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曲轅犁
- 三國:季漢書
- 倚夜聽雨
- 2037字
- 2025-07-05 17:00:00
春耕時節到來,算是整個大漢最為繁忙的時候。
就算羽林衛,劉禪也安排他們去體會體會什么叫春耕,對于此關興張苞等人也多有微詞。
但這次,劉禪果斷出面道:“若將來你們中有人要坐鎮一方,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屯田。
自古以來,凡會屯田的將領,縱然不會成為一代名將,但也能成為朝廷棟梁之才!”
劉禪說實話,自己收養的這些羽林衛,劉禪是真沒指望他們中出現如霍去病,能自帶GPS導航,千里奔襲敵人,又或者韓信這種攻必勝,戰必克的頂尖軍事天賦。
只要他們是吃經驗的尋常將領,只要會老老實實的屯田,那基本上都能到各個關口作為一名合格的守關將領,成為大漢軍隊中的棟梁,在大漢需他們頂上去時,基本都能頂上去。
劉禪出面了,羽林衛的戰士們還是聽的,哪怕張苞滿臉不愿意,但還是拿著鋤頭下田了。
當然,羽林衛們參與到屯田的工作也屬尋常,與其說訓練他們種田的能力,還不如說只是讓他們看看如今大漢掌握的各種農具,以及對屯田的重視。
畢竟在將來他們中肯定是有人會逐漸成為大漢軍隊的棟梁之才,去鎮守一方。
所以,他們參與農耕也就只是春耕最是繁忙的這些天而已,等到這些天過去,又會重新恢復到原本的學習方案中。
這時真正繁忙的倒是楊洪與張裔,楊洪本就負責糧草囤積,所以春耕自然是重中之重。
而張裔回來后,諸葛亮首先給他的第一個任務,便是他原來最為擅長的農具與兵器制造。
畢竟蜀地原本的農具生產線就是張裔搭建出來的。
這時候,李譔則帶著研發出來不久的曲轅犁找上張裔,需要張裔幫忙量產。
看著李譔送上來的曲轅犁,張裔眼前一亮,興奮的開口道:“這是哪位匠人的杰作?”
“這是按陛下吩咐制作的曲轅犁,我緊趕慢趕總算在春耕前研發出來!”李譔道。
畢竟劉禪只知道曲轅犁的作用,看過大概圖畫,但曲轅犁實際的樣子,劉禪是真沒見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工匠們也就只能按照劉禪的指點,進行不斷嘗試,所以如今才做出來。
“沒想到陛下有如此機巧之能,想是丞相所授,這曲轅犁別具匠心,明年可多備一些,今年能生產多少就先生產多少吧!”張裔看著曲轅犁,感嘆道:“倒可惜了!”
說實話,曲轅犁這種東西,并不是什么地方的土地都適用的,它是水田專用的耕犁。
在漢朝來說,絕大多數開發出來的土地都是旱田,所以就算拿出了曲轅犁這種工具,也會因為自身輕量化的原因,遠不如直轅犁“二牛抬杠”的牽引力,在堅硬旱地的開墾效率。
而從唐朝中后期才出現曲轅犁也能看得出來,正是因為經濟中心的不斷向南移動,讓水田在耕田的比例不斷上升,使得農民百姓迫切需要一種工具能開墾水田,曲轅犁才應運而生。
但在各種華中華北之類的平原,因為旱地田塊大而規整,開墾過程中無需頻繁轉彎,曲轅犁的核心優勢小半徑轉向在此場景下價值不大,所以對北方來說,曲轅犁沒直轅犁好用。
但偏偏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是中國西部最大的水田農業區,其水田比例遠高于旱地。
水利設施覆蓋成都平原約7000平方公里,干支渠總長超1萬公里,每平方公里有1.4公里渠道,堪稱全球最密集灌區之一,使得形成“塘-堰-渠”系統遍布,確保隨時引水入田。
這樣完善水利設施的水田區域,使得四川的都江堰成為如今少數成熟且適合曲轅犁的農耕區域,尤其主要的耕種作物還是水稻,幾乎同北宋之后的江南水鄉極其接近。
而這么適合水田耕犁的曲轅犁,張裔拿了樣品,恨不得抱在懷里多看幾次,心中或多或少感慨,要是陛下的少府能早點把這曲轅犁拿出來就好了,那今年收成怕能多增加一成。
而劉禪對推動曲轅犁并不是非常積極。
正如前面分析過,曲轅犁是在水田地區較為適用的一種耕犁,換句話來說也就只是在都江堰這一片使用。
而這里生產出來的糧食,想從這一路運輸到最前線,糧食的損耗程度著實有些太高了。
所以,想北伐還是要開發出漢中作為前沿基地,去種植小麥。
而想要開墾漢中的土地,那需要研發的就是八牛犁,鏤車,龍骨水車之類的生產工具,以及小麥專屬神器水磨。
至少在劉禪的判斷中只有漢中開發出來了,糧食儲備足夠了,北伐才能有那么少許希望。
所以劉禪的研究重心,基本上都是在這些旱地耕犁設備與小麥設備上了。
不過,曲轅犁到底是過度的產品,劉禪看著春耕即將到來,曲轅犁進度依舊沒進展,也只能把李譔調度過去,加緊攻克這項技術的難關。
而李譔這種青史留名的擅長機關之人,與普通匠人之間的差距,自然天壤之別。
在普通匠人研究了這么久的各種經驗,以及積累下來的無數次的失敗之作,李譔幾乎非常短暫的時間便吸收掉了。
然后在他們失敗的基礎上,輕輕松松便是把曲轅犁給制造了出來。
李譔也沒有感覺這是自己的功勞,畢竟陛下都已經把制作曲轅犁的精要指點的清楚。
這不就是一眼就會的東西,雖然不理解為什么這些工匠嘗試到現在都還沒把曲轅犁制作出來,但看著工匠們一地的失敗品,也不能說這些工匠沒有努力,頂多就是蠢了點。
而對于蠢人李譔還是能包容的,畢竟蠢人本身并沒有罪,只是耽擱了陛下的要事,就是大錯了,可惜陛下對這些無能的匠人,還是太過于寬容了些。
很快,在張裔主持下,第一批專業曲轅犁很快便送到基層,春耕也在蜀地所有人的繁忙中,一點點的度過。
就這時,張溫代表東吳已經過了永安來到成都,正式出訪大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