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給衛汛畫餅,這又怎么夠,劉禪毫不吝惜的賞賜了不少的蜀錦與金銀。
至于衛汛在成都落腳的房子更要安排妥當,畢竟不給房子,衛汛怎么安心,不給錢,衛汛怎么干活。
就算長得漂亮的使女,更是毫不猶豫的給衛汛安排了兩個,怎么使用全部都是衛汛而定。
等到這些都安排妥當,才拉著衛汛的手手表示,大漢的醫療事業就拜托你了!
衛汛此刻只感覺到自己恨不得把心掏出來。
身為醫者從洛陽一路游歷到蜀地,劉禪是第一個這般重視自己的人。
衛汛覺得自己如果完成不了劉禪的托付,那自己怎么對得起劉禪。
很快,衛汛有了著書立說加上傳播師門醫學的胡蘿卜掛在前面,頓時干勁滿滿起來。
劉禪也每個月召見衛汛幾次,跟他討論討論這本書的進程,以及把一些現代醫學常識,能通過這些衛汛所代表的傷寒學派理論,為自己的醫學常識進行背書。
劉禪發現,張仲景留下的《傷寒雜病論》中的許多理論,都能成為自己的背書工具。
一些現代的醫學常識,也都能在《傷寒雜病論》中找到早期雛形。
這本書與衛汛作為自己的醫學背書擔當,劉禪發現使用起來還挺方便的。
劉禪并不清楚,以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為核心的傷寒學派醫家派系,在神州醫家傳承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傷寒學派的理論經過幾經革新,哪怕到現代醫學中依舊有著一定輔助作用。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2020年那場大疫中,在全國上下對新的病毒一無所知,以現代科技為代表的技術不能在短時間內研究出特效藥的情況下。
醫生便按照《傷寒雜病論》中的“肺熱壅盛”的辨治理念,使用麻杏石甘湯等傷寒方進行治療病患,之后這一類藥方便被納入到國家構架診療方案中可見其效果。
所以,莫要看《傷寒雜病論》現在還較為原始,但里面很多內容如果單純作為理論背書,那到了現代依舊沒淘汰,只是怎么用現代化醫療手段表現出來才是問題。
當然,劉禪現在只希望衛汛能給與軍隊以后南征時,多一點點醫療上的幫助。
劉禪的另外一個目標,便希望衛汛能在食療上面下點功夫,作為如今大漢的皇帝,自己能吃到的東西也的確是還可以,但若說多好,那也不至于。
別得不說,來到蜀地自己想吃帶菌子的火鍋,結果后面沒一支可靠的醫療團隊,自己是真不敢下筷子啊!
就在劉禪把自己一部分精力放在衛汛身上,一點一點打造大漢的醫療體系時。
諸葛亮也因為隨著年關將近,得空翻閱起了《傷寒雜病論》來。
雖然說,諸葛亮在劉備死后,不得不扛起整個大漢的旗幟,使得自己事必躬親。
但實際上,對諸葛亮來說,也許蜀漢政務對他的壓力,反而是讓他休息的一種方式。
這點可以從費祎的身上看得出來,費祎掌權后每日處理公文“舉目稍視,已究其意”,速度十倍于常人,可一日處理數百件軍政文書且無積壓,并能做到答對賓客,戲笑無倦,展現多線程事務處理能力,而諸葛亮的能力只會比費祎更強。
所以,諸葛亮有時管得太多,往往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已經做好了,但自己精力還有空余,那便事必躬親。
如今,劉禪這么的推崇《傷寒雜病論》,幾乎今年每個面見劉禪領取祭禮的大臣,基本都賞賜了一本。
懷著想搞懂劉禪為什么這么推崇《傷寒雜病論》的心思,諸葛亮也拿起這本醫書翻閱,頗有種老父親想偷偷嘗試理解長大兒子的想法模樣。
這時向朗與馬謖聯袂到來,諸葛亮放下書本,道:“怎么今日不休沐?”
向朗道:“剛把近幾年朝廷支出全部都統計了上來,做好了丞相府以及朝廷各司的財政預算,這是統計的數據,還請丞相過目!”
諸葛亮接過向朗的報告,開口說道:“辛苦巨達了,將這核實后的稅賦分分發出去,尤其是發布公告告知底層百姓,讓他們知道今年需要交多少稅賦,盡可能減少百姓的負擔!”
“遵命!”向朗聽到諸葛亮的話應聲答應了下來,“我這就去處理!”
諸葛亮笑了笑道:“倒不必這么著急,留下來喝點酒水暖暖身子,再走不遲!”
聽著諸葛亮的話好,向朗倒微笑著應答了下來。
馬謖見向朗已經匯報完畢,便上前一步對諸葛亮道,“伯苗派人來報,他已說服吳主,漢吳兩國決定重新建立聯盟,不日便會派遣使者前來大漢,正式締結兩國聯盟!”
“此時果真?伯苗大才,真乃我大漢之功臣!”諸葛亮聽到這話,不由充滿了欣喜。
隨著大漢與曹魏互市,以及大漢與吳國重新結盟,此刻原本蜀漢只是靠著蜀地險峻地形說維系的安全保障不由更上一層。
最重要的是,減輕了邊境壓力后,現在大漢總算有討伐益州南部諸郡的空間了。
“明公,若大漢與東吳重新聯盟,那討伐益南卻要準備起來了!”
馬謖的確才器過人,當然也有可能諸葛亮跟馬謖有過討論,但無論怎么說,馬謖跟諸葛亮思索到同一個處,此刻更是果斷點出這一點。
隨著這次大漢與東吳的第二次結盟,至少短時間內蜀漢來自外部的威脅被遏制了。
這樣解決掉益州南部的叛亂需要提日程了。
畢竟如果益州南部的一眾郡縣叛亂沒解決,那大漢不論以后想自保,還是想北伐,甚至想攻吳,都是癡心妄想,益州只有統一了,才有對外出兵的可能!
“幼常所言甚是,此言甚得我心!”諸葛亮很贊賞的看著馬謖道,
“是要準備起來了,幼常,你覺得若討伐益州諸郡是派遣誰人前去討伐較好!”
馬謖聽到諸葛亮的話不由一愣,思索了半響,卻堅定道:“唯明公親征爾!”
諸葛亮聽到這話卻是眼前一亮,不由問道:“為何?”