卻是正襟危坐的說道。
“在朕看來鍛造的本質就是用更高的溫度,煅燒出更加優秀的鋼鐵,不知朕說的對不對!”劉禪對張裔認真道。
“陛下此言,的確是通俗易懂!”張裔點點頭道。
“朕向李譔求證過,我們蜀地現在用的燃料,是以木材制作的木炭作為主要的煅燒材料,不知道是不是有這一回事?”劉禪對張裔繼續說道。
“的確如此!”張裔點點頭,心中松了一口氣。
原來是討論技術問題啊,你早說啊,我還以為你找我想要我制衡丞相呢,一想到這里張裔昂首挺胸,自信滿滿。
“您可知道煤炭或炭石?”劉禪看著張裔認真道,“可在爐火中燃燒的炭石!”
“自然知曉。”張裔對劉禪點頭道:“杜母發明水排以來,炭石便參與到了將作工藝!”
“那為什么我們不使用煤炭作為煉制鐵器的燃料,而是要用木炭呢?木炭焚燒的溫度應當比不過煤炭,才對吧!”劉禪此刻帶著幾分迫切的對張裔問道。
說實話,劉禪原本以為是張裔不知道炭石這一種燃料,不知道炭石的煅燒比木炭的燃燒溫度更高能煅燒出更加炙熱的鋼鐵,但現在的問題是,張裔知道啊!
就算沒溫度計去精細的區分木炭與煤炭的溫度,但張裔肯定知道兩者溫度的區別。
“因為蜀地沒有煤炭啊!”張裔理所當然的對劉禪道。
“蜀地沒有煤炭……么?”劉禪想了很多理由,但卻從來沒想到理由會是這個。
因為中國全國各地不都應該有可開采的煤礦,頂多就是這些煤礦用現代的標準差一些!
更不要說四川可是中國煤炭存儲量最為豐富的地區了。
可是張裔居然跟自己說蜀地沒有煤炭,我草,蜀地居然沒有煤炭?!
那豈不是自己心中許許多多的藍圖,直接就被這句話給徹底粉碎了!
“巴郡墊江縣宕渠附近,您說有可能有煤礦么?”
劉禪此刻眼巴巴的看著張裔,自己記得那里好像有個叫做龍門峽的超大煤礦的。
“陛下說笑了,那里崇山峻嶺,人跡罕至,縱然有煤礦我們又如何開采,如何把炭石運輸出來,這成高本可比木炭多了!”張裔解釋道。
完蛋!這一刻的劉禪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對現代的工業社會來說,500米以上的土地都算是淺層礦產。
而對三國時代來說,別說500米,就算是50米就已經讓人失去了繼續挖掘的念頭了。
而四川的煤炭儲量的確非常豐富,但這種儲量不屬于這時代的蜀漢。
一直到800年后的宋朝四川才有記載初步利用煤炭資源,直至18世紀清代深井技術突破,四川煤炭才規模化開采,比中原晚近兩千年。
所以,原本劉禪找張裔想要建議用煤炭替換木炭的計劃,直接被蜀地自然環境徹底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